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下肢痉挛患者采用耳穴压豆联合常规中医护理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下肢痉挛患者采用耳穴压豆联合常规中医护理的效果

魏慧蓉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四川成都  610072

【摘要】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下肢痉挛患者采用耳穴压豆联合常规中医护理的效果。方法:我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下肢痉挛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采取耳穴压豆联合常规中医护理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中医护理)与实验组(30例:耳穴压豆联合常规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下肢痉挛患者耳穴压豆联合常规中医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常规中医护理。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下肢痉挛耳穴压豆常规中医护理

维持血液透析为肾病晚期患者常用治疗方式,但是在治疗过程中超过多快或超滤过,可致使患者短时间内因快速脱水,引起外周有效血容量减少,四肢血管代偿性收缩,肌肉组织血液灌注减少,肌肉电生理异常,进而引起下肢痉挛,从而降低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耐受能力,导致提前结束血液透析治疗,影响治疗效果[1]。中医将下肢痉挛归属于“痉证”,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素体阴亏、气血亏虚、筋脉失养,常规中医护理是通过按摩的方式以促使静脉气血运行、缓急止痛,耳穴压豆属于中医特色疗法,刺激耳部穴位,以发挥疾病治疗的作用,维持性血液透析下肢痉挛患者耳穴压豆相关诊疗护理研究资料少[2]。本次研究为弥补相关研究资料,比较我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60例分别行常规中医护理以耳穴压豆联合常规中医护理维持性血液透析下肢痉挛患者预后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30例耳穴压豆联合常规中医护理患者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在44岁~68岁、平均年龄(53.61±1.45)岁。维持性血液透析时间在3个月~8个月、平均维持性血液透析时间(5.32±1.43)个月。对照组30例常规中医护理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在46岁~66岁、平均年龄(53.58±1.42)岁。维持性血液透析时间在3个月~10个月、平均维持性血液透析时间(5.31±1.46)个月。两组采取不同护理模式维持性血液透析下肢痉挛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均维持性血液透析时间≥3个月且出现下肢痉挛,此外,患者均神疲乏力、舌质淡红、舌苔薄、脉沉细,符合痉证之阴虚血少型。(2)相关护理措施实施前均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局部皮肤破损或全身皮肤疾病患者。(2)排除合并全身血管疾病患者。(3)排除对敷料过敏患者。

1.3方法

   两组患者血液透析期间出现肌肉痉挛应立即减慢血流量,暂停超滤,并静脉输注100-200ml 0.9%氯化钠注射液,待肌肉痉挛停止后,再次开展持续性血液透析。

1.3.1对照组在上述基础干预的同时落实常规中医护理,选取患侧下肢委中穴、承山穴、太冲穴、涌泉穴,施术者大拇指点揉上述穴位,持续点揉30s-1min左右,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反复点揉3-5遍以缓解肌肉痉挛,待症状缓解后再对下肢肌肉进行拿捏以进一步松弛下肢肌肉群。

1.3.2实验组在落实常规中医护理的同时联合耳穴压豆,先用75%医用酒精对患侧耳廓消毒,用一次性医用敷料将王不留行籽贴敷肝、肾、神门、皮质下等耳穴处,请患者每日按压耳穴3-4次,每次约持续10-20min,以耳部酸、胀或产生灼热感为宜。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诊疗效果,在干预后5min内缓解、在6-10min缓解以及超过10min以上缓解,分别为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X 100.00%。

1.5统计学处理

SPSS21.0版本软件处理结果中相关数据,“(x±s)”用“t”验证,“(%)”用“X2”验证,P<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诊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诊疗效果   [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实验组

30

16

13

1

96.67(29/30)

对照组

30

12

10

8

73.33(22/30)

X2

5.763

P值

<0.05

3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下肢肌肉痉挛的发生主要是优于超滤过快或过多,致使患者血液中的尿素氮、尿酸、肌酐短时间内大量排出体外,血液中溶质溶度以及血浆渗透压快速下降,肌肉脱水严重,同时由于患者血管内循环血量减少,肌肉组织血液灌注减少,引起肌肉痉挛。维持性血液透析下肢痉挛患者应立即减低超滤率或停止超滤,缓慢注射生理盐水以缓解患者症状[3]。中医学认为维持性血液透析下肢痉挛病位在筋脉,主要病因为气血不足,筋脉失养,与肝、肾等脏器功能异常有关,其中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肾为主水之脏,精血同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气亏虚,肾不藏精,精血化生不足,气血亏虚,水不涵木,则肝风内动,从而引起肌肉抽搐。中医穴位按摩以及耳穴压豆均基于中医经络学说,中医经络学说认为腧穴为经脉气血汇聚之处,同时也是疾病反应点。维持性血液透析下肢痉挛患者按摩委中穴、承山穴、太冲穴、涌泉穴据遵循“就近选穴”的原则,对患侧下肢上述穴位施以按压,以促进腧穴所在经脉气血的运行。现代生理学研究显示,刺激耳穴后可提升机体脊髓以及脑干调节能力,促使体表-内脏建立良好的信息反射机制,进而促使机体各项脏器功能趋近正常状态

[4]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综上所述,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下肢痉挛患者耳穴压豆联合常规中医护理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红娜.耳穴压豆联合常规中医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下肢痉挛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33):4.

[2] 黄蕾.耳穴压豆联合中医艾灸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伴便秘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9,17(12):3.

[3] 柳阳娟,梅平霞,石桂英.耳穴压豆联合网络信息化回访连续性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28):3.

[4] 卢永烨,刘倩威.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2021,28(12):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