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早期识别和干预很重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9
/ 1

现在很多人将孤独症孤独划等号,认为孩子总是待在家里,不爱与其他小朋友玩耍就是孤独症或者觉得将孩子放在小朋友多的地方,就不孤独了,孤独症便会慢慢改善,但事实并非如此。孤独症并不等于孤独早期识别和干预非常重要。

——什么是孤独症

孤独症(autism),也称自闭症或孤独性障碍(autistic disorder等,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的代表性疾病,是一类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神经发育障碍,其核心特征在于不同程度上的社会交往障碍,言语或语言交流障碍,及兴趣狭隘和刻板行为。脑发育受到损伤,导致脑细胞死亡,影响脑神经讯息传递的功能,诱发孤独症。孤独症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如新陈代谢疾病(苯酮尿症等)、怀孕期间病毒感染、脑伤等都可能引起该病。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孤独症患者已经超过6700万,我国孤独症患者已超100万,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大多数患者在2岁半-3岁内起病,1/3-1/2的家长在孩子1岁以内未能察觉到异常,耽误疾病的治疗。

——孤独症的早期识别

孤独症可从以下几方面予以早期识别:(1)目光对视少。孤独症患者更加关注周围的非生命物体,对社交情景、人、人的面孔和眼睛缺乏兴趣,不关注周围的人,缺少目光对视和交流。(2)缺乏社会性微笑及互动。孤独症患者经常不会看着妈妈等周围人的面孔微笑,对妈妈等周围人的逗弄缺少反应。(3)唤名反应少。孤独症患者对唤名缺少或者缺乏反应,患者可能对某些感兴趣的声音比较敏感,部分患者可能对某些声音过度敏感而产生紧张、恐惧情绪。(4)缺少依恋。孤独症患者依恋发展相对落后,甚至对主要的抚养者也没有依恋,妈妈离开无所谓,妈妈回来也视而不见。(5)模仿少。孤独症自发模仿比较少,不会学习、模仿大人教的动作。(6)对其他小朋友缺少兴趣。孤独症患者不会主动找小朋友玩耍,甚至回避小朋友,或者只对大孩子感兴趣,对同龄儿童不予理睬。(7)异常的兴趣与刻板重复的行为。孤独症患者对人的兴趣比较少,但是对周围的非生物事务或物体比较感兴趣,甚至达到痴迷程度,其还可能表现出一些刻板重复的行为。

对于一些专业的工作者来讲,还可通过以下方法帮助早期识别孤独症孤独症的疾病线索或预警征可能有所帮助。我国卫生部2010年曾颁布《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中明确指出孤独症的疾病线索:(14个月时不会看着别人的脸微笑;(26个月时无明显的快乐情绪;(312个月时听力没有问题但喊其名字不会理睬;(416个月时不会说任何单词;(518个月时不会用手指指点东西,目光也不会随着别人的指点看东西,不会玩假扮游戏。

——孤独症的早期治疗与干预

孤独症的主要治疗方法均以促进社会交往为核心点,促进患者的语言发育,提高其社会交往能力,帮助患者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及学习技能。

1)行为治疗。主要采用行为分析疗法,在对其行为分析的基础伤,予以行为矫正原理指导治疗,行为分解训练是关键技术:发出指令;儿童反应;对儿童反应的应答;间歇记录。孤独症的行为治疗,可强化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矫正影响社会交往、危害自身、干扰教育训练的异常行为,如自伤、自残、攻击性行为和刻板行为等。

2)人际关系发展干预。是美国Gutstein博士所建立的一种干预方法,强调改变自我中心,适用于各个年龄段,其核心在于经验分享(感觉、知觉、思维等)、共同关注行为协调、情感协调、建立和维持友谊等。其中,游戏文化介入、社交情绪调控交互支持、社交故事图片词汇交换系统等是常用的训练方式。

3)药物治疗。孤独症并无特效药,但药物治疗可缓解部分症状,有助于教育训练。抗精神病药,如氟哌啶醇(0.5mg-4.0mg/日)、硫利哒嗪(12.5mg-50mg/日)、舒必利(100mg-400mg/日)等,小剂量开始服药,根据症状改善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逐渐加量。抗抑郁药,如氯丙帕明(25mg-150mg/日)、舍曲林(25mg-150mg/日)、氟伏沙明(50-200mg/日)等,可改善患者刻板重复反应,缓解情绪状态,减轻强迫症状。中枢兴奋药或可乐定,比较适合伴有注意障碍、多动症状患者。改善和促进脑细胞功能的药物。

孤独症的预防非常重要,女性怀孕早期,避免滥用药物,尤其是抗癫痫类药物,避免病毒性感染,避开冷热温差变化大的环境,且尽量避免重大精神刺激和创伤等,降低孩子孤独症患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