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医生与人文关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9
/ 2

麻醉医生与人文关怀

王家玉

泸县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泸州  646105

麻醉医师是医学科学工作者,他肩负着为人类健康服务的重任,因此也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麻醉师不仅要掌握精湛的技术操作技巧,还要懂得人文关怀;而人文精神则更应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更加具有人性化、科学化、规范化。人文关怀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人性”关怀。所谓人文关怀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即对每个个体或群体给予最大限度的关爱,这是现代社会赋予医院医务人员的职责。麻醉医师在病人围手术期中起着极重要作用,它对病人心理因素、精神面貌甚至病情转归都起着决定作用。麻醉医师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必须体现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三个方面。

一、注重术前病人人文关怀

术前病人是整个医疗过程最积极最有潜力的因素之一。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转变,手术室护士应重视对术后病人的人文关怀。围手术期除极少数病人可显示足够的自信与乐观情绪外,多数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活动,如恐惧、焦虑、抑郁。由于这些心理因素的存在,往往使他们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甚至影响到康复效果。因此,加强对术前患者的人文关怀尤为重要。根据500例术前患者精神状态分析,有60%患者对手术有种种疑问,亟待回答;50%以上的患者会害怕;31%患者担心手术会损害未来的健康;38%患者担心手术会造成生命危险;17%患者害怕麻醉;12%患者担心手术后疼痛、呕吐。麻醉医师在术前对病人访视要十分重视,以便对病人的一般情况及病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按计划操作拟定理想适宜的麻醉方案。手术室护士对术前谈话要认真进行记录,并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与医生沟通时要耐心细致,避免语言暴力。术后应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并发症及时治疗处理;加强营养支持,防止营养不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提出问题时,能了解病人心理状态、回答病人问题、减轻或解除病人对麻醉及手术的恐惧、解释麻醉常识及利弊、签名制等。国外一些国家已将医疗行为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如美国要求所有医疗机构都必须向患者公布其诊疗方案;英国规定医护人员不得带患者外出;日本规定医务人员不允许进入病房查看病人情况,这些做法值得借鉴。麻醉科门诊有在救护车完成相关疾病检查后,让患者到会诊室告知患者麻醉的各种步骤和措施,各种表格的填写,甚至无痛流产等小手术中使用的信息。手术室护士为手术准备好手术器械,并指导医生进行相应操作。诊所在每个工作日下午开放,由一流麻醉师提供服务。医生根据所做治疗计划给患者开处方或注射药,同时要求其家属签字,以保证安全有效地用药。在整个诊疗过程中,医生都能清楚地向病人介绍自己的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患者则可以随时询问医生的建议。麻醉师在手术之前也要探访病人,帮助他们做好心理上的调整。然而,在实际情况下,大多数医院并未真正做到这一点。不同于目前国内麻醉学的状况,许多麻醉医师对术前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原因如下:一是我国麻醉医师工作量大,没有足够的时间在术前探访患者。其次,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没有重视此项工作,麻醉医师以技术为重,而忽略了术前对于疾病的认识以及与病人的交流。手术中科室布置随意性大,不能确保麻醉医师在手术前返回,麻醉师对病人病情及一般状况不甚了解是导致麻醉事故的主要因素。

二、注重麻醉及手术时人文关怀

病人因害怕、焦虑、失眠、清洁灌肠和导尿而情绪低落,反应迟缓,无法与麻醉师良好合作。当患者有疼痛感觉,甚至难以忍受时,就会引起病人强烈的生理上和精神上的恐惧。当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时,如骨折、压疮等并发症,会使病人产生不安和恐惧心理,从而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因此,必须加强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师之间的沟通。此时如果不给予适当的帮助,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纠纷。此时,麻醉师不能以粗鲁、生硬的方式接近患者,要和颜悦色地告诉患者该怎么对待,并积极主动地帮助患者配合麻醉。如在手术过程中突然发生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情况,则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呼吁摒弃传统有创针刺法而用人性化冰块或酒精棉签法检测麻醉水平,其速度快、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病人无任何不适感,可以有效降低麻醉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建议采用快速诱导方法进行全麻手术,减少循环呼吸骤停的危险性。对非全身麻醉的病人,术中应尽可能应用某些静脉辅助药物让病人安然入眠,以减轻病人的焦虑与恐惧心理。咪达唑仑用于实现顺行性遗忘,让患者忘记麻醉、忘记某些恶性刺激和术中记忆,以免引起不愉快记忆。但咪达唑芬太尼在镇痛作用方面优于阿片类药,且具有镇静催眠双重功效。目前国内尚无统一推荐咪达唑仑加芬太尼治疗硬膜外阻滞后清醒期躁动病例报告。

三、注重对术后病人的人文关怀

国内多数医院无麻醉室,仅能强调麻醉效果好、苏醒时间短等特点,忽略病人安全,舒适及心理反应等。临床上经常发生一些因精神因素导致的意外情况,如:急性呼吸道感染、心血管疾病或肿瘤化疗所引发的并发症。这些都需要医护人员给予充分的重视并积极应对。全麻患者整个手术期间最痛的事件为麻醉苏醒期出现的种种不适感,同时出现气管插管、疼痛、机械通气、害怕焦虑、吸痰、剧烈咳嗽、导尿管。此时如果能让病人保持清醒状态,则可避免以上各种不良反应的产生,提高工作效率;反之就可能加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做好术中与术后的护理非常重要。气管插管前首先要对气管粘膜进行表面麻醉以使病人在手术后有较好的耐受,麻醉师应令病人舒适而自然的苏醒。但由于大多数病人年龄偏大(70~80岁),一般无明显自主意识,所以多数采用全身浅静脉复合全身硬膜外联合应用阿托品维持麻醉。而非用唤醒药物、气管内刺激之类的唤醒方法。突然醒来的后果一方面会给病人带来紧张、害怕和焦虑的心理反应,同时也会拮抗镇痛药对病人的影响,给病人带来痛苦和不舒服。另一方面还可能引起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需要及时有效地控制清醒程度并减轻其症状。近年来缓解或解除病人疼痛不适,稳定病人精神及情绪状态的病人自控术后镇痛有了更好的开展。术后镇痛无论在人道或人道层面或在临床都十分必要。

四、人文关怀是解决医患矛盾之最佳途径

患者满意度排名前四的影响因素分别是医疗技术、人文关怀与成本、后勤支持、食物。分层分析发现病人对医疗技术与人文关怀最为关注。对我国10个城市4753名消费者的调查显示,在21个制造业和服务业中,1/4的人认为医疗行业的医护人员工作态度不好,3/4的人表示自己很满意医生的服务态度。从调查结果来看,医疗服务机构最需要人文关怀,但这一理念并没有被大多数人接受,相反却有不少人对此持反对意见。技术优势这一概念是生物医学模型下发展起来的,它把医疗过程看成是技术过程,把医患关系理解成技术关系。物化医学而失去其应有的人性使得医学向冷漠及庸俗工作人员情感淡漠方向发展。伴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科技崇拜之风渐平,人文关怀之重贫血现象初露端倪开始受到各方面重视。医患沟通属于语言艺术,语言的运用不一样会产生不一样的交流效果,患者属于情感需求比较强的患者。麻醉医师不仅应具备高超的技艺,而且应充分尊重、同情患者、善于与患者沟通、富有爱心和人情味,努力使患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以人性化的方式满足患者及其家属要求的可能的生理需要、心理需要和心理需要,使其在麻醉医学过程中体会人性的温情。最后,借米兰·昆德拉之言:人文关怀这棵树充满了可能,只要我们用心去关怀,就能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