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合并心衰介入治疗后BNP水平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0
/ 2

冠心病合并心衰介入治疗后BNP水平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

蔡永天

苍南县第三人民医院  浙江温州  325804

摘要目的:为达到改善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BNP水平及心功能的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了介入治疗的实际效用价值。方法:研究中共选取92例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进行对比实验,采取盲抽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两个组别,均为46例患者,前者常规内科治疗,后者实施介入治疗术,对比两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经实验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BNP以及心功能各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而言,行介入治疗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BNP以及心功能指标水平,效果较为显著。

关键词:冠心病合并心衰;介入治疗;BNP水平;心功能

引言:冠心病在临床中相对较为常见,在心肌功能缺失情况下会并发心衰,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若未能及时采取系统治疗方法,会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本文主要探讨了不同治疗方式在冠心病合并心衰治疗中的应用差异表现,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对象均为院内2021年9月~2022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后期需对此项研究展开对比,对此还应当做好分组工作,在保证人员均等性的前提下随机完成。对照组与观察组男女人数、平均年龄分别为25、21例(50.83±4.05)岁与27、19例(51.88±4.62)岁。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冠心病合并心衰病症患者,对此次实验知情并表示同意配合;排除交流不畅、具有其他器质性疾病、介入治疗禁忌患者。将其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呈现出(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内科治疗,通过服用相应药物来达到缓解效果,常用药物为利尿剂,如呋塞米、双氢克尿噻、托伐普坦等,并给予扩张血管药物,如硝酸甘油、新活素等,对于心功能较差的患者,还应当给予左西孟旦、地高辛等强心药物。尽早使用抗心脏重构药物,一般其β受体阻滞剂、诺心或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具体应用剂量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

观察组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手术前应当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此明确血管狭窄的程度及部位,在穿刺患者股动脉或者是桡动脉后将其送入导管,为提高照影的全面性与精确性,此期间还应当做好患者体位调整工作,充分了解患者各项基本情况,如是否存在血管狭窄。需注意的是,还应当由两名或以上医师来对患者的造影信息进行分析,确诊其病变具体位置,视患者病情并结合以往临床经验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确保其相符性与可行性[1]。术前需给予阿司匹林肠溶胶囊(生产单位: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J20160685,规格:100mg×30片),采取口服方式,剂量为300毫克,联合氯呲格雷片(生产单位: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20035,规格:75mg×7片)药物,剂量为300mg;同时还需通过静脉滴注肝素,具体用量需根据患者体重而定,一般为每千克100u,间隔1小时追加1000u。手术过程中在心脏支架选取完毕后进行洗脱,在此可使用西罗莫司,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展开安置操作。医护人员应当全程实时监测患者各指标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还应当采取措施进行救治,最大程度的降低对患者的影响。为提高患者依从性,减轻其心理负担,使其各心率、血压等指标水平处于稳定状态,还应当对其展开健康宣教,为其讲解介入治疗的方式方法、目的以及预后等情况,并通过心理疏导来缓解患者焦躁不安、抑郁等负性情绪,帮助其树立积极治疗心态,使其能够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操作。在饮食方面给予科学合理的指导,结合其情况不断调整饮食结构方案,保证营养补给充足的前提下尽量以清淡为主,并引导患者展开适当康复训练,以患者耐受力为主,及时作出调节,循循渐进增加训练量及强度,以免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从而促进其尽快康复[2]

1.3观察指标

需在患者治疗前后利用快速免疫分析仪对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检测,记录BNP(脑钠肽)水平。同时对患者的心功能水平进行检测,可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包括LVEF(左室射血分数)(%)、LV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mm 、LVDs(左室收缩末期内径)mm等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利用计算机中的SPSS20.0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数据检验时使用标准差(x±s)、%(百分比)完成,若后期结果中相关数据比较后若P<0.05,则证明数据相比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通过所记录的数据来看,治疗前两组患者各指标水平相对较为均衡(P>0.05)。在采取不同治疗措施后均有所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BNP、LVEF、LVDd、LVDs等指标水平相对较优,数据之间有一定差异表现(P<0.05)。具体数值见表1。

表 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NP水平及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较(n=46),(x±s)

组别

对照组

观察组

t值

P值

BNP(pg/ml)

治疗前

659.14±5.38

661.27±5.12

0.154

P>0.05

治疗后

437.18±4.65

275.36±7.63

7.088

P<0.05

LVEF(%)

治疗前

40.98±4.15

40.64±4.78

0.305

P>0.05

治疗后

54.69±4.37

46.21±4.02

11.326

P<0.05

LVDd(mm)

治疗前

58.27±4.96

58.11±4.75

0.489

P>0.05

治疗后

46.06±3.75

35.23±3.66

9.385

P<0.05

LVDs(mm)

治疗前

38.96±3.46

38.81±3.25

0.224

P>0.05

治疗后

31.65±3.51

25.71±3.77

6.441

P<0.05

3讨论

冠心病合并心衰是指冠心病诊断明确,在此基础上患者又出现心力衰竭,临床多见急性前壁或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前壁心肌细胞大面积坏死,左心室心肌收缩力明显减弱,向外周泵血功能障碍,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可表现为肺淤血,患者可出现憋喘、无法平卧、痰液为粉红色泡沫样。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临床表现为心绞痛或者心肌梗死,其诊断标准是冠脉血管任意一支及以上狭窄超过一半以上即可明确诊断为冠心病。临床多采取药物常规治疗以及介入治疗两种方式,常规治疗的主要机制是通过药物来控制病情发展,改善患者各症状表现,但适用性及效果较弱。而介入治疗是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明确患者冠状动脉是否有狭窄、狭窄部位、程度、范围等相关信息,并且进行左心室造影还可对患者心功能进行评价,评估患者危险因素后进行早期控制和强化控制,包括血管采取经信导管技术疏通、重建,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等方式方法,从而阻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发展,延缓病变进展,从而达到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的目的[3]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合并心衰治疗中,采取介入治疗方式可有效降低患者BNP水平,对心功能的改善也可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有效减轻患者各项症状表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费美莹,刘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05):88-89.

[2]公绪庆.比较介入治疗与常规治疗对冠心病心衰患者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J].当代医学,2020,26(25):29-31.

[3]赵彦刚.冠心病合并心衰介入治疗后BNP水平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