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红岩》英译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9
/ 4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红岩》英译策略研究

王映雪,王立欣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摘要:本文基于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以红色经典文学《红岩》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从词语、句法、语篇和文体对等四部分对英译本进行了分析,旨在为中国红色经典文学英译提出新的翻译策略,推动红色经典文学在海外的传播,扩大中国红色文化影响力。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红岩》;红色经典

一、引言

红色经典是以革命历史题材为主的文学作品,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革命、建设及改革的奋斗历程,以激昂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基调,展现了中国人民实践革命理想的心路历程[1]。《红岩》是由罗广斌、杨益言于1961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真实地再现了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歌颂了革命志士为真理而斗争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精神。研究《红岩》英译本的翻译策略,对于当下我们如何更好地翻译红色经典作品、对外传播中国红色文化及革命文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红色经典翻译一直是国家对外传播的重点,但是目前国内针对红色经典翻译的研究较少,在知网上仅有66篇相关文献,其中10篇是关于红色经典作品的翻译策略研究,4篇是关于不同地域的红色经典翻译研究。对于《红岩》的英译研究则更为不足,知网检索数据显示仅有3篇相关文献,分别从课程思政、信达雅翻译理论和萃译比较研究三个角度对《红岩》英译本进行翻译研究。

(二)国外研究现状

近几年我国加大了对红色经典文学作品翻译的投入,鼓励红色文学作品的海外传播。但由于中外意识形态等差异,中国红色文化在西方的关注度较低、影响力较小。在ScienceDirect平台上仅有5篇有关红色经典的文献,且均重点关注的是红色经典的政治宣传功能。《红岩》在国外暂无相关研究文献,但其文献价值不容忽视。由此可见,以功能对等指导英译《红岩》能进一步促进外国读者通过欣赏中国红色经典作品增进对中国红色文化的了解。

三、功能对等理论

(一)理论内涵

功能对等理论(functional equivalence)由美国翻译学家尤金·奈达提出[2],是其翻译理论的核心内容,指在翻译时不应该只追求文字形式上的对等,而要在两种语言间实现功能上的对等,追求译文措辞通顺自然,内容达意传神,使译入语读者反应和源语读者反应相似。奈达将功能对等分为四个层面,即词汇对等、句法对等、语篇对等和文体对等,其中词汇对等主要关注原语词汇和译语词汇所携带的信息是否对等;句法对等主要着眼于译文对原文句子结构的改写和重组;篇章对等要求对原文上下文、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和转换;文体对等要求译文和原文的文体风格保持一致。

(二)理论适用性分析

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译文措辞通顺自然,内容达意传神,使译入语读者反应和源语读者反应相似。《红岩》的价值体在于其传达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顽强拼搏、永不屈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以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首先,该译本和功能对等理论目的一致,即使译作传神达意、读者反映相似。其次,该理论从词汇、句法、篇章和文体四方面确保了翻译质量,并且有具体的翻译标准,即首先做到内容对等,其次做到形式对等。因此,功能对等理论指导《红岩》英译研究可行且实践价值。

四、研究方法论

(一)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中国红色经典文学《红岩》及1978年杨宪益的英译本Red Crag。《红岩》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涌现的众多文学作品中是当之无愧的经典,其传递的革命信仰震撼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已成为几代人的集体记忆。从1961年发行至今,《红岩》印刷近170次,发行量超千万册,创下了新中国长篇小说发行纪录。《红岩》作为中国红色经典作品的代表,其英译本很早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具有典型性。因此,研究《红岩》英译本对于推动我国红色经典对外传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红岩》目前共有两个英译本,最早的英译本是1961年由外文出版社出版的沙博理译本,但此译本并未完全译出原文字数,而只是萃译了其中的7章[3]。1978年,外文出版社又出版了杨宪益译本Red Crag,此译本所有章节均有翻译,译文较为完整,因此本研究选择了杨宪益的译本。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和定性分析法。文献法是指通过阅读、分析、整理相关文献材料,获取研究信息,以实现研究目的。定性分析法指对研究对象的本质进行研究。

(三)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在功能对等理论的视角下,《红岩》英译本在词汇、句法、篇章和文体四个方面的对等情况,以探究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红色经典文学的翻译策略。

五、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红岩》英译策略研究

(一)词汇对等

词汇对等是最基本的对等,要达到词汇的对等就需要仔细考察原语和译入语所在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是如何体现在特定词汇中的。

1.有关颜色的词汇翻译

例1:邮局原来的确有个读书会,但是太,被特务注意以后,早已停止活动。

译文:The post office did have a reading circle once, but because it was too

progressive, it had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secret agents, and had ceased its activities long ago.

分析:在中西文化中,“红色”代表的意象不同。在西方文化中,红色经常用作贬义词,象征着残酷、暴力、血腥等。但红色在中国,尤其是在红色经典文学中多象征着英雄和革命精神[4]。因此,译者在翻译“红色”相关词语时应灵活使用翻译策略,以实现词汇对等。

原文中的“红”意为具有共产主义倾向。如果将红直译为“red”,则外国读者无法理解这一书店的性质。这里译者采用了归化的策略,将红译为“进步的”,将“共产主义思想”转变为“进步思想”,有利于国外读者理解词义,实现了词汇对等。

例2:最初,他对白色恐怖下的新的工作方法,是不习惯的。

译文:It had been difficult to adopt himself to the new methods of work during the White terror.

分析:白色恐怖意思是指反动派残酷镇压人民的恐怖气氛。白色恐怖始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由于大肆屠杀革命者的政府军旗帜为白色,因此得名“白色恐怖”。虽然原文中“白色恐怖”特指是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与西方文化中的白色恐怖有所不同,但译者还是选择采用直译的翻译方法,这样更有利于外国读者理解当时的恐怖氛围。

对于带有颜色的词语,例1中译者选择对颜色背后的深层含义进行解读,而例2中则选择直接翻译。虽然采用的翻译方法不同,但在这两处翻译中译者都完整地传达了词语表达的含义,实现了内容对等。

2.四字格翻译

四字格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表达形式,因其形式短小精悍、读起来铿锵有力而被人们广泛使用。在翻译四字格时,译者首先在完整地表达四字格的含义,然后再如何将原文的语义与英语语境相结合,以实现内容对等。

例3:你今天的手段,就是叫诡计多端的特别顾问先生知道了,他也一定佩服得五体投地

译文:If that crafty Special Adviser learns about the methods you employed today, even he will be knocked out with admiration!

分析:这一句话中有两个四字格“诡计多端”和“五体投地”,前者被译为crafty,因为诡计多端形容人富有计谋、狡猾奸诈,用一个词就可以很好地概括;后者被译为“be knocked out with admiration”,采用了意译的翻译方法,将“佩服到了极点”的隐藏含义很好地表达了出来。虽然这两个四字格的翻译和原文的形式不同,但都很好地传达了原文的语义,实现了内容对等。

3.歇后语翻译

    例4:你们两个硬是城隍庙的鼓锤——一对!

    译文:I must say, you two are as alike as a pair of drumsticks at the city temple!

    分析:歇后语是中国民俗文化的精髓,通常利用比喻、拟人、双关等修辞手法阐述深刻的内涵,传授生活道理和经验智慧[5]。歇后语的文化底蕴丰富,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译者灵活使用翻译策略准确传递其“言外之意"。

    在这句歇后语中,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两个人比作城隍庙的鼓锤以说明二人的关系亲密。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没有保留原文的形式,而是将歇后语翻译为比喻句,用“as alike as”这一短语说明了“鼓锤”和“一对”之间的关系,清楚明白地解释了歇后语中隐含的比喻关系,能够让国外读者理解作者表达的含义,实现了内容对等。

(二)句法对等

在句法对等层面,内容对等与形式对等之间的矛盾仍存在。因此,译者在进行翻译时,首先要拆解和分析源文本,尤其是要明确文章在语言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及相应的语言习惯。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既要体现和融入这些语言特点,也要相应考虑中文的表达模式,这样才能够让译文在准确表意的同时,又体现出原作的语言特点,带给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

1.对联翻译

由于中西方语言之间的差异,中国对联在英译过程中存在抗译性,因此在翻译对联的过程中要求译者灵活处理语境差别中的语义冲突,在完整地传递原联的内容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持原有的形式和韵律,将翻译的抗译性转化为可译性[6]

例1: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 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

译文:No upstanding man is afraid of death.

      A heroic ghost rather than a coward.

分析:这副对联是写给烈士龙华光的挽联,表达了人们对革命烈士的敬意。在这里译文并没有采用字对字的直译,而是采用了意译的翻译方法,将“七尺男儿”译为“upstanding man”,将“能舍己”译为为“not afraid of death”,“千秋雄鬼”译为“a heroic ghost”,将“还家”译为“a coward”。虽然译文没有做到原文中上下联的字字对照,但以英雄和懦夫形成对比,突出了革命烈士的不怕死精神,完整地传达了语义,做到了内容对等。

2.诗句翻译

    例2: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译文:Though heavy chains clank on my feet,

          Though you may swing your leather whips,

          I have nothing to confess,

          Unafraid of blood-stained bayonets at my breast.

    分析:首先,译者将“任……任……”的句式译为“Though……Though……”,使前两句诗的形式与原文一致。其次,在押韵方面,译者使用了ABBA的尾韵形式,同时也善用头韵“chains clank”“blood  bayonet breast”,使译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在这段翻译中,译者既做到了正确翻译词语,使内容保持一致,同时也使译文保持韵律,做到了形式对等。

(三)篇章对等

在功能对等视域下,译者在进行文学作品翻译时首先应关注篇章的对等。篇章对等也可以理解为语篇的对等,译者不仅要关注原文,更要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句,就翻译方法和语言表达模式进行合理选择。

语篇对等包括三个方面,即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7]。要达到翻译的语篇对等,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时刻将正在翻译的句子放入整个文本中加以理解和琢磨,有时候也需要在翻译完成后再进行复译,因此对译者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考验。

1.语意连贯

例1:办法是:从骨头里榨油!因为共产党的人质握在我们手里!……他们的骨头里有的是油

译文:His idea is to squeeze fat out of human bones! We have Communist hostages to serve as material …… They can supply a lot of information!

分析:在这里“从骨头里榨油”指的是从共产党人质口中套出关于中共地下组织的信息。在翻译第一个“从骨头里榨油”时,译者采用了直译的翻译方法,而在下文的第二处则采用意译,将其译为“提供信息”。这种翻译方法一方面避免了语句的重复,另一方面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并进一步解释了“骨头里有油”的引申义。

2.语篇通顺

例2:因此,他决心把党委托的一切工作做好,不管是金融界的,还是联络站的。他还希望得到更多的工作机会,例如办好书店,进而在文化界取得新的发展等等。

译文:He was determined to discharge his duties to the best of his ability. He hoped for opportunities to do even more work either in financial circles or at the liaison post. If, for instance, the bookstore turned out to be a success, he could, on this basis, get a foothold in cultural circles.

分析:由于中文重意合、英文重形合,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往往需要明确句子的潜在逻辑,并选择合适的连接词以保证句子的通顺。在这段译文中,译者首先把“工作”放在前面,然后是“工作机会”,最后将“金融界或联络站”这两个具体的工作场景归类到工作机会中,按照从抽象到具体的顺序对语序进行了重组。同时,译者注意到了“办好书店”这一句中隐含的因果关系,即如果书店办得好,就能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打入文化界,因此将“办好书店”译为由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

(四)文体对等

文体对等是功能对等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要求译文的语言风格与原文的语言风格趋同。文体对等需要译者深入了解原文作品的文体特点[8]。红色经典文学立足于对社会生活的真实描写,文体风格兼具通俗性与艺术性。因此,在翻译红色文学时,译者既要完整地传达原文严肃质朴的整体风格,也要将原文的句式结构转变为英语文化中常见的形式,以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对等。

例: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建设一个崭新、富强的国家,这是多么壮丽的事业!人口众多,土地辽阔,强大的祖国,强大的党!我们的革命,对世界,对人类,将来应该做出更多的贡献啊。

译文:We shall wipe out poverty and backwardness and build a new, prosperous and powerful country. What a magnificent cause! We have a large population, a vast territory, a mighty country and a strong Party! Our revolution shall make ever greater contributions to the world, and to all humanity!

分析:红色经典文学中经常出现简洁凝练的祈使句,以起到增强语气、鼓舞士气的作用。译者在翻译这段文字时没有将原文直译为祈使句,而是为原文的无主语句增加了主语“we”“our revolution”,使其更符合英文的惯用表达方式。同时,译者将最后一句从陈述句改为感叹句,和前面的句式保持一致,增强了语气,起到振奋人心的作用。这段翻译在传达原文信息的同时,保留了红色文学严肃质朴、激励人心的问题风格,实现了功能对等。                                                                                        

六、结语

在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指导下,《红岩》的英译本Red Crag在词汇对等、句法对等、语篇对等和文体对等四个层面采取了归化、异化等多种翻译策略,熟练运用了直译、意译等不同类型的翻译方法实现了内容、形式等多个层次的功能对等,贴近目标语受众的语言文化习惯和思维模式。这启示我们在未来的红色文学翻译工作中,译者需要注意红色文化的独特性,在完整地传达原文内容的前提下,实现内容和形式对等,以带给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

参考文献

[1]倪秀华, 李启辉. 1949~1966年红色经典的翻译与海外传播 [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4): 50-61.

[2]Nida E, Taber C 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F, 1969 [C].

[3]任东升, 连玉乐. 《红岩》、《苦菜花》萃译比较研究 [J]. 外语与翻译, 2019, 26(01): 53-7.

[4]涂熙玲. 红色旅游景点中的“红”字翻译 [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5(02): 130-1.

[5]李华, 李延林. 中国歇后语翻译策略研究 [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8, 27(06): 83-5+106.

[6]王志娟. 对联翻译的抗译性和可译性 [J]. 上海翻译, 2012, (01): 66-9.

[7]冯键.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文本中的应用 [J]. 现代交际, 2018, (12): 74-5.

[8]董晓华. 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J]. 英语广场, 2021, (25): 51-3.

基金项目

    本研究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红色经典文学作品英译接受度调查研究”(项目编号:HB17YY008)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映雪(2002- ):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翻译学;

          王立欣(1971- ):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翻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