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的应用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0
/ 2

心肺复苏的应用研究进展

宋秀华

泰州市急救中心, 江苏 泰州   225600

摘要:在医院院前急救中经常会发生患者心脏骤停、呼吸骤停现象,出现此类症状时发病较急,进展较快,当患者没有得到及时、快速的治疗时,会导致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当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呼吸骤停现象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时的心肺复苏治疗。在传统的临床治疗中,心肺复苏主要采用的方法为人工心肺复苏法,医护人员通过徒手按压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其治疗效果与医护人员的工作经验、判断能力以及抢救速度等有关,对医护人员体力消耗较大。对于缺乏抢救经验的医护人员而言,采用徒手按压的方式进行心肺复苏治疗时考验较大,当心肺复苏时间较长时,容易错过患者最佳治疗时间。随着心肺复苏治疗的不断发展,在治疗过程中除了开展按压式心肺复苏治疗外,通过通气、药物、机械等方法辅助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主要通过综述的手段浅析心肺复苏的应用研究进展,为今后心肺复苏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 心肺复苏;机械;研究进展

在传统抢救心脏呼骤停患者时主要采用的心肺复苏方法为徒手按压法,该方法主要通过胸外按压、人工呼吸以及建立开放气道的方式进行,对医护人员的要求较高,一般而言抢救经验较为充足的医护人员成功的概率较高,其原因与抢救技巧和经验有关,当用力过猛时会导致患者出现胸肋骨骨折现象,当用力较轻时起不到心肺复苏的效果,由此可见徒手按压式心肺复苏法在院前急诊抢救中存在一定的弊端和缺陷。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心肺复苏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的优化,在传统心肺复苏基础上通过通气治疗、药物治疗、器械辅助治疗等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使静脉回流成功率得到提升,从而有效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心肌灌注,使患者血流动力学性能得到缓解。

一、通气在心肺复苏的作用和效果

陆宏达[1]在对患者开展心肺复苏治疗过程中,通过开展通气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血液循环时的血氧含量。研究表明,当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按压时不开展通气治疗较按压时通气能够增强患者自主循环恢复成功率,但是对于出现长时间心搏骤停、非心源性心搏骤停患者而言,在开展心肺复苏治疗时尽早及建立气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开展通气辅助心肺复苏治疗过程中,采用气管插管的方式能够使气道畅通,增加肺泡通气量,提高氧合效率。对于,心搏骤停、非心源性心搏骤停患者而言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时,在辅助心肺复苏治疗过程中采取吸气阻力阀对患者进行通气治疗,能够有效避免胸外按压治疗间隙空气进入患者肺泡腔中引发胸腔负压,促进外周静脉血液向中心静脉的回流效率,使患者得到良好康复。

二、心肺复苏的药物应用

在开展心肺复苏治疗时通过给予药物辅助治疗,能够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罗雯[2]研究表明,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开展心肺复苏治疗时采用肾上腺素效果较为明显,通过使用肾上腺素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自主循环能力,增强患者短期存活率。但是,在开展心肺复苏治疗过程中,给予肾上腺素药物治疗时当药剂用量较大时可能会增加心肌功能障碍,导致大脑微循环受到一定干扰,对于心搏骤停患者而言,不利于患者其远期存活率,由此可见在使用肾上腺素药物时要注意用量。因此,梁影提出[3]在对患者开展心肺复苏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肾上腺素药物辅助治疗时,其效果备受争议,需要通过大量的临床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同时,在使用对应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为保障用药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需要对患者的各方面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估,及时结合患者具体症状改善情况对用药方式等合理进行调整,确保用药的合理性,促使患者对应症状可以尽快得到改善,保障心肺复苏救治效率。

三、心肺复苏的器械应用

在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治疗时,应用胸外按压复苏装置具有良好的辅助效果。孙慧提出[4]在开展心肺复苏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胸外按压治疗时对其按压深度、按压频率以及胸壁回弹的要求较高,采用徒手按压式心肺复苏治疗难以掌握按压深度、按压频率以及胸壁回弹情况,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使用胸外按压复苏装置进行辅助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胸外按压复苏装置能够有效替代人工按压。胸外按压复苏装置主要分为非自动与自动式两大类,产品类别较多,目前在临床上主要采用的的装置为非自动的Cardio-Pump和自动的 Auto Pulse。通过采用器械对患者进行胸外按压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院前急诊效率,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并且有利于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根据研究表明,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器械进行心肺复苏,不会造成患者胸肋骨骨折,脏器损伤等症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由此可见,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和更新,在院前急诊急救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时,可以借助器械进行辅助治疗,避免徒手按压时出现的各种问题。

四、心肺复苏后患者的综合征干预

邱树莲[5]在对患者开展心肺复苏治疗后提出要对患者复苏后综合征进行观察,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对患者心肺复苏后的综合征进行干预,能够使患者的病情得到稳定,避免患者出现各种后遗症。开展心肺复术后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指当患者心搏自主循环功能恢复后提高患者远期生存机率以及使患者神经功能得到良好恢复。研究表明,当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治疗后可能会出现心肌损伤,导致心肌顿抑、心肌坏死等,进一步出现全身缺血再灌注损伤,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导致脑损伤和心脏功能障碍。通过开展心肺复苏后综合征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提高患者微循环代谢功能,降低患者出现癫痫、免疫抑制等并发症。另外,心肺复苏后综合征治疗与传统的临床护理相比,添加了医疗管理,能够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理,使患者在心肺复苏治疗后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和管理,提高患者救治综合效率,促使患者对应症状可以迅速改善。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院前急救中很多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脏骤停等危险现象,当患者出现该症状时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抢救,当抢救不及时时可能会导致患者脑部等发生严重损伤,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通过开展有效的心肺复苏治疗,在传统徒手心肺复苏治疗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通气治疗、药物治疗、机械辅助治疗以及预后综合征管理等,能够游戏抬高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使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得到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陆宏达,吴霄迪,姜素文.心肺复苏预后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22,36(01):153-156.

[2]罗雯,何小俊.心肺复苏技术的现代普及训练方法和应用进展[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1,16(12):1434-1438.

[3]梁影,姜福清,管玉龙.体外心肺复苏的研究进展[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21,28(09):1107-1113.

[4]孙慧,杜贤进.创伤性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研究进展[J].临床急诊杂志,2020,21(09):752-757.

[5]邱树莲,吴小丹,周锦魁.心肺复苏的实践进展概述[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9,24(03):30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