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集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人工气道患者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0
/ 2

探究集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人工气道患者的效果

黄丹楠

淳安县第二人民医院 311719

【摘要】目的:评价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人工气道患者集束化护理干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医院(2021年12月--2023年1月)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人工气道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信封法分为研究组、泛例组,各组38例。泛例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集束化护理干预。评价两组人工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不良风险事件率、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人工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不良风险事件率低于泛例组(P<0.05)。研究组总满意率高于泛例组(P<0.05)。结论:神经外科ICU人工气道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可缩短通气时间,加快康复进程,降低不良风险事件,护理满意度高,预后效果显著。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干预;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人工气道;满意度

    神经外科ICU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可以改善呼吸、通气、氧合状态。同时也会产生多种风险,增加死亡率。但由于患者活动受限、疼痛感较明显,引发各种并发症,影响预后效果。集束化护理是以循证基础为依据,有利于缩短通气时间,加快康复进程,避免意外拔管、肺炎等不良现象发生。为证实集束化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ICU人工气道患者的效果,特开展临床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医院(2021年12月--2023年1月)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人工气道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信封法分为研究组、泛例组,各组38例。

    泛例组:男(n=19),女(n=19)。年龄41--80(平均:56.3±3.1)岁。

    研究组:男(n=18),女(n=20)例。年龄42--79(平均:56.6±3.2)岁。两组病例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泛例组:常规护理:加强呼吸道管理,雾化吸入,护理人员坚持无菌操作,保持手部卫生。保持室内整洁、干净,定时通风。

    研究组:集束化护理干预:第一,对护理人员统一培训指导,提高护理技能、风险防控意识。第二,结合患者身体情况分析潜藏风险,根据分析结果搜集文献制定护理方案。第三,气道管理。每日换药,保持创口干燥、无污染。注意口腔卫生,观察口腔有无感染、黏膜破损,及时清理异物。指导半卧位休养,抬高床头30°。吸痰前轻轻扣背,体位引流或雾化稀释痰液,0.45%氯化钠溶液湿化。结合痰液状态确定湿化频率,避免肺感染。第四,饮食管理。结合患者营养需求制定健康食疗谱,监测水电解质,避免低血钾。鼻饲前吸痰,餐后30min内保持固定体位。鼻饲前检查残留量,当残留量>1500ml停止肠内营养供给。

1.3评价指标

    (1)分析两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不良事件(肺炎、气道损伤、意外拔管)。(2)发放76份调查量表,从服务态度、人文关怀、病房环境、护理技能四个维度评估总满意率。

1.4数据处理

    Excel建立资料库,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对比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均数加减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如统计结果为P<0.05或P<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评价两组临床指标变化情况

    研究组意外拔管1例;泛例组肺炎3例、气道损伤2例、意外拔管2例。研究组人工通气时间(4.48±1.20)、住院时间(8.55±1.61)、不良事件率(2.63%)低于泛例组(7.66±1.69、11.00±1.39、18.42%)(P<0.05),详见表1。

表1,评价两组临床指标变化情况

分组

例数

人工通气时间

住院时间

不良事件率

研究组

38

4.48±1.20

8.55±1.61

1(2.63)

泛例组

38

7.66±1.69

11.00±1.39

7(18.42)

X2/T

-

9.46

8.22

5.03

P

-

0.00

0.00

0.02

2.2评价两组护理满意率

    研究组总满意率(97.37%)高于泛例组(78.95%)(P<0.05),详见表2。

表2,评价两组护理满意率

分组

例数

十分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研究组

38

17(44.74)

20(52.63)

1(2.63)

37(97.37)

泛例组

38

13(34.21)

17(44.74)

8(21.05)

30(78.95)

X2

-

-

-

-

6.18

P

-

-

-

-

0.01

3讨论

    神经外科ICU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患者需要创建人工气道。但创建人工气道后,多数患者因情绪不稳定、病情影响而出现管道脱落、拔管现象。而且人工气道时间越久并发症风险越高[1]。为此,文章提出了集束化护理措施,获得了良好反响,护理方法安全可靠。

    集束化护理是以循证医学为依据,现已在各类疾病护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2]。该护理方法旨在通过针对性护理方案实施护理工作,护理人员评估潜藏风险并预见性规避,加强导管保护、保持气道温湿化,实现对患者临床医疗需求的整体化护理,改善预后效果

[3]。集束化护理为患者提供良好心理、生理基础,实现综合改善[4]。此次研究中,接受集束化护理的患者人工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较常规护理患者下降明显,与此次研究设计初衷相同。由此可见,集束化护理作用显著。且在此次研究中发现,集束化护理缩短了住院时间,预防肺炎等,促进康复,早日回归社会[5]。研究组满意率高于泛例组(P<0.05),证实集束化护理满意度高。

    综合分析,集束化护理在神经外科ICU人工气道患者中,缩短了插管时间,住院时间,满意度高,护理作用显著。

【参考文献】

[1]胡娜,张慧,方继锋等人.神经外科气管切开重症患者人工气道集束化管理方案的构建及临床应用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22,22(08):539-543.

[2]叶玉霞,林日霞,廖玲芳.集束化护理理念在重症监护室(ICU)人工气道护理中对机械通气时间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6):405-406.

[3]华道蕊,辛庆昭,李迎光.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在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2,34(20):176-178+182.

[4]林艺如,林玲娟.重症监护病房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管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9):105-106.

[5]曹浪平,刘艳辉,罗婉嘉等人.基于循证的集束化护理策略在神经外科ICU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