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原来尿常规可以检查出这么多疾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8
/ 2

很多人到医院看病或体检时,都会接触到一类检查——尿常规。有些人会疑惑,尿液检查能检查出什么疾病呢?其实,尿常规是非常专业且常见的一类检查,里面学问可不少。医生通过查看尿液检查结果,再结合其它一些检测指标能比较客观的了解患者泌尿系统、肾脏代谢、内分泌系统等方面的情况。若患者泌尿系统、肾脏出现病变,内分泌功能出现紊乱,能通过尿干化学、尿沉渣的结果发现其中端倪,并能为其它检测结果提供佐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那尿常规到底是什么?检查内容都有哪些?能查出哪些疾病?进行尿常规前,又应该注意哪些事情?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1.什么是尿常规

通常的尿常规检查包括了尿液一般性状的检查,如尿液外观、比重、酸碱度等;还包括了尿液干化学检查,如尿蛋白、尿糖、尿酮体、尿胆原、尿胆红素等;还包括了尿沉渣的检查,如白细胞、红细胞管型、结晶等尿常规不仅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其它系统疾病的诊断预后判断也有重要价值,比如结核、肿瘤、血液系统疾病时,尿液成分也会发生明显变化,因此尿常规检测在临床上是非常常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检测项目

2.尿常规的检查内容是什么?

2.1尿液颜色

尿色素直接决定着尿液颜色,因人体每日排尿量大致恒定,所以尿液颜色会随着尿量变化而变化。一般情况下,尿液呈草黄色,但是受食物、色素以及药物等因素影响。

2.2透明度

通常,新鲜尿液是清晰透明的,而女性尿液可能会稍显浑浊。同时,若尿液放置时间过长,其酸碱度发生变化,粘液蛋白与结晶盐渐渐被析出,尿液也会呈轻度浑浊状态。

2.3酸碱度

通常,尿液是弱碱性、中性的。饮食习惯、服用药物种类、疾病类型等都直接影响着尿液酸碱度。

2.4细胞

在临床上,尿液中红、白细胞以及小圆上皮细胞等都是具有重要价值的细胞。

第一,红细胞。人类尿液中存在一定数量的红细胞,经过离心沉淀后,在每高倍镜视野中红细胞应3个。如果尿液中出现大量红细胞,常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IgA肾病泌尿系统炎症、结石、结核、肿瘤、畸形、损伤、血管异常等。还有药物性血尿运动性血尿等。

第二,白细胞。尿液中存在一定数量的白细胞,经过离心沉淀后,在每高倍镜视野中白细胞应5个。若发现尿液中存在大量白细胞,有可能是尿道炎、膀胱炎或者肾盂肾炎等。尿道炎的发生与尿道受损和不洁的性生活有关膀胱炎的发生与感染性因素有较大的关系肾盂肾炎的发生与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有关

第三,小圆上皮细胞。小圆上皮细胞主要是来自人体的肾小管,也可来自尿路任何部位的粘膜深层。尿液中存在小部分脂肪变性的小圆形上皮细胞,在肾小管病变时,尿液中会出现大量小圆上皮细胞,尿中出现小圆上皮细胞时,若能在管型内见到此种细胞,则是诊断肾小管病变的直接依据。

2.5管型

尿液管型通常分为透明管型、细胞管型、上皮管型和颗粒管型。尿液管型是蛋白质、细胞及其崩解产物在肾小管、集合管内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凝聚体。管型是尿沉渣中有重要意义的成分,管型尿的出现提示有肾实质性损害,代表肾小球或肾小管存在病变。

2.6蛋白质

一般情况下,正常人每日会排出40~100毫克左右的蛋白质,但最多不能超过150毫克,尿常规检查结果一般为蛋白阴性。若出现肾盂肾炎、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以及肾小球肾炎等疾病时,会出现病理性蛋白尿。

2.7比重

成年人的尿液比重一般为在1.015~1.025之间,婴幼儿略低。尿液比重受年龄、出汗等因素影响,由人体肾脏浓缩功能决定。在肾功能试验中,尿液比重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2.8尿糖

主要是指尿中的葡萄糖,正常人尿糖甚少,一般方法测不出来,所以正常人尿糖应该是阴性,或者说尿中应该没有糖。一般血糖超过10mmol/l以上,才会出现尿糖。但出现尿糖不一定是糖尿病。出现尿糖常见于糖尿病、肾性尿糖(如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妊娠性尿糖等。

2.9尿胆红素

胆红素是人体衰老的红细胞破坏后经过肝细胞处理后形成的成分,若胆红素升高说明肝细胞已不能完全处理衰老的红细胞,肝脏功能可能已经受到了损害,常见于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肝硬化、胆梗阻等。正常情况下尿胆红素应该是阴性,如果尿液中检测出胆红素,而又出现了黄疸症状,很可能是肝细胞性黄疸或者阻塞性黄疸。

尿液常规检查中还包括尿酮体、尿亚硝酸盐、尿结晶等检查内容。

3.尿常规能检查出哪些疾病?

3.1尿路感染

如果尿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增多亚硝酸盐呈阳性而且增多的红细胞几乎是正常红细胞,伴有尿频、尿急、尿痛或者伴有发热、腰痛,通常提示尿路感染

3.2肾炎

尿常规检查可以发现各型肾炎,如急性肾炎、慢性肾炎、隐匿性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等,肾炎发病方式及表现较为多样,具有隐藏性、缓慢性等特点。其中,水肿、高血压、血尿、蛋白尿等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在尿干化学中能检出蛋白尿,镜检能发现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等。此时若进一步结合24小时尿蛋白定量

和影像学指标更能明确诊断。

3.3糖尿病

在尿常规中,可通过尿糖、尿蛋白和尿酮体的检查结果来综合判定是否有糖尿病,了解其治疗和预后效果。若糖尿病患者未能控制好血糖,尿糖会为阳性。如果血糖超过标准数值较多,甚至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糖尿病酮症,其尿酮体也会呈明显阳性,在此阶段,应采取多种手段补液与降糖,以免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危害着患者的生命健康。若糖尿病患者出现尿蛋白阳性,则提示存在糖尿病肾病的可能性。

3.4其他疾病

尿比重降低在生理状态下可见于大量饮水,尿液稀释从而导致尿比重降低。在病理状态下往往见于与一些肾脏疾病,如慢性的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肾小管间质疾病、尿崩症等。尿液检查还能发现如泌尿系结核、泌尿系肿瘤等。若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很多,出现肉眼血尿,但在进行泌尿系统排查后没有问题,则还要考虑存在凝血系统异常的可能性,还要进行血液系统疾病的筛查。

4.尿常规有哪些注意事项?

4.1尽可能收集晨尿。晨尿为清晨起床的第一次小便,尿液较浓缩,能及时发现异常,提高检验质量。同时,也能规避药物、饮食等因素的影响。

4.2对于女性患者,尽可能避开月经期进行尿液检查,这样可以避免经血混入尿液中,避免假阳性的发生,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

4.3正确使用检查器具。患者应使用医院提供的一次性尿杯,避免污染。

4.4送检尿液量不能过多或过少,一般在50毫升左右比较合适。

4.5尿液检查期间最好饮食清淡,避免烟酒刺激、避免辛辣食物刺激,避免服用药物,这样也可以提高疾病诊断率。

4.6应在1小时内送检。在规定时间内送检,能避免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发生形态学变化、葡萄糖被分解、尿胆红素被分解、形成结晶沉淀等,新鲜尿液能明显提高检验质量。

4.7若需测12小时尿,时间应在晚19~第二天早7点,晚19点时排尿并废弃,然后在19点后将尿液留在容器中,留到第二日早7点再次排尿结束。若需测24小时尿,时间应在早7-第二天早7点,早7点排尿并废弃,然后在7点后将尿液留在容器中,留到第二日早7点再次排尿后结束。记录两个时段的尿液总量,充分混匀后留下50100ml的尿液标本进行送检。

4.8尿液检查有可能需要反复多次检测,同时结合其他的检查结果,综合进行分析,这样更能反映真实情况,最终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