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优势及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0
/ 2

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优势及应用效果

刘俊红1  ,赵铁彦2 ,郭智峰1

1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五医院输血医学科 , 山西太原   030001

2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五医院普通外科,山西太030001 

【摘要】目的:探析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优势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到2022年10月在我院接受输血检查的10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接受盐水法检测,观察组54例接受凝聚胺技术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两组对比稳定性、准确度、灵敏度,观察组87.04%、94.44%、88.89%高于对照组64.81%、74.07%、66.67%(P<0.05);观察组在5~10 s、11~20 s、21 s~3 min、≥ 3 min等时段内,特异性情况消失比例高于非特异性(P<0.05)。结论:与盐水法相比,在临床输血检验中凝聚胺技术的检测结果更具优势。

【关键词】输血检验;凝聚胺技术;盐水法凝聚消失时间;准确度

在临床治疗中输血是一项重要技术,在出血性疾病治疗中应用广泛,利于维持血液循环的稳定性,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由于受血者需要外来血型抗原,而在输血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血液检验,能够避免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保障输血安全[1]。临床常规输血检验的方法盐水法,但其准确度不足,因此,为了提高输血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有必要选择一种更为可靠的检测方法。凝聚胺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灵敏性高等优点因此,本次研究对108例接受输血检查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探讨盐水法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内容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到2022年10月在我院接受输血检查的10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男性28例,女性26例,年龄24~63岁,平均(34.85±7.15)岁。观察组54例,男性29例,女性25例,年龄23~61岁,平均(34.90±7.0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 :意识清楚;临床资料完成;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4周内未服用影响结果的药物。

排除标准 :精神障碍者;存在血液系统疾病者;哺乳期者;妊娠期者;参与其他研究者。

1.2方法

观察组采用凝聚胺技术,步骤:准备试管2 支,第1支试管内滴入患者的血清2 滴献血人员3%~5%红细胞悬液1, 第2支试管内滴入患者的2%~5%红细胞悬液1献血人员的血清2 滴,按照凝聚胺试剂盒说明书实施相关操作。

对照组采用盐水法步骤:采取患者静脉血样4ml,离心处理后分离血清,将生理盐水介质加入,调配2%红细胞盐水悬液,第1支试管内滴入患者血清2 滴献血者的红细胞盐水悬液1,第1支试管内滴入献血人员血清2 滴与患者的%红细胞盐水悬液1摇匀,离心,观察红细胞状态阳性持续保持凝聚状态,阴性为出现分散状态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稳定性、准确度、灵敏度,并且比较观察组特异性、非特异性凝聚以及凝聚消失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软件,计数资料检验用卡方(%),计量资料检验用t(x±s),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稳定性、准确度、灵敏度比较

观察组的稳定性、准确度、灵敏度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稳定性、准确度、灵敏度比较(%,n)

组别

稳定性

准确度

灵敏度

对照组(n=54)

35(64.81)

40(74.07)

36(66.67)

观察组(n=54)

47(87.04)

51(94.44)

48(88.89)

χ2

8.154

9.660

8.524

P

<0.05

<0.05

<0.05

2.2观察组特异性情况和非特异性凝聚消失情况

5~10 s、11~20 s、21 s~3 min、≥ 3 min等时段,观察组特异性情况下的消失比例高于非特异性,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特异性、非特异性凝聚以及凝聚消失时间情况(%,n)

组别

5~10s

11~20s

21s~3min

≥3min

对照组(n=54)

54(100.00)

54(100.00)

54(100.00)

54(100.00)

观察组(n=54)

34(62.96)

17(31.48)

0(0.00)

0(0.00)

χ2

32.054

72.166

140.00

140.00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现代医学对临床输血效果的非常重视,在输血治疗期间,患者自身免疫系统会损伤抗原细胞,若损伤严重则容易引发溶血性输血反应,继而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2]。因此,输血前会进行输血检验。盐水法操作简单,但是灵敏度不足,稳定性较差,容易出现遗漏情况,增加发生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3]。凝聚胺技术的原理是通过中和自身具备的正电荷、负电荷,溶解后随着正电荷贴附于红细胞,使其表现电位降低,从而产生特异性凝聚,后再次中和红细胞悬液与凝聚胺,促使红细胞缺失电荷扩散,以此特性实施检验

[4]。凝聚胺技术相对比盐水法稳定性、灵敏度更高,可以直接观察,操作相对简单,血型鉴别准确度高,利于抗体筛选,能够避免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事件[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稳定性、准确度、灵敏度相对很高,此外,观察组不同时段的特异性情况消失比例高于非特异性,这说明在临床输血检验中凝聚胺技术的检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可降低溶血性输血反应时间的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志勇. 在临床输血检验中采用凝聚胺技术与其他试验法对血液检验水平的影响[J]. 健康大视野,2021(4):43.

[2] 王薇,沈建慧,沈国玉. 探讨凝聚胺技术在检验科临床输血中的优势及应用效果[J]. 母婴世界,2021(3):66.

[3] 何振江. 探讨低离子凝聚胺技术与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2,19(17):2419-2421.

[4] 吴晓艳,赵铁民. 低离子凝聚胺技术在高原地区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J]. 陕西医学杂志,2020,49(9):1182-1184,1194.

[5] 达珍. 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优势及应用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2):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