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运用延续性护理模式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0
/ 2

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运用延续性护理模式效果观察

赵蕊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4月-2021年4月期间,抽取80例患者(再生障碍性贫血),随机分两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为对照组,实施延续性护理方法为观察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相关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依从率为97.50%,护理满意度为97.50%,对照组依从率为82.50%,护理满意度为85.00%,观察组依从率、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延续性护理不仅可以让患者掌握健康知识,还能够提升依从性,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再生障碍性贫血;应用效果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比较多发的血液疾病,具体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清楚,但是研究显示与免疫缺陷、化学毒物、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患者主要症状是出血、感染、贫血,随着病情进展可能逐渐加重,或引起其它严重并发症,甚至造成患者死亡。该病目前可通过使用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但是治疗周期较长,患者在出院后也必须坚持用药。如果依从性不佳,用药中断或护理不当,都有可能引发不良的后果。所以,对于此类患者,在出院之后仍要坚持有效的护理,为患者提供持续的指导和督促,保证患者依从性良好,促进患者康复。为了进一步探究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该疾病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抽取80例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年4月-2021年4月期间,抽取80例患者(再生障碍性贫血),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男性和女性人数分别为21例和19例,年龄区间30-75岁,平均年龄(46.2±10.2)岁。对照组男性和女性人数分别为18例和22例,年龄区间30-75岁,平均年龄(46.5±10.4)岁,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批准,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没有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方法,第一,成立延续性护理干预小组,对他们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够正式上岗。第二,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讲解该疾病相关知识,指导患者注意饮食,使其掌握相关并发症的防控方法,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帮助患者调整心态,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第三,对患者生活进行护理,评估患者病情,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戒烟戒酒等等,提供针对性的生活指导。第四,当患者出院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家庭随访,使得护理工作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延续,尤其在用药方面,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监控,并叮嘱患者遵医嘱用药,按时复查,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变化,为患者提供健康指导,预防出血以及感染。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分,调查患者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软件20.0版本进行数据分析,用(%)形式表示百分率,使用卡方值x2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计量资料的方法为x±s,采用t检验,结果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情况 观察组的相关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情况

组别    例数    疾病知识掌握评分    用药知识掌握评分    自我护理知识掌握评分

对照组  40        44.21±2.08         46.28±3.61            45.35±3.17

观察组   40        39.19±2.24          40.22±3.55            38.62±4.25

t值                  10.386               7.570                  8.028

P值                  0.000               0.000                  0.000

2.2比较两组患者的依从性 观察组的依从率为97.50%,对照组依从率为82.50%,观察组依从率更高(P<0.05)。

2.3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5.0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5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

3讨论 对于再生性障碍性贫血来说,病因比较复杂,至今也未能够做出统一的解释,不过,根据相关研究可知,该疾病与化学毒物、免疫缺陷,又或者是病毒感染存在一定的联系。一般可以将该疾病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慢性型,二是严重型,三极严重型[2]。在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疾病在发病初期,病情并不是很显著,一般仅表现为贫血,又或者是出血,所以不容易被发现。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有些患者会出现血尿、消化道出血、眼底出血以及颅内出血,直接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对再生性障碍性贫血这种疾病进行治疗时,需要应用相关药物来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为了能够提升治疗效果,需要做好护理工作。通过延续性护理的干预,可以让患者提升自身保护能力,掌握相关健康认识该疾病。通过心理护理也能够让患者疏导负面情绪,在定期家访下,护理人员也能够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提供针对性指导讲解相关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对患者病情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本研究中,观察组的相关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依从率为97.50%,护理满意度为97.50%,对照组依从率为82.50%,护理满意度为85.00%,观察组依从率、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

综上所述,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护理时,经过延续性护理干预,可以让患者掌握更多健康知识,进一步提升依从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凤华.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06):171-172.

[2]黄秀莲.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9,040(004):890-891.

[3]邱榕.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延续性护理模式的应用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v.11(14):73-75.

[4]邓兴莉,李双.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影响观察[J].智慧健康,2019,5(13):103-104.

[5]伍红丽,李阳,胡媚,等.分析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J].饮食保健,2019,006(036):155-156.

[6]张凤华.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6):171-172.

[7]蔡珩玉,孙丽芳,王璐.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母婴世界,2019,28(17):196-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