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9
/ 2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王雅琴

绵竹市人民医院  四川绵竹  618200

摘要目的:本文中探讨将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糖尿病患者护理,对其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方法:在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开展本次实验。调选我院数据库内资料,登记有效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入院后,34名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记录为对照组;另外34名患者接受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并将其记录为实验组。本次研究中共计录入68名患者进行对照实验,在护理完成后,研究人员针对两组患者对于糖尿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进行记录,同时记录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分析差异。结果:本次研究结果中进行对比后发现各项实验组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对于健康教育有较高的需求,本次研究通过实验形式证明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治疗依从性使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得到提升。

关键词:内分泌科糖尿病;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方案;心理护理

前言

糖尿病在目前临床上属于一种发病率较高,同时会对患者的心血管功能造成严重损伤的疾病,这一疾病表现为血糖升高,同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消瘦、多饮、疲乏无力等症状。在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时,研究人员发现,若患者的血糖长期处于升高状态,必然会影响患者的正常心功能与肾脏功能,进而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危害。因此现代研究人员认为,在针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状况,对患者应用健康教育进行护理辅助,通过这一处理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的临床疗效得到提升,并改善患者对于用药的依从性,进而使患者后续治疗工作能够更为顺利的开展。宣传健康教育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型护理方式,这一护理方式应用于患者病情控制中,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到合理用药的重要性。本次研究在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开展本次实验,探讨将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糖尿病患者护理,对其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

在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开展本次实验。调选我院数据库内资料,登记有效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入院后,34名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记录为对照组;另外34名患者接受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并将其记录为实验组。本次研究中共计录入68名患者进行对照实验;

对照组中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为16:18,患者的年龄区间值为26~82岁,患者年龄均值为(67.4±3.1)岁;实验组中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为15:19,患者的年龄区间值为53~83岁,患者年龄均值为(66.7±4.0)岁。

本次研究由我院医务人员将患者资料录入Excel表格进行记录,并且对患者基本资料中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检查,确认患者检验结果P>0.05,提示可比性良好。

1.2 方法

对照组内患者在接受护理时,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常规健康教育模式,护理人员常规告知患者糖尿病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引导患者日常生活中按要求应用药物。

实验组内患者在此基础上将内分泌护理中优质健康教育应用于其中,具体方式如下。

在患者确诊后,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基本资料以及病情,同时为患者建立专属的就诊卡与档案详细记录,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各个阶段病情控制的效果,同时建立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小组,在小组内明确每一名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做好分工合作,以控制患者的护理质量。

针对糖尿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实施护理期间,皮下注射胰岛素极为常见,并且极为有效。在实施护理研究期间,给药方法以及注射部位的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注射方法以及注射位置不同,则针对胰岛素表现出的吸收效果存在差异。长时间在同一位置进行注射,会使患者表现出局部肿胀、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以及硬结等现象,更为严重会表现出皮下萎缩以及组织变性现象,更为严重会表现出坏死现象。对此提倡选择多部位轮流皮下注射法展开对应干预,主要在上臂外侧、臀大肌、股外侧以及腹部等。期间按摩、温度、肌内注射、注射深度、注射剂量以及胰岛素浓度等,均会对胰岛素吸收产生影响。此外胰岛素吸收不稳定,也会导致每日血糖水平表现不稳定现象。同股外侧注射比较,腹壁以及上臂进行胰岛素注射,表现出较快注射吸收速度,对于餐后高血糖可以进行有效控制。主要因为同上臂或者其他解剖部位比较,大腿皮下毛细血管袢表现出较少数目,所以呈现出较慢胰岛素吸收。对此针对较大胰岛素用量以及较高空腹血糖患者,提倡选择上臂注射方法进行干预,以对餐后高血糖进行有效控制。为将胰岛素吸收不稳定性降低,胰岛素腹部皮下注射获得广泛运用。并且同三角肌注射比较,在降血糖方面未呈现出明显差异。腹部注射表现出温度恒定以及面积大特点,对于运动影响可以充分避免,并且方便注射,对于自行注射患者表现出较强适宜性[4]

1.3 评价标准

对所有的患者的血糖值进行评价。

同时记录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分析患者表现出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探讨患者的情绪控制效果。

1.4 数据分析

   在开展本次实验统计检查时,选择计算机软件spss22.0for windows,对数据进行记录,根据实验结果数据特征进行统计学计算,确认P<0.05则判断计量数据、计数数据可参考。

2.结果

2.1 患者血糖水平对比

将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患者血糖水平对比

组别

例数

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34

8.15±2.20

6.97±1.22

8.41±1.43

7.68±1.69

实验组

34

9.13±1.36

5.11±3.54

9.45±1.39

6.34±1.23

t

2.9349

3.8478

4.0395

4.9658

P

0.0040

0.0002

0.0001

0.0000

2.2 两组患者行健康教育后对糖尿病有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对比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行健康教育后对糖尿病有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对糖尿病有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对比

组别

一般

糖尿病有关知识了解程度(%)

实验组(n=34)

17

16

1

97.06%

对照组(n=34)

12

16

6

82.35%

X2

8.5464

P

0.0000

6.讨论

糖尿病在临床上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而导致糖尿病出现的因素较为复杂,患者在发病后治疗难度较大,糖尿病也成为了我国目前临床环境中较为常见并且控制难度较大的一种慢性疾病。这可能与患者在接受护理时对护理工作的一重性有较为密切的关联,在针对患者进行护理时,研究人员认为应当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特点为患者设置相应的护理方案,将心理护理、运动护理以及康复护理等多方面内容融入到护理工作中,进而满足不同患者的护理需求,使患者的康复质量得到提升。

糖尿病一旦发生患者需要终身接受治疗,而为了使患者的疗效得到提升,在针对患者进行用药治疗的基础上,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做出相应的护理方案调整。患者对于健康教育有较高的需求,本次研究通过实验形式证明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治疗依从性使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翔宇. 糖尿病护理中运用多样性护理的效果分析[J]. 黑龙江医药,2022,35(04):986-988.

[2]王秋云,宋尚红,荣旺. 心理暗示联合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 心理月刊,2022,17(11):180-182.

[3]骆淑娥. 多样性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体会[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16):39-41.

[4]王腊梅. 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社区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 黑龙江医药,2022,35(02):479-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