抗精神病药合并帕罗西汀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8
/ 2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精神分裂症在抗精神病药同时应用帕罗西汀对其综合疗效的影响。方法:时间段:2022年1月-6月,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数为50例,25例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对照组),25例使用抗精神病药合并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综合评估患者疗效与用药安全。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表(PANSS)评分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抗精神病药合并帕罗西汀治疗,更有利于患者症状的改善,提升综合疗效,且可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关键词】慢性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帕罗西;临床疗效;用药安全

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我国精神疾病的整体发病率在不断提高,典型的比如精神分裂症、焦虑症、狂躁症等,疾病不仅病程长,而且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家庭、社会等均造成不同程度影响[1]。部分学者[2]指出,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疾病中占比较高,且症状复杂,复发率高,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还存在自杀倾向,需要尽早干预。目前临床对确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采取抗精神病药物开展治疗,同时加强心理干预,随着抗精神疾病药物的持续研发,帕罗西汀逐步在精神科疾病治疗中得到应用。我院通过对部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抗精神病药合并帕罗西汀治疗,实际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相对有关资料予以分析,旨在进一步改善我国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现状,提升综合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时间段:2022年1月-6月,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数为50例,25例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对照组),25例使用抗精神病药合并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对照组:有男性病人18例、女性病人7例,就诊时患者年龄大小分布在25岁-65岁,平均(45.82±5.45)岁;初次确诊距离本次就诊时间在6个月到5年不等,平均(2.45±0.40)年。观察组:有男性病人16例、女性病人9例,就诊时患者年龄大小分布在23岁-66岁,平均(45.85±5.48)岁;初次确诊距离本次就诊时间在7个月到5年不等,平均(2.48±0.42)年。2组患者本次就诊时一般资料基本无差异,符合统计学中的可比性要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抗精神病药治疗,具体治疗中使用阿立哌唑,结合患者原有的用药剂量等继续用药。

观察组:抗精神病药治疗与对照组相同,同时使用帕罗西汀,每日早餐时顿服,用量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判断,初始剂量可控制在每天20mg,每天1次。观察患者在用药后有无相关不良反应,无不适者可按照每周增加10mg剂量,但是每日剂量不超过50mg。

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完成后对其治疗效果、用药安全等作出评价。

1.3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PANSS评分,分值高则患者症状越明显;(2)临床疗效:(治疗前PANSS评分-治疗后PANSS评分)/治疗前PANSS评分×100.00%>75.00%的计入显效患者中;(治疗前PANSS评分-治疗后PANSS评分)/治疗前PANSS评分×100.00%后在25.00%-75.00%区间的计入有效患者中;(治疗前PANSS评分-治疗后PANSS评分)/治疗前PANSS评分×100.00%后<25.00%的计入无效患者中,总有效率为显效人数与有效人数合计在整个人数中的占比;(3)用药毒副作用,即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整理不同数据,并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1.0完成数据分析,计量资料“spacer.gif”表示,计数资料(spacer.gif)表示,差异性分别对应spacer.gif检验、c2检验。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PANSS评分

治疗前:对照组PANSS评分(80.40±18.24)分,观察组PANSS评分(80.30±18.28)分。治疗后:对照组PANSS评分(72.20±15.15)分,观察组PANSS评分(64.50±12.35)分。不同患者经过治疗,2组患者PANSS评分均下降,但是观察组治疗后PANSS评分更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临床疗效分析

与对照组患者综合疗效对比,观察组患者综合疗效更高,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临床疗效分析[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25

20(80.00)

4(16.00)

1(4.00)

24(96.00)

对照组

25

15(60.00)

4(16.00)

6(24.00)

19(76.00)

χ2

/

/

/

/

4.153

P

/

/

/

/

0.042

2.3用药毒副作用分析

患者连续用药期间,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口干、恶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0%(4/2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3/25),两组用药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疾病中占比较高,关于其具体病因尚不明确。结合不同学者关于精神分裂症的研究,其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精神压力、不良事件刺激、性格特点等有关。近年来,随着对精神分裂症的持续研究,5-羟色胺功能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得到证实,因而在具体用药中可从这一方面入手去帮助患者改善症状。

抗精神药物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应用较多,如本文对照组使用的帕利哌酮,其作为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之一,在使用后可对多巴胺D2受体、5-羟色胺2A受体等产生阻断,从而达到疾病治疗目的,在治疗中可较好的帮助患者改善阳性症状,但是对于阴性症状的改善效果不够理想。

本文通过对观察组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合并帕罗西汀治疗,经过治疗后虽然PANSS评分均有下降,但是观察组评分更低,提示对患者整体症状改善更明显。观察组96.00%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6.00%,再次证实抗精神病药合并帕罗西汀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更理想。在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患者所用药物均有较高的安全性,证实了慢性精神分裂症使用抗精神病药合并帕罗西汀治疗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观察组所使用的帕罗西汀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药物,能够抑制5-羟色胺的再吸收,促进神经突触间隙5-羟色胺浓度的提高,依靠5-羟色胺的功能作用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阴性症状[3]

综上所述,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抗精神病药合并帕罗西汀治疗,更有利于患者症状的改善,提升综合疗效,且可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巍.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分析[J].贵州医药,2022,46(11):1721-1722.

[2]张卓.帕罗西汀联合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29):100-102.

[3]武兴荣.抗精神病药合并帕罗西汀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2):210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