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急危重症疾病有哪些?

/ 1

常见的急危重症疾病有哪些?

蒙熊廷靓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000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饮食结构不合理、作息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时刻威胁着大家的身体健康,成为多种疾病的诱因,加之有可能遇到意外,导致急危重症疾病高频率发生。

  1. 急危重症概述

急危重症疾病通常表示患者所得疾病病情紧急、威胁生命的临床征象,病情变化快、不稳定,需要尽快救治,否则可能会导致患者陷入濒死状态甚至死亡。危急重症疾病本身具有突发性,其特点是难以预测且病情难辨,进展快、预后差,瞬间病情即告危急,需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救治,并联系住院治疗。

  1. 常见的急危重症疾病

常见的急危重症疾病有心脏骤停、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癫痫持续状态、急性中毒等。

1.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泵血功能终止,重要器官严重缺血缺氧,导致全身各系统循环中断,引发患者心音与大动脉搏动消失。心脏骤停的典型表现为:患者突发意识丧失、昏迷,对刺激没有反应;呼吸断续,呈抽泣样,逐渐减慢继而停止;无法触摸颈动脉搏动、无法测量血压;其他如面色发绀、双侧瞳孔散大、心音消失也可作为参考。心脏骤停发生4分钟后,大脑供血中断,会对脑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心脏骤停超过10分钟就可能导致脑死亡。另外,心脏骤停可能会导致多脏器损伤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一旦无法得到及时救治,患者可在短时间内直接发生心脏性猝死。

因此,把握好“黄金四分钟”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一旦发生心脏骤停,简要询问是否突然意识丧失和无呼吸等先兆症状后,迅速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1)胸外心脏按压:将患者平放,重复以80~100次/分进行30次心脏按压。(2)畅通气道:清除气道中异物,徒手开放气道。(3)人工呼吸:如无自主呼吸,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牙关紧闭时可改为口对鼻呼吸或者人工呼吸机。

2.呼吸衰竭

患者往往因肺、胸等各种慢性疾病累及呼吸中枢,肺部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导致出现致命性疾病,突然发生呼吸衰竭。该病的典型症状为突然出现胸闷气短、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困难、皮肤充血、面色紫绀、烦躁不安等症状。因中断供氧机体不能很快代偿,患者会出现不可逆转的脑细胞损伤,更有甚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如不及时抢救,会危及患者生命,

当出现呼吸困难、意识不清等急危重症时,应及时救治:(1)开放气道:首先让患者平躺,及时拍背,清理嘴和呼吸道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2)氧疗:使其吸入低浓度(小于35%)氧气,维持血氧饱和度。(3)机械通气:应用呼吸机等人工辅助通气装置增加通气量,改善肺的换气功能。

3.感染性休克

也称脓毒性休克,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等)及其毒素侵入人体引起的脓毒病综合征,会造成细胞缺血缺氧、代谢紊乱,甚至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障碍、衰竭。随着休克发展,其临床症状表现为意识不清,呼吸浅速,心音低钝,脉搏细速,皮肤湿冷、紫绀,血压下降,尿少或无尿等。感染性休克发病率逐年升高且致死率较高,如果未能及时救治,由它所引起的并发症会对患者的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

一旦诊断为感染性休克,要立即进行急救措施:(1)吸氧:如果患者缺氧症状需立即开放气道,进行机械通气。(2)心肺复苏:出现心跳骤停时,立刻进行心肺复苏。(2)液体复苏:快速给予30ml/kg晶体液,补充血容量。

4.癫痫持续状态

癫痫持续状态或称癫痫状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急危重症,是指癫痫持续半小时以上仍不能停止,短时间内频繁发作,且期间患者意识不清的情况。早期可能会有眼肌抽动、烦躁的表现,典型症状表现为突然的意识丧失、全身抽搐、肌肉痉挛、口吐白沫、呼吸暂停等,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运动功能障碍。长时间癫痫发作,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高热、循环衰竭,甚至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致残率和病死率都非常高。

癫痫持续状态是内科十分常见的疾病,抢救在时间上的要求非常高:(1)检查呼吸道有无误吸、窒息,给予有效吸氧,并且检查血糖。(2)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药物治疗。(3)维持呼吸循环以及水电解质平衡。

  1. 急性中毒

急性中毒是指大量毒物短时间内经过皮肤粘膜、呼吸道、胃肠道或其他途径进入人体,在一定条件下毒物作用于神经系统或重要脏器时,导致机体受损并发生器官性的改变。其临床表现为皮肤粘膜发绀、高热或体温不升、腹痛恶心、心律失常、呼吸不均、血尿、水肿等。急性中毒会造成细胞直接损伤,出现水肿、坏死时,甚至影响血液系统,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严重时将导致患者快速死亡。

对于这些患者应必须尽快作出急救处理:(1)立即脱离中毒现场,将中毒者迁离,清洗皮肤和毛发,洗净创面敷药包扎。(2)通过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式,清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毒物。(3)如有可能,选用特效解毒药。

危重疾病会导致患者机体多系统、多器官功能受到影响,但目前仍缺乏有效诊疗手段。但研究表明,患者康复后坚持复诊、定期检查,及早就医,进行专业诊治,可以明显减少这种不良影响,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