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8
/ 2

【摘要】目的:分析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本院选择20205-20226月期间,收治的78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每组39例。参照组给予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给予治疗组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优于参照组,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两组差异性不显著(P>0.05)。结论在临床上,科学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替罗非班;急性脑梗死;不良反应发生率

急性脑梗死最重要的病因是脑部供血循环出现障碍,继而造成病人局部脑组织坏死,病人发病后,常见临床表现有语言障碍,偏瘫和昏迷,对病人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都有不利影响。临床在以急性脑梗死患者为治疗对象,一般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脑保护和降纤是最根本的原理[1]。在这一阶段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占据主导地位,临床一般认为,单纯使用阿司匹林疗效不及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本文对此加以印证,讨论了这2种治疗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院选择20205-20226月期间,收治的78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每组39例。排除肿瘤以及心脏等类型疾病的患者。纳入已经进行脑CT、MRI等检查,确诊的患者;所有患者发病到入院时间 为8到22 h,平均( 17.33± 2.05h。参照组:男19例,女20例;年龄区间51-72岁,均值(65.33±3.21)岁 治疗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为52-73岁,中位年龄(64.71±3.25)岁 。采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 ,评定患者的具体情况,主要包括肢体运动、意识水平等,NIHSS的评分范围为318 分,分数越高,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也就越严重。上述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1.2方法

入院后即刻给病人吸氧、保持电解质平衡,在改善脑循环的同时,进行扩容和其他处理,不断监测血压,若血压偏高,则以乌拉地尔静脉泵注,将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口服氯吡格雷,每次75mg,每日1次,阿司匹林口服,每次100mg,每日1[2]

观察组给予替罗非班治疗,静脉泵注,给予负荷剂量0.4μg·kg·min-1最初半小时(总量不超过1mg),给药速度为0.1μg·kg·min-1,历时48小时并且观察病人疾病状态是否稳定,若失稳,泵注时间可延长72h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治疗效果,采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 项目的评分标准,评估患者24小时、48小时、1周的NIHSS评分;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脑血出血、消化道出血与血小板减少。

1.4 统计学分析

录入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经干预,治疗组24小时、48小时、1NIHSS评分,都低于参照组。

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spacer.gif±s)

组别

例数

24小时

48小时

1周后NIHSS评分

参照组

39

6.75±3.21

5.32±2.63

4.59±1.36

治疗组

39

5.33±2.78

4.22±1.22

3.55±0.28

t

/

2.088

2.369

4.677

P

/

0.040

0.020

0.000

2.2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都低于参照组。如表2

2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脑出血

消化道出血

血小板减少

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照组

39

1

0

1

5.13%

治疗组

39

1

0

4

12.82%






1.413

P





0.235

3 讨论

脑梗死在临床中非常普遍,本病多在病人脑血管位置,中老年人发病率总体较年轻人高,病人发病后,常见发病机制有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血管壁病变等,这类病不但有发病率高等特点,也有病死率较高等特点,将对病人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急性脑梗死病人以言语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偏瘫和意识障碍,早期治疗可以有效地遏制患者疾病的进一步恶化,减少病人致残率,同时也减少病死率,对维护病人生命安全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3]

在临床上,在以急性脑梗死患者为治疗对象的治疗期间,以药物治疗最为普遍,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既往急性脑梗死患者常以单用阿司匹林治疗,但疗效很有限,鉴于以上情况,研究者通过调研发现

替罗非班是血小板GPIIbIIIa受体拮抗剂,用后可抑制纤维蛋白和血小板表面GPIIbIIIa的结合,控制血小板聚集,缓解炎性反应,达到溶解血栓目的,及时为神经各机能恢复血液供应,以减轻损害;替罗非班半衰期一般为2h,故不造成血小板聚集,血管闭塞等回弹现象,能控制不良反应,且药物的作用效果更佳,通常静脉给药后5min就能起效,峰值时间小于30min

,用药后1h可达平稳血药浓度,降低神经损伤,运动及日常生活功能的适时恢复具有安全性。

本次实验证实,参照组在治疗24小时、48小时、1NIHSS评分改善情况,要低于治疗组,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上,治疗组不高于参照组,但是组间差异性不显著(P>0.05),证明替罗非班的安全性高。此外,替罗非班为非肽类强效血小板膜糖蛋白IIb/IIIa受体可逆性拮抗剂,能与血小板表面受体特异性地相结合,通过阻断纤维蛋白原受体和GPIIb/IIIa复合物的结合,抑制血小板聚集最后一个常见通路,起到抗血小板作用,降低病灶内血栓负荷;抑制血小板活化时释放出大量缩血管物质及炎性因子,缓解梗死有关血管收缩状态及炎症反应,从而改善梗死相关血管复流(TIMI血流分级)[4]。替罗非班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还能够改善患者的内皮功能紊乱情况,提高治疗效果,保持血管血流的通畅性。在降低血管远端栓塞等发生率的同时,对微循环进行改善,缩小梗死面积,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总之替罗非班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是确切的,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神经功能,提高凝血指标,并且药物的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崔方圆.急性脑梗死支架取栓应用替罗非班的干预效果观察[J].智慧健康,2022,8(24):123-127.

[2]闫秀伶,常万民,王笑儒,.替罗非班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应用进展分析[J].世界复合医学,2022,8(5):192-194.

[3]闫秀伶,王瑞军,王子琪,.替罗非班+双抗治疗超溶栓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及对NIHSSmRS评分影响[J].系统医学,2022,7(05):103-106.

[4]梁国华,赖宝瑜.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J].北方药学,2021,18(7):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