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9
/ 2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原改娟

山西省河津市僧楼中学,山西 运城 043300

摘要:在初中阶段,通过对国内外重要历史事件的讲述,让学生对我国以及其他国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有更多的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历史文化素养。中学历史是一门基础教育的重点学科,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历史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让他们从历史中意识到现实问题的重要。“家国情怀”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学生在历史学科中的核心素养。将家国情怀教育融入到初中历史教学中,能够让学生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获益,让学生对祖国的历史有更多的了解,从而树立起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出尊老爱幼、孝顺长辈的观念,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教育

0 引言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最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无论在哪个学科中,价值观教育都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历史学科中进行家国情怀教育至关重要。家国情怀简单来说,是对祖国的高度认同,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使命感和自豪感,是人们不断奋斗的动力。对学生来说,培养家国情怀无论对于他们当前的学习还是未来的社会生活都会产生积极影响。特别是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心理上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然而,初中生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塑造能力。通过正确的教育和指导,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的形成。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家国情怀教育,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恰当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1 初中历史教学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在中学历史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历史观教育;在中学阶段,学生开始与历史学科进行交流,了解中国与世界的历史,了解其发展的脉络,体会其独特的魅力。通过对比古今中外的历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更好地体会到历史环境中所蕴涵的情感。这对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通过历史教学对道德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把家国情怀教育融入到历史教学中,既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又能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它是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家国情怀教育融入其中,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历史时期重要人物的爱国精神,这对学生品德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通过以上措施,初中历史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促进德育教育的开展,并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1]

2 初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为了确保家国情怀教育的有效性,教师在实施中应遵循以下科学原则。首先,要注意适度原则,避免学生产生理解上的偏差。教师应明确家国情怀只是历史核心素养的一部分,而家国情怀教育只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兼顾其他教学目标,避免过分强调家国情怀的培养。此外,并非所有历史课程都适合用于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因此需要恰当筛选教学内容,避免教学过于模板化和机械化,以免适得其反。同时,要注意对家国情怀内容进行深入解读,以免教学流于形式,削弱家国情怀的真实内涵。第二,要尊重学生的学情。初中阶段是学习积累的关键时期,相较于小学阶段,学生面临更繁重的学习任务,可能会出现敏感和烦躁等负面情绪。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准确把握学生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使教学活动与学生需求相契合。通过遵循适度性原则和尊重学生学情的原则,教师可以更好地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并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2]

3 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3.1 科学定位教学目标

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传统的教学目标设计过于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导致整个教学活动也仅仅围绕知识技能的传授展开。这种情况下,往往忽视了历史的真正作用。然而,在家国情怀教育中,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充分重视学生家国情怀的发展。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该体现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这意味着,教学目标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家国情怀的认同和情感体验。教师可以设定相关的目标,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等,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手段来实现这些目标。

3.2 创设特定教学情境

为了有效开展家国情怀教育,除了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合理运用教材内容之外,还应采用更加适宜的教学方法。其中,创设情境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初中生的思维活跃,仅仅通过语言讲解容易压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感到乏味。然而,通过创设恰当的历史教学情境,设置生动有趣的课程内容,学生可以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逐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通过丰富的体验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因此,教师在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时,应尽可能创设具有情境感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通过使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活动和互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形成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探索和学习,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

[3]

3.3 利用诗歌促进学生情感

诗歌作为传统文化的宝藏,拥有独特的语言魅力,代表着语言之美,传递着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许多古老的诗歌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一些诗歌可以记录历史事件,而另一些诗歌则推动了历史的进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适度运用诗歌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尊重和认同。通过诗歌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加强他们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辨别能力,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逐渐完善和培养学生的人格、意志和品质。诗歌中蕴含着历史的影子,让我们能够感受到历史事件中蕴藏的民族精神。例如,林则徐的《虎门销烟》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了许多有志青年为国家奋斗的决心。顾炎武的名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寄托着责任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国家和民族的崛起而奋斗。还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句诗表达了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精神。这些爱国诗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滋养着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对家国的热爱和情怀。

4 结语

总结来说,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应该以学生们的现实状况为基础,充分意识到家国情怀的教育价值,利用创设情境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对中外历史进行比较,从而渗透出家国情怀的教育,让学生们的爱国之情得到加强。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逯彩霞.家国情怀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家长,2022(33):120-122.

[2]何兆俊.家国情怀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作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2(26):152-154.

[3]林玲.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97):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