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的标准化护理程序干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的标准化护理程序干预效果

吴丹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湖北 武汉430000

【摘要】目的:探究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的标准化护理程序干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选取94例于2022年2月-2023年2月我院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7)。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标准化护理程序,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血压、心率。结果:护理前,两组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血压、心率对比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血压、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标准化护理程序进行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压、心率水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标准化护理程序

心力衰竭在临床中也称其为心衰,主要是由于各种因素使患者的心脏泵血功能受到严重的损伤,且心排血量无法充分满足全身组织的综合需求[1]。心力衰竭患者主要表现为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液体潴留、无法正常呼吸,呼吸出现阻碍等[2]。此疾病的诱发因素可能为感染、心律失常、全身血液容量增加、体力过度效果等因素[3]。通常情况下,当患者发生心力衰竭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心脏症状在不断发展下已经逐渐形成为中末端。心力衰竭疾病的死亡率极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4]。基于此,针对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需要采用标准化护理程序干预。标准化护理程序能够通过制定标准护理程序,促进护理工作的专业水平,同时,在开展该种程序护理时,能够对患者疾病有全面的观察与检测,并根据实际情况为其进行护理干预,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本文深入探究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的标准化护理程序干预效果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共选取94例于2022年2月-2023年2月我院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

采用数字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7)。对照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48岁~79岁,中位值(63.52±2.22)岁;对照组:男28例,女19例,年龄50岁~78岁,中位值(64.34±2.31)岁。两组一般资料同质化(P>0.05),可以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程序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护患者病情,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干预,将患者疾病情况主动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对其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标准化护理程序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1)标准护理程序制定:医护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护理经验以及抢救经验,详细收集心力衰竭救治的各项资料,有效结合实际情况,对心力衰竭患者标准护理过程中的相关岗位设置、标准等各项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明确心衰标准化护理的具体内容以及护理程序,另外,护理人员需要以标准化护理程序,严格落实各项措施。(2)标准化护理程序护理干预的开展:①病情监测,在具体救治阶段中,需要严格关注患者的血压、心率等各项体征变化,同时,密切监测患者提问、神经意识等各项变化,一旦发生异常,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将具体情况告知医生并制定解决措施。②建立静脉通道,对患者及时给予用药补液,对静脉输液用量、速度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其发生心脏负荷加重,防止疾病加重。常规情况下,患者输液量在24h内不可超过1500ml,输注速率20~30滴/min。③环境、体位护理,一旦患者发生呼吸不畅等异常表现,护理人员需要辅助患者维持为端坐位,使其横膈下移,提升肺活量,能够对患者心功能进行有效改善。为患者提供整洁、安静且舒适的环境。通过为患者提供轻便、柔软的义务,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将软枕垫在患者膝部、肩部、臀部,避免相关位置过度受压。④用药观察,护理人员需要对心力衰竭药物的应用方式、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应等内容全面掌握,对患者用药进行合理干预,避免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确保患者呼吸道清洁。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心率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相关数据分析用软件SPSS22.0及以上。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资料t检验。以P=0.05为标准,若有P<0.05,表示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心率对比

护理前,两组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血压、心率对比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血压、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两组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心率对比

组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心率(次/min)

护理前

对照组(n=47)

168.34±20.96

99.62±14.32

98.38±9.52

观察组(n=47)

168.47±20.95

99.65±14.63

98.75±9.43

t

0.030

0.010

0.189

p

0.976

0.992

0.850

护理后

对照组(n=47)

147.93±16.93

94.45±13.42

94.46±8.35

观察组(n=47)

133.58±10.32

80.46±10.31

86.42±7.35

t

4.962

5.667

4.955

p

0.000

0.000

0.000

3讨论

患者心脏病变,在短时间内快速降低心排出量,引发心衰,甚至心排出血功能会完全丧失,导致组织、器官发生灌注不足、瘀血等情况[5]。本次研究中,观察组血压、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通过对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标准化护理程序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压、心率水平改善。

综上所述,采用标准化护理程序对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压、心率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林晓芳.心脏重症监护室(CCU)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工作中实施标准化护理程序的临床效果[J].黑龙江中医药,2022,51(3):203-205.

[2]陈泽锋,税星,郑冰涵,等.基于MIMIC-Ⅲ数据库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重症监护病房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意义[J].广东医学,2022,43(6):766-771.

[3]胡晓瑜.循证支持下针对性护理在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18):75-77.

[4]王迎迎,刘丽娟.系统规范化护理在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效果观察及DBP、SBP水平分析[J].临床护理研究,2022,31(19):130-133.

[5]余盼.心理护理在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长寿,2022(12):26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