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护理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优化急诊护理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

朱宏玲,彭燕,瞿继群,陈颖,朱莹莹通讯作者

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  重庆市  405400

【摘要】目的:观察优化急诊护理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方法:我院急诊2020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58例急诊胸痛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急诊抢救护理中是否开展优化急诊护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9例:常规急诊护理)与实验组(29例:优化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开始心电图检测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首次给药时间等临床指标以及抢救成功率(100.00%)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急诊胸痛患者抢救中优化急诊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急诊护理。

【关键词】优化急诊护理急诊胸痛抢救效果

胸痛可见于多种急危重症,心源性胸痛患者与非心源性胸痛患者均可骤感心区疼痛,由于临床症状较为相似,增加了疾病鉴别诊断的难度,急诊胸痛患者入院就诊时,急诊护理其护理效率以及护理水平可直接影响患者预后情况,常规急诊护理中,护理人员谨遵急诊医师医嘱落实各项急诊护理干预,其主要工作是协助急诊医师有序开展急诊抢救工作,常规急诊护理延误易使患者错失最佳抢救时机,因此,近些年,部分医学研究者提出应优化急诊胸痛患者急诊抢救护理[1,2]。本次研究为论证上述观点,比较我院急诊2020年4月-2022年4月58例分别行常规急诊护理以及优化急诊护理急诊胸痛患者预后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29例优化急诊护理患者中男15例,女14例,年龄在54岁~78岁、平均年龄(63.68±1.40)岁,发病至入院急诊抢救耗时32-78min,平均病程(56.54±1.34)min。对照组29例常规急诊护理患者中男16例,女13例,年龄在54岁~76岁、平均年龄(63.65±1.42)岁,发病至入院急诊抢救耗时32-75min,平均病程(56.51±1.36)min。

1.2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骤感心区疼痛,由医院急诊中心派遣120急救车接送至院,急诊科接诊,此外,患者入院时均神志清醒且患者、患者家属均表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排除非首次因急诊胸痛入院接受急诊抢救护理干预患者。(2)排除合并精神疾病、心理疾病患者。(3)排除沟通障碍患者。(4)排除接诊前接受过其他治疗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常规急诊护理):急诊胸痛患者入院后分诊护理根据患者主诉、临床症状,初步疾病诊断,通知急诊科做好接诊准备,同时开通绿色通道。急诊科护理人员遵循急诊医师口头医嘱行心电图检测、建立静脉通道、采集静脉血标本急查血常规以及心肌酶、凝血功能等生化指标,此外,急诊护理人员在配合急诊医师落实临床抢救的同时持续监测患者各项生命指标。

1.3.2实验组(优化急诊护理):①接诊后,分诊护理应在接诊5min内完成患者疾病初步诊断,同时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获知患者年龄、既往病史、既往用药史、过敏史等基本资料。(2)急诊室在接诊后10min内安抚患者及其家属情绪,并在急诊医生到达现场前,应指导患者取仰卧体位,并协助患者完成床边心电图、心动图、胸部X线检查、CT检查,建立静脉通道抽取静脉脉急查血常规、心肌酶标志物。(2)急诊医生达到现场后,如实向急诊医师汇报患者基本资料以及疾病初步诊断、相关检测结果,协同急诊医师开展定位抢救,急诊医师站在患者身体右侧,对患者完成系统性全身检查,并结合患者个体情况下医嘱,对于合并室颤的患者行除颤抢救。急诊护士站在患者身体左侧,落实心电监护的同时遵循医嘱静脉给药。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开始心电图检测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首次给药时间等临床指标以及抢救成功率,若患者心区疼痛症状消失且各项生命指征恢复或接近正常水平,为抢救成功。

1.5统计学处理

SPSS21.0版本软件处理结果中相关数据,“(x±s)”用“t”验证,“(%)”用“X2”验证,P<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指标

实验组患者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    [χ±s、n]

组别

n

开始心电图检测时间(min)

建立静脉通道时间(min)

首次给药时间(min)

实验组

29

4.53±0.21

6.76±0.32

10.54±0.31

对照组

29

6.76±0.24

11.54±0.35

14.56±0.34

t值

27.642

27.164

26.543

P值

<0.05

<0.05

<0.05

2.2抢救结果

实验组有29例抢救成功,对照组有24例抢救成功,实验组抢救成功率100.00%(29/29)显著高于对照组82.76%(24/29),X2=5.376,P<0.05。

3讨论

急诊胸痛患者常规急诊护理中,急诊护理人员遵循急诊医师医嘱开展各项急诊抢救,无法充分发挥急诊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优化急诊护理相较于常规急诊护理,在急诊胸痛患者入院急诊抢救的过程中,对参与急诊抢救工作的急诊医生以及急诊护理人员明确分工

[3]。优化急诊护理中分诊护士对急诊胸痛患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分诊工作,同时急诊护理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急诊胸痛患者常规检查项目,并安抚患者及患者家属情绪,该护理模式可提升急诊抢救工作计划性,避免急诊胸痛患者入院接诊急诊抢救工作中,急诊抢救护理干预出现重复或者遗漏。此外,优化急诊护理后急诊医师结合急诊护士提供的相关检查结果,可极大程度提升患者疾病诊断准确性,结合患者情况拟定临床抢救计划,提升急诊抢救护理工作效率[4]。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入院急诊抢救中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心电图检测、建立静脉通道、缩短给药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

综上所述,急诊胸痛患者优化急诊护理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龙园.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J]. 中外医疗,2022,41(1):113-117.

[2] 石玉莲. 优化急诊护理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和心理情绪改善的评价[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165-167.

[3] 冯晶,李爱芬,章欢.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研究[J]. 基层医学论坛,2021,25(9):1200-1202.

[4] 罗晓玲.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胸痛患者的抢救效果的影响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1):30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