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价值分析

贺惠美

娄底市娄星区长青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湖南娄底417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从2021.12-2022.12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抽选2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数法分为两组,实验组140例,采取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对照组140例,采取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分别为(6.14±1.72)mmol/L、(8.80±1.52)mmol/L、(6.50±1.05)%,数据表明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低血糖、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71%,对照组患者低血糖、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实验组患者低血糖、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中采取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可以很好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指标,治疗安全性相对较高,患者恢复效果好,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二甲双胍;胰岛素;糖尿病

    糖尿病在临床上的发生率非常高,属于常见的代谢类疾病,这类疾病的主要特征以长时间高血糖为主,而人体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的时候,身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1]。所以,为了更好的提升治疗效果,还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相应药物进行治疗。二甲双胍和胰岛素都是临床上运用比较多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这类药物的运用可以更好的调节血糖指标,保证身体健康[2]。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分析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价值,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2021.12-2022.12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抽选2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数法分为两组,实验组140例,其中男性患者例数和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77例和63例,患者最大年龄和最小年龄分别为73岁和41岁,平均年龄(55.66±1.72)岁,患者最长病程和最短病程分别为10年和1年,平均病程(4.33±0.77)年。对照组140例,其中男性患者例数和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76例和64例,患者最大年龄和最小年龄分别为72岁和42岁,平均年龄(55.72±1.68)岁,患者最长病程和最短病程分别为9年和2年,平均病程(4.39±0.83)年。两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胰岛素治疗,选择门冬胰岛素和重组甘精胰岛素,给药方式为皮下注射,注射的时间选择在三餐前,其中重组甘精胰岛素用量为0.2 U/kg.d,门冬胰岛素胰岛素用量为0.6 U/kg.d。实验组采取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胰岛素用法用量与对照组相同,二甲双胍给药方式为口服,每天餐前半小时服用,每次250毫克到500毫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其中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指标、餐后2h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等;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恶心、头晕等[3]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7.0处理,用t/x2检验,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对比(x±s)

组别

例数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h血糖(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实验组

140

10.55±2.97

6.14±1.72

14.77±3.92

8.80±1.52

9.64±1.63

6.50±1.05

对照组

140

10.41±2.99

7.53±1.93

14.73±3.95

9.68±1.86

9.61±1.66

7.08±1.24

t

-

0.393

6.362

0.085

4.335

0.153

4.224

P

-

0.695

0.000

0.932

0.000

0.879

0.000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低血糖、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71%,对照组患者低血糖、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实验组患者低血糖、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例]

组别

例数

低血糖

恶心

头晕

不良反应发生率

实验组

140

0

1

0

1(0.71)

对照组

140

2

3

2

7(5.00)

X2

-

-

-

-

4.632

P

-

-

-

-

0.031

3讨论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对于患者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临床上针对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药物治疗属于主要治疗方案,为了保证治疗效果,需要科学合理的选择相应治疗药物更好的控制血糖指标[4]。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是当前运用比较多的一种药物治疗方案,其中二甲双胍可以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有效的提升胰岛素介导对葡萄糖利用效率[5]。而胰岛素注射则是主要通过注射的方式帮助满足患者身体对胰岛素的需求,更好的控制血糖。因此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采取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选择28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采取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经过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明显更低,低血糖、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更低,表明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效果比较好,患者可以很好的控制自身的血糖指标,且不容易出现不良反应。该研究结果与蒋莹[6]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价值分析中相关研究结果相似度高。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患者中采取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可以很好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指标,治疗安全性相对较高,患者恢复效果好,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许珠蕊,胡艺英,方艺娜.探究分析糖尿病临床治疗中采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的临床应用价值[J].糖尿病新世界,2022,25(18):114-117.

[2]魏艳萍.分析盐酸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临床疗效及对孕妇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的影响[J].实用糖尿病杂志,2020,16(05):34-35.

[3]汪海霞.盐酸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的作用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28):104-106.

[4]田苗苗.单纯使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利拉鲁肽及甘精胰岛素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30):122-124.

[5]陈建伟,阮娟娟,魏霞.门冬胰岛素30联合维格列汀治疗二甲双胍血糖控制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内科,2022,17(01):32-35.

[6]蒋莹.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价值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04):55-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