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及抑郁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0
/ 2

叙事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及抑郁的影响分析

王冕 ,张程程 ,王倩 ,方馥荔 ,李莹

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市石景山医院神经内科  北京  100043

【摘要】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及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叙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认知障碍、抑郁评分等。结果:比较MoCA评分、HAMD评分,干预前P>0.05,干预后,观察组MoCA评分更高,HAMD评分更低(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接受叙事护理干预,能缓解其认知障碍,改善其负性情绪。

【关键词】脑卒中;叙事护理;认知障碍;护理;SDS评分

中图分类号R691.9              文献标识码:B

临床把脑卒中也称脑中风、脑血管意外等,发病率逐年增高,此疾病已成为我国首位致残、致死性疾病。脑卒中患者即使接受相应治疗后,仍然会合并睡眠障碍、心理、认知障碍、语言障碍、躯体功能障碍等多种并发症。随着医疗模式的革新,各医护人员也对脑卒中患者的关注度明显增高,不仅重视肢体功能恢复状况,也更为重视非肢体功能恢复状况。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多在卒中后急性期发生,其发病率达48.91%[1],主要表现为执行力、判断力、理解和分析、记忆力、注意力、定向力等损害,严重影响其日常活动。叙事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模式,指倾听患者主诉,用相应问话技巧和患者交流,让问题外化,对症干预,让其重新正确认识自我。现本文共纳入90例脑卒中患者分组论述叙事护理的优势。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文化程度:初中或以下15例、高中或中专12例、大专或以上18例;年龄42-78岁(62.35±1.05)岁;女性21例、男性24例。观察组:文化程度:初中或以下14例、高中或中专13例、大专或以上18例;年龄41-79岁(62.48±1.02)岁;女性22例、男性23例。2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P>0.05)。纳入标准:①各患者均满足《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2]中脑卒中判定标准;②知情此次干预方案;③有基本读写能力。(2)排除标准:①器质严重病变者;②视听障碍、失语者;③下肢骨关节炎、截肢、骨折者;④颅内肿瘤或恶性肿瘤者;⑤复发或再发卒中者。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宣教疾病注意事项、疾病预后、治疗方式、发病原因等,并疏导其负性情绪,指导其锻炼吞咽、语言、肢体功能。

观察组接受叙事护理:

①建立关系:让患者自述疾病发病经历、既往病史、疾病恢复状况等,掌握其病情,评估心理,与患者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

②制定计划:患者住院期间,每周实施2次叙事护理,每次0.5h。

③问题外化:引导患者用叙事的方式,把内心实际感受讲述出,包含担忧疾病预后、疾病恢复过程、住院环境、症状变化等,针对性给予尊重、支持、认可,外化患者心理问题。

④解构:完成叙事后,护士需组织各患者进行系统性解答和问话,包含疾病防治措施、诱因等,引导其回想类似过程和经历,协助其探寻解决问题的方式,记录所留下的问题,并在下次叙事中明确此问题有无解决,纠正前次错误观念。

⑤改写:按照叙事方式记录其长期和短期目标,协助其寻找积极事物、独特经验,并将积极事情为主线引导其消除消极主线,促进其重新调整自我,迎接新生活。

⑥见证:认同状况下,让病友和家属旁观,围绕患者所讲出的事情,进行反馈、总结,提升其治疗信心。

⑦注意事项:整个叙述干预过程中,注意勿插话、打断患者,加入眼神交流,可用抚摸、点头等肢体方式回应患者,并对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

1.3 指标判定

(1)认知功能障碍,用MoCA评分判定其认知功能,包含记忆力、抽象思维、注意力、语言功能、定向力、视空间和执行功能等,Cronbach α系数0.87,0-30分,正常:≥26分。

(2)抑郁,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判定其抑郁情绪,重度:≥24分,中度:12-23分,轻度:8-11分,无抑郁:<8分。

1.4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版本)分析数据,t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s,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MoCA评分、HAMD评分,干预前P>0.05,干预后,观察组MoCA评分更高,HAMD评分更低(P<0.05),见表1:

1比较MoCA评分、HAMD评分分,±s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MoCA评分

HAMD评分

MoCA评分

HAMD评分

观察组

45

19.54±1.54

15.68±1.21

26.35±1.02

8.65±1.25

对照组

45

19.58±1.56

15.69±1.25

21.21±1.06

11.25±1.36

t

--

0.1224

0.0385

23.4390

9.4421

P

--

0.9029

0.9693

0.0000

0.0000

3.讨论

卒中后认知障碍、抑郁两者存在共同的致病因素,目前认为均与社会-环境-心理、自主神经紊乱、神经内分泌紊乱、神经系统损伤等有关。卒中后抑郁会明显加重认知障碍。此类患者对康复干预和疾病治疗等方面均缺乏信心,无法更好且主动的配合此次治疗,其康复效果受到严重影响[3]。因此,积极给予有效的康复方式干预,改善其认知功能障碍和抑郁情绪,具有重要意义。

叙事疗法起源自20世纪80年代,最早为家庭治疗方式,此后逐步将其应用到临床护理康复范围。目前,已有在多种疾病中得到了应用,如肝移植患儿[4]、乳腺癌化疗[5]、AECOPD患者[6]等。有关脑卒中疾病方面,已有拾丹丹学者[6]曾分析80例脑卒中患者,结果发现,经叙事护理干预的患者,其SS-QOL评分、MMSE评分、HAMD评分、HAMA评分均更为理想(P<0.05),提示叙事护理能改善其生活质量、认知功能、负性情绪。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MoCA评分、HAMD评分更理想(P<0.05),与拾丹丹学者[7]报告结果相符。叙事护理属于人文关怀性护理,主要在于患者自述内心状态,利用叙事的方式宣泄内心情绪,揭示心理方面所存在的困扰性,并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干预。相比于常规护理,此护理模式更加重视其心理状态的调整。首先,叙事护理在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医患之间的陌生感,并评估其认知程度和心理程度,按照所制定的针对性计划,引导其用叙事的方式外化相应问题,对患者所叙述的事情重新解构,让其积极应对病变,协助其缓解负性情绪,提升认知,激发自我认同,提升康复信心。综上,脑卒中患者接受叙事护理干预,能缓解其认知障碍,改善其负性情绪。

【参考文献】

[1] 张婷,王园园,李苏毅,等. 叙事护理在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21):3647-3648.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6-682.

[4]闫冰,张欢欢,刘洁,杨玉金,杜雅芳,于倩影.正念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41(03):212-216+220.

[5] 吴春华,陆晔峰. 叙事护理对肝移植患儿照顾者压力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21,35(21):3944-3946.

[6] 刘星芳,康凤英,李振苏,等. 叙事护理在乳腺癌化疗期病人中的应用效果[J]. 护理研究,2021,35(19):3556-3560.

[6] 李慧,武汉忠,陈平. 叙事护理学理论构建在AECOP D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7):116-119.

[7] 拾丹丹,肖蓓,刘晴晴,等. 叙事护理联合康复路径对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认知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7):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