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对冲动伤人患者病情变化的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精神科护理对冲动伤人患者病情变化的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

郑艳芳

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目的:研究精神科护理对冲动伤人患者病情变化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方法:择选2020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88例精神病患者,依据交替分组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护理风险方法措施,比较2组两组冲动伤人所占比、护理效果评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冲动伤人发生率为15.91%低于对照组的36.36%,P<0.05;观察组抑郁评分、缺乏活力评分、思维障碍评分、敌对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82%低于对照组的22.73%,P<0.05。结论:对精神科患者进行病情凶险变化风险评估,加强风险防范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冲动伤人的发生率,减轻临床症状,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借鉴。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冲动伤人;病情变化;风险评估;方法措施

护理风险是护理过程中,一些不明原因直接或间接造成的患者、医护人员、探视者受到的人身上海,或被投诉的事件[1]。精神可护理较为特殊,精神科护理较别的科室护理风险较高,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患者依从性低,患者时常有冲动伤人的事件发生。精神科护理人员时常受到工作环境、患者以及工作压力的威胁。因此,为了改善这种情况,需要采取有效的干预手段,来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2]。本文就对精神科护理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以提升护理的安全性。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88例精神病患者,交替分成法分成2组(观察组、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44例;年龄:22-67岁,平均(42.35±4.27)岁。对照组:44例;年龄:23-68岁,平均(42.37±4.22)岁。2组一般资料满足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将临床记录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同时查阅文献,查找精神科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汇总,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1.3观察指标

(1)两组冲动伤人所占比;(2)护理效果评分;(3)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1.4评价标准

护理效果从抑郁、敌对性、缺乏活力、思维障碍进行评价,每项评分0-10分,分数越低,护理效果越好[3]

1.5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SPSS25.0处理本研究数据,“”、()分别表示计量、计数,分别行t、2检验,P<0.05,则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两组冲动伤人所占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冲动伤人所占比明显较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冲动伤人所占比 [n(%)]

组别

例数

II级

III级

IV级

总发生率

观察组

44

2(4.55)

2(4.55)

3(6.82)

7(15.91)

对照组

44

4(9.01)

5(11.36)

7(15.91)

16(36.36)

-

-

-

-

4.768

P

-

-

-

-

0.029

2.2 护理效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思维障碍、抑郁、缺乏活力、敌对性等评分均较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抑郁

缺乏活力

思维障碍

敌对性

观察组

44

3.86±1.24

6.27±2.14

6.76±1.24

3.53±1.25

对照组

44

6.77±2.36

8.58±1.95

9.17±0.95

5.44±1.86

t

-

7.241

5.293

10.234

5.654

P

-

0.000

0.000

0.000

0.000

2.3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表[n(%)]

组别

例数

护理意外事件

投诉

护理纠纷

总发生率

观察组

44

1(2.27)

0(0.00)

2(4.55)

3(6.82)

对照组

44

3(6.82)

2(4.55)

5(11.36)

10(22.73)

-

-

-

-

4.423

P

-

-

-

-

0.035

3.讨论

3.1精神科护理风险因素

3.1.1给护理人员造成的风险

精神科患者住院期间,其思维、行动、认知、感情与常人不同,患者无法控制自己的言行,可出现抑郁或亢奋等状态,会伤人、毁坏物品、逃跑等,这些行为事先无预兆。医护人员在接诊患者时,或给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很容易被情绪不稳定的患者上海。

3.1.2 患者自身造成的风险

若患者长期处于焦躁、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中,或出现幻觉,自制力下降,就可能会出现自残、自杀的行为,很多患者并不觉得自己是精神病人,拒绝接受治疗与护理,且精神科患者还可对其他患者造成伤害或受到病友的伤害。临床表现各样,特别是精神运动性兴奋的患者,也就是躁狂的患者,具有极高的危险性[4]

3.1.3缺乏法律意识、护理操作不够娴熟

有些护理人员缺乏法律意识,没有整体护理认知,对患者漠视,不够尊重患者,护理过程中言语粗暴,态度恶劣,给患者带来人格侮辱,这些会导致患者产生过激行为。还有些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如药物混淆、输液错误等。

3.1.4医疗风险

精神科护护理人员对综合性护理知识较为陌生,若护理人员对患者同时伴有其他身体疾病时,只能从精神方面去照护,而忽略了患者的其他疾病,若患者拒绝承认自己有病,查体不合作,患者的其他疾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可能造成一些医疗风险的发生,还容易产生医疗纠纷[5]

3.1.5护理文书不规范

护理人员对护理文书书写不够重视,专科表格设计缺陷,护理记录不细致,患者病情变化、治疗过程、治疗结果未能详细记录,或与医生病历相同,未能体现护理过程。

3.1.6科室设施不完善

有的医院虽然外形美观,但安全防护设施不足,例如楼房门窗护栏不结实,地面湿化,床栏不牢固,这些都带来了隐患。

3.2 防范措施

3.2.1增强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方法意识

让护理人员主动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提升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做到依法行医,定期进行相关培训,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与危机感,强化其风险防范意识。

3.2.2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定期进行培训,不定期外派学习,不断引进新观念与新技术,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水平,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规范护理操作,培养护理人员应急事件处理能力。

2.3完全履行告知义务

随着医疗纠纷事件的屡增不减,带来的纠纷事件给医院以及患者均带来不良影响,若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结果不满意,护理人员就是他们首要发泄目标,因此,加强护患沟通,可提升彼此的信任度,同时,要履行好告知义务,让患者家属了解患者病情、治疗方案、预后等实际情况,维护患者的知情权[6]

2.4严格执行医嘱

在护理操作、处置、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需严格执行医嘱,避免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护理文书具备法律效益,若发生医患纠纷,可作为证明材料,因此,护理人员要规范书写护理文书,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治疗过程。

2.5 完善病房环境

病房门窗都要有安全防护栏,定期进行维护和肩袖,不允许患者藏有危险物品,患者家属探视时,详细检查可能对患者带来的安全隐患的物品。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伤人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效果比对照组好,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说明,加强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田海燕. 精神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 中国医药指南, 2021, 19(8):3.

[2]王艳, 孙平. 护理风险管理对精神科患者家属满意度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1, 21(22):3.

[3]黎银娥, 何颜娟, 顾志芬,等. 风险评估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暴力行为约束时间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21, 027(005):142-144.

[4]辛凤. 暴力攻击护理风险评估在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华养生保健, 2022, 40(2):68-69.

[5]周颖. 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J]. 常州实用医学, 2021, 037(004):243-244.

[6]肖莉, 孙慧, 王士荣,等. 精神科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问题的认知状态与风险管理措施[J]. 中国卫生产业, 2022, 19(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