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0
/ 2

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的护理体会

韩世宝

济南市康复医院,山东省济南市 250013

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2月—2018年4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化护理干预,试验组开展常规护理+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比较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护理前后患者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结果  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康复训练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2组运动功能评分、平衡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相近(P>0.05);护理后,试验组运动功能评分、平衡功能评分、神经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护理+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遗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病情,改善肢体运动和平衡功能,恢复神经功能,且患者护理满意度高。

关键词:脑卒中;后遗症;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护理体会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以及老年人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老年人出现脑卒中的比例越来越高。脑卒中的发生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家庭经济负担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临床研究数据显示脑卒中患者往往会产生诸多的后遗症,其中肢体偏瘫则是较为常见的脑卒中后遗症之一[1]。如何提高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生活适应能力则是当前医学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可以釆用康复训练护理疗法来进行综合治疗,但当前医学学术界对该疗法应用效果的报道还相对缺乏m。我科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肢体功能进行康复训练护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对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2月—2018年4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分为2组,各45例。试验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36岁~75岁,平均年龄(54.21±2.10)岁;其中脑梗死37例,脑出血8例;左侧和右侧偏瘫各有20例和25例。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37岁~75岁,平均年龄(54.27±2.15)岁;其中脑梗死38例,脑出血7例;左侧和右侧偏瘫各有21例和24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文研究试验的开展获得了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常规给予心理疏导、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等。试验组开展常规护理+肢体功能康复训练。

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治疗均在脑卒中患者意识障碍恢复、神志清醒,同时呼吸、血压等指征平稳1周左右时开始,训练频率为1-2次/天、30min/次为宜;在进行训练时,循序渐进很重要,训练时间应由短至长,强度应由弱至强,上肢训练主要为增强手部的握力,下肢训练则以提高负重行走能力为主;在康复训练中,主要以患者的自我运动为主,被动及助力运动仅作为辅助训练。护理过程中发现,一方面由于患者政体部位的恢复能力不同,下肢更容易恢复,所用恢复时间更短,上肢则比较难恢复,且需要时间更长,同时也较下肢更容易水肿[2]。另一方面上肢的较长恢复期,更易造成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而对上肢恢复(如肩关节)更加不重视,导致其上肢关节挛缩,进一步加重治疗的困难性,故在日常康复训练中除了常规护理外,应更加注重对患者上肢肌肉和关节(如肩关节)的按摩和训练。如在肩关节下垫一个薄枕,上肢摆放于外展位;前臂放置于中立或悬后位置处,掌心上方放置,手指微微弯曲;肘关节进行屈曲、伸直的交替运动。同时也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方式以提高患者的恢复效率,即釆用中医穴位按摩的方式辅助护理,如对上肢的肩骼、合谷等,下肢的照海、解溪、足三里等穴位进行按摩,增大肘关节、踝关节以及趾关节的活动程度而促使所在肢体部位的恢复。当患者处于轻瘫或不完全性瘫痪的恢复期时,应鼓励其尽早下床进行搀扶或工具辅助的行走训练,该训练可加快肢体功能的恢复。需要注意的是上肢发生水肿时,最好不要热敷以免发生烫伤。

1.3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自制满意度问卷,90~100分为满意,70~89分为比较满意,低于70分为不满意);住院时间;护理前后患者运动功能评分(FMA,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肢体运动功能越好)、神经功能(0~45分,评分越低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护理满意度为计数资料,住院时间、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为计量资料,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证明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1.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表1  2 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满意

比较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n=45)

19

17

9

36(80.00)

试验组(n=45)

32

13

0

45(100.00)

χ2

-

-

-

10.000

P

-

-

-

0.002

2.22组患者护理前后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对比

护理前组间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组间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经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详情如表2所示。

表2 2组患者护理前后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对比(±s,分)

组别

运动功能

神经功能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n=45)

54.34±11.14

67.26±12.20

22.34±2.41

14.13±2.13

试验组(n=45)

54.29±11.13

85.29±13.13

21.17±2.25

10.34±1.15

t

0.425

5.528

0.555

7.924

P

P>0.05

P<0.05

P>0.05

P<0.05

2.32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比

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比

组别

住院时间(d)

对照组(n=45)

20.45±2.01

试验组(n=45)

13.24±1.24

t

8.202

P

P<0.05

  1. 讨论

在脑卒中所引发的多类型后遗症中,肢体偏瘫最为常见,其恢复过程十分缓慢甚至是有可能终身无法恢复。但合理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方法对偏瘫肢体的恢复起到正向促进作用,是行之有效的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治疗方案[3]

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早期主要为运动按摩,即依据患者的偏瘫程度对其身体关节进行有效的按摩,长时间的反复按摩可帮助患者形成接近于正常的神经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运动能力。再进一步通过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护理最终可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优化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减轻患者家庭的负担。

本研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化护理干预,试验组开展常规护理+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应用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病情,改善肢体运动和平衡功能,恢复神经功能,且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因此值得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方案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宝丽.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遗症期对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分析[J].智慧健康,2021,7(10):148-150..

[2]林蕊红.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分析[J].四川解剖学杂志,2021,29(01):179-180.

[3]王志坚,李庆双,郑关毅.针灸、补阳还五汤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手功能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28):35-37.

[4]周琦.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0,33(12):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