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9
/ 2

流动人口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杨海伟

广州工商学院  广东省广州市  510850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人口跨省流动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截止2020年末,流动人口规模达3.76亿人次,占全国总人口的26.6%。流动人口的收入问题关系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社会治安等方面。因此,笔者研究流动人口收入情况,通过统计性描述等方法揭示流动人口的收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相信这对提升流动人口收入水平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流动人口,收入差异,影响因素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各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各类人才,我国多省市相继开展人才引进计划,客观上增强了人才的流动性,加大了人口流动范围。实践证明,人口的跨地区流动,能够使资源分配更加合理,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同时能够促进流动人口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

人口流动作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研究流动人口的收入问题涉及到人口学、制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流动人口的收入直接关系到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社会融入感等重要社会问题。探究流动人口收入问题,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参考和依据,有利于提高流动人口收入和生活水平,服务社会的发展。

二、我国流动人口收入现状

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人口的迁移流动创造了条件,人口流动趋势更加明显,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总数达37582万人,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长69.73%。流动人口通常因高薪工作机会选择背井离乡,其收入水平一般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本文所用数据为2017年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将流动人口收入水平分为五组。由调查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我国近70%流动人口的收入水平处于5000元/月以上水平,7%处于3000元/月及以下水平。这与工作人口因寻求高薪工作机会而产生流动的社会现象吻合。

三、流动人口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3.1个体特征对收入的影响

(1)年龄差异

流动人口收入水平与年龄呈倒U型规律变化,30-40岁年龄组收入最高,78%的人口收入在5000元以上;40-50岁年龄组及20-30随年龄组收入水平处于第二梯队,分别有70%和65%的人口收入在5000元以上;其余年龄组收入水平较低,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人口占比不足60%。收入水平与经验积累、智力和体力发展成熟不可分割。经验积累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但体力随年龄的增长呈现先增长后倒退。从整体收入情况来看,由于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口规模逐渐下降,更多工作需依靠脑力劳动,因此经验积累作用较大。

(2)性别差异

流动人口中,男性和女性的在各收入段的占比基本持平,月收入水平按照0-2000元、2000-3000元、3000-4000元、40000-5000元、5000元以上分组,男性月收入工资水平由低到高占比分别为1%、5%、12%、12%、70%,男性月收入工资水平由低到高占比分别为2%、6%、12%、11%、69%,并且通过数据计算可得到男性的平均工资为7363元/月,女性的平均工资为7274元/月,收入绝对数也几乎持平。主要原因是,女性的工作技能、个人素质等在近些年都有显著提升,使得因性别导致的收入差距逐渐缩小。

(3)婚姻状况

流动人口中婚姻状态对收入水平有显著影响,初婚、再婚、同居均属于非单身状态,其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占比均在70%以上。未婚、离异、丧偶均处于单身状态,其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占在32-41%之间,相比非单身状态有着29%-45%的差距。由此可以得出,收入水平受婚姻状态影响,主要由于已婚状态流动人口担负更大责任,收入需要满足家庭各种开销,包括子女教育、住房按揭等,单身状态流动人口,不需要支付子女教育方面开销,承担更小责任,动力较小,收入低于已婚流动人口收入。

3.2人力资本特征对收入的影响

(1)受教育程度

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加,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占比也逐渐增加,月收入3000元及以下的占比逐步降低。具体来讲,研究生、大学本科、大学专科、高中/中专、初中、小学、未上过小学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占比分别为90%、83%、76%、71%、69%、60%、48%。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有更多机会对工作进行选择,收入状况也好于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流动人口更容易成为服务业从业人员和非技术工人,收入水平显著低于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流动人口。流动人口收入随受教育程度增加而增加,高中和专科及以上两组平均收入差别最大,高学历者更易获得高收入,与社会现状相符。

(2)流动总时间

人力资本需要通过时间进行积累,在外流动时间越长,提升人力资本机会越大,但同时有年龄的限制。在流动前5年内,随着流动时间增加,平均工资逐渐增加,即在流动5年内人力资本增长速度最快,从而收入水平不断增加。随着流动总时间的增加,人力资本积累趋于稳定,收入在较高水平保持稳定。当流动总时间达到30年左右时,由于部分流动人口职位比较高,资历丰富,因此收入较高,导致流动总时间为31年和34年时出现较高平均收入,但总体上,随着年龄逐渐增加,收入又会逐渐减少,因此较长流动总时间会阻碍收入的增长,二者间呈负相关关系。

图3.1家庭收入随流动时间变化趋势图

数据来源:2017年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

四、结论

笔者主要通过对流动人口的个体特征和人力资本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对其收入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第一、个体特征中年龄和婚姻状态对流动人口收入具有显著的影响。年龄和收入水平间呈倒U型关系,31-40岁年龄组收入水平最。单身流动人口收入低于已婚流动人口,二者收入差距明显。

第二、受教育程度未达到专科学历时,其对中低等及以下收入流动人口的收入影响差异性不大,中等收入以上流动人口收入受到受教育程度增加的正向影响。流入人口因受教育程度增加而提高收入的概率大于流出人口。

第三、人力资本中,受教育程度和流动总时间的增加,能够提高流动人口的收入:流动总时间影响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长期流动状态下,对生活方式的变化具有较快的适应。总体来看,流动人口收入在流动时间为0-25年时间段内,随着流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25年之后呈现逐步降低的趋。

在市场中,由于年龄、婚姻状况不同,导致个人状态的不同,进而反映在最终的收入差距上。教育、流动时间等人力资本积累对于提升流动人口的收具有重大意。

参考文献:

[1]宋全成,甘月童.劳动年龄流动人口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21(04):63-72.

[2]杨宜勇,王伶鑫.流动人口教育回报率变动趋势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21(02):26-39+126.

[3]张刚,杨胜慧.受教育程度对流动人口收入水平影响的趋势分析[J].西北人口,2019,40(04):12-22.

[4]王意如.我国流动人口的收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07):42-43+32.

[5]张刚,姜玉.流动人口收入水平的地区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J].西北人口,2017,38(05):43-5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