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gE和炎症因子水平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gE和炎症因子水平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曾瑞丽

赣州市人民医院 江西 赣州341000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荨麻疹(CU)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和炎症因子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2020年7月-2022年8月收治的60例CU患者为观察组,选同期6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比IgE与炎症因子指标水平。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IgE、IL-25、IL-17水平高(P<0.05);重度组IgE、IL-25、IL-17水平高于轻度组、中度组(P<0.05)。结论:对IgE、IL-25、IL-17进行测定与观察,在CU诊断中具备临床意义。

【关键词】血清IgE;炎症因子;慢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CU)病因机制较为复杂,部分患者发病都与自身免疫系统相关,但具体机制尚未明确。研究发现[1],在临床诊断CU疾病中,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和炎症因子水平明显升高。为了保证CU患者诊断,本文对患者体内的IgE、炎症因子进行分析,并明确其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2020年7月-2022年8月收治的60例CU患者为观察组,选同期6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照组男、女为31例、29例,年龄22~58岁,平均(32.79±2.78)岁;观察组男、女为33例、27例,年龄21~57岁,平均(32.43±2.76)岁。根据USA评分量表(分值0-6分,轻度3分(风团数<20个/d;偶尔有瘙痒感,无搔抓现象,不影响睡眠),中度2分(风团数21—50个/d;有时有瘙痒感,存在搔抓现象,稍微影响睡眠),重度1分(风团数≥50个/d或者存在大面积合并风团;常有瘙痒感,有搔抓现象,严重影响睡眠))将CU患者分3组,分别为轻度组(19例)、中度组(24例)、重度组(17例)。两组资料无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血清IgE和炎症因子测定方法:告知患者在清晨空腹状态接受采血,使用真空采血管收集3ml静脉血,放置在25℃环境下30min,然后在离心机内离心16min抽取血清,转速3000r/min,标记血清后放置-20℃换将下保存,将其作为实验样本。严格根据试剂盒说明书酶联免疫吸附法过程,实行IgE、IL-25、IL-17测定,然后用试剂盒完成试验。采取酶联免疫电转移印斑法检验并分析血清IgE。

1.3 观察指标

(1)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gE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5、白细胞介素-17)。

(2)比对不同病情IgE、IL-25、IL-17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计数资料行t检验、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血清IgE水平与炎症因子

两组相比,观察组IgE、IL-25、IL-17水平均高(P<0.05)。见表1。

表1血清IgE与炎症因子(±s)

分组

例数

IgE(*103U/L)

IL-25(ng/mL)

IL-17(ng/mL)

对照组

60

0.22±0.06

90.16±5.68

7.85±1.39

观察组

60

3.41±1.09

125.98±38.97

20.48±2.67

t

22.635

7.045

32.501

p

0.000

0.000

0.000

2.2不同病情IgE、IL-25、IL-17

三组相比,重度组IgE、IL-25、IL-17水平高于轻度组、中度组(P<0.05)。见表2。

表2不同病情IgE、IL-25、IL-17对比(±s)

分组

例数

IgE(*103U/L)

IL-25(ng/mL)

IL-17(ng/mL)

轻度组

19

3.36±0.91

117.85±26.45

48.59±2.78

中度组

24

4.87±1.27

138.47±29.85

55.74±3.12

重度组

17

7.65±1.69

152.69±35.71

76.54±4.16

F

49.286

5.936

335.642

P

0.000

0.005

0.000

3 讨论

    CU是由多因素造成皮肤、血管出现炎性充血、组织水肿情况而形成,且病程超过6周。其临床表现是躯干、面部发生斑块与风团,发作次数不定。该病发生原因主要是组织细胞活化脱颗粒之后,释放出一系列炎症介质,并合成组胺、细胞因素等,诱发血管扩张,提高通透程度,出现水肿、瘙痒难忍等症状。

    据调查[2],CU发生与炎症因子有一定联系。IL-17、IL-25为常见的炎症因子,前者是由Th17细胞合成分泌的新型因子,也是常见促炎因子,具备较强生物功能,可介导自身免疫病症发作;后者属于IL-17家族,是由嗜碱细胞与Th2细胞合成,可通过促进细胞发生作用,诱导炎症反应,助长过敏炎症发展。

    研究证实[3],CU发病机制也与免疫介导的变态反应存在相关性,主介导血清IgE抗体。但有学者认为[4],IgE抗体和病情程度无相关性,认为其在疾病诊断中只能起到辅助作用,无实际临床意义。经查阅资料发现,将IgE控制在175IU/ml以上时,分析其对病情程度的相关性,本结果发现,在中度、重度阶段,患者血清IgE水平均高于轻度,差异明显(

P<0.05);同时病情越严重水平越高。此外,本文得出,观察组IgE、IL-25、IL-17水平高。这说明,一旦患病后机体上述指标会发生明显变化,通过测定以上指标可以明确病症,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对IgE、IL-25、IL-17进行测定与观察,在CU诊断中具备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曾瑜. 依巴斯汀,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吡嘧司特钾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22,17(23):160-162.

[2]黄菲, 刘钊, 鞠双双,等. 德州地区245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过敏原及总IgE水平检测结果分析[J]. 皮肤病与性病, 2021,43(2):236-237,251.

[3]蒙金秋, 林峻慰, 覃美华,等. miR-361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液炎症因子的相关性[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22,36(9):1011-1015.

[4]高磊, 张均秀, 李玲,等.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gE和炎症因子水平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J]. 饮食保健 2020,7(11):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