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引起卡介苗反应性淋巴结炎的临床治疗讨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0
/ 2

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引起卡介苗反应性淋巴结炎的临床治疗讨论

郭菊兰 ,郭敏 ,苏琳

安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云南 安宁  650300

【摘要】目的:安宁市1例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BCG)引起淋巴结炎,只采用临床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为预防接种卡介苗引起淋巴结炎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安宁市1例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3月余后,发生淋巴结炎的受种儿童,依据卡介苗接种史、临床表现,手术后病理结果诊断为卡介苗反应性淋巴结炎病例进行调查分析、处理。结果:对患儿未给予抗结核治疗,只给予左侧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术后3周患儿恢复良好。结论: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后,有极少数婴幼儿发生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的异常反应,早期发现腋下淋巴结肿大,无破溃。应早期行病灶切除或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既减少结核全身播散发生率,又避免婴幼儿长期使用抗结核治疗对脏器的损害,患儿行左侧腋下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对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引起的淋巴结炎的治疗创面面积小,风险稍高,治疗及时预后好。

【关键词】卡介苗;预防接种;淋巴结炎;手术治疗

新生儿接种卡介苗(BCG)是保护儿童健康,预防儿童重症结核病特别是小儿粟粒型结核病和结核性脑膜炎的一项重要措施[1]。我国将卡介苗作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进行免费接种。近几年BCG引起的淋巴结炎报告数逐年增多,该病治疗过程长,治愈比较慢,给预防接种工作带来一定影响[2]。 2020年8月安宁市发生了1例新生儿接种BCC后引起淋巴结炎患儿,通过采用有针对性的手术局部治疗,未服用全身抗结核药物,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病例资料来自安宁市AEFI监测和处理管理系统2020年8月报告的1例新生儿接种BCG后出现淋巴结炎患儿。患儿为男孩,3个月余,足月顺产,患儿出生24小时在左上肢三角肌下端外缘接种BCG 0.1ml(无接种禁忌症)。家属口述发现该儿童接种卡介苗3个月余,疫苗接种侧腋下有包块,皮肤稍红,皮温稍高,无破溃,病程中未见患儿有其他异常。经询问病史患儿父母及亲属中无结核病史。

1.2.临床特征:专科检查:患儿体温正常,左侧腋下可触及一大小约2.0×2.0cm的包块,皮肤稍红,无破溃,触诊囊性感,皮温稍高,无明显触痛,活动性可,其他部位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其他脏器未发现异常。

1.3辅助检查:

1.3.1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值为14.68x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为10.28x109/L,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为0.63x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20%,淋巴细胞比例70%;总T淋巴细胞百分比(T%) 49.47%,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23.92%,抑制/细胞毒T淋巴细胞百分比(CD8+T%)23.78%,B淋巴细胞百分比(B%) 31.36%,NK细胞百分比(NK%)l4. 91%,淋巴细胞计数(Lym#)11408/ul,总T淋巴细胞计数(T#)5644/ul,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计(CD4+T#)2733/ul,抑制/细胞毒T淋巴细胞计数(CD8+T#)2716/ul,B淋巴细胞计数(B#)3572/ul, NK细胞计数(NK#)1698/ul。

1.3.2 B超检查:左腋下低回声团块,大小约19.9x16.3mm,边界清,形态规则,考虑左侧腋窝皮下实性低回声包块(炎性团块可能)。

1.3.3行左侧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采集标本行病例检查。病检报告为:该组织为淋巴结结构破坏、其内见结节状病灶,结节中央明显坏死伴钙化,周围为组织细胞及类上皮细胞,可见朗罕氏多核巨细胞形成。病理诊断:1.卡介苗反应性淋巴结炎;抗酸染色阴性。

1.3.4结核杆菌DNA测定:阴性。

1.4诊断标准:接种BCG引起的淋巴结炎患儿,多数在接种BCG后2-5月后出现同侧腋下淋巴结结节并不断增大,部分会变软,后转变为皮肤红肿化脓破溃,病程中患儿-般情况好 ,无发热、无结核病中毒症状无其他部位淋巴结肿大,X线胸片无异常表现,经B超检查患儿见淋巴结节内液化;手术中,见腋下有数枚肿大淋巴结,粘连成团,部分肿大淋巴结内含有干酪样物质;病检报告见结节状病灶,结节中央明显坏死伴钙化,周围为组织细胞及类上皮细胞,可见朗罕氏多核巨细胞形成,则可确诊。已形成脓肿及病灶切除后标本采集方法、按照《结核病诊断实验室检验规程》操作[3]

1.5 治疗方法:给予左侧腋下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术后每2天换药1次,一周后拆线,后痊愈。

2结果:对该患儿给予左侧腋下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术后每2天换药1次,一周后拆线,后痊愈。患儿为局部手术治疗,未给予口服抗结核药物全身治疗。随访2年余,未复发。

3调查诊断
我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对上述病例进行了调查,并通过专家诊断会,诊断为接种卡介苗引起的卡介苗反应性淋巴结炎,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根据 【云南省卫生厅 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云南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的规定给予相应补偿。


4讨论

卡介苗是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之一,在我国广泛应用,卡介苗接种后淋巴结炎的发生与菌种、剂量、接种方法及个体差异有关[4]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时有发生,AEFI个案的发生,往往带来医患纠纷及社会影响,因此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治疗效果尤为关键。

接种卡介苗后引起淋巴结炎是指新生儿在接种卡介苗后出现的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并出现红肿化脓,BCG引起的淋巴结炎诊断并不困难。该患儿有卡介苗接种史,患儿体温正常,接种后3月发现左侧腋下可触及一大小约2.0×2.0cm的包块,皮肤稍红,无破溃,触诊囊性感,皮温稍高,无明显触痛,活动性可,其他部位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病程中患儿一般情况好,无发热、无结核病中毒症状、无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X线胸片无异常,以上即可作为初步临床诊断的依据。经B超检查见结节内液化;手术中,见腋下有数枚肿大淋巴结,粘连成团,部分肿大淋巴结内含有干酪样物质;病检报告淋巴结构破坏,其内见结节状病灶,结节中央明显坏死伴钙化,周围为组织细胞及类上皮细胞,可见朗罕氏多核巨细胞形成,则确诊为左侧腋下卡介苗反应性淋巴结炎。

BCG引起淋巴结炎的一般治疗方法:B超检查显示结节组织内液化,说明寒性脓肿已形成,用针将脓液吸出,同时在结节内注射异烟肼;对于已化脓者,治疗情况包括全身抗结核药治疗、局部清创创口面积大者要放置引流条。

该例患儿一般情况好,无先天免疫缺陷,发育良好,病灶局限,采用局部手术治疗,未给予全身抗结核治疗,未在伤口内置以异烟肼引流条引流。该例患儿通过局部手术治疗,伤口愈合快;没有服用全身口服抗结核药物,副反应小,定期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接种卡介苗后发生淋巴结炎如及时治疗处理,治疗彻底不会影响婴幼儿正常的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

[1] 马玙,朱莉贞,潘毓萱。结核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93,611-612

[2]田培华,吴兆龙,刘瑛。南京市1996-2000年卡介苗接种异常反应及处理分析[J],安徽预防预防医学杂志,2002,8(3):185-186.

[3]时保军,窦志艳,李索林等,婴幼儿结核性腋窝淋巴结的外科治疗及病因探讨[J]。实用儿科临临床杂志,2005,20(7):701-702.

[4] 谢惠安,杨国安等,主编.现代结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91-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