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外伤应急救护知识有哪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1

急诊外伤应急救护知识有哪些

赵廷玲

泸州市合江县人民医院  四川泸州  646200

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外伤人数正在逐年提高,进而对外伤应急救护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临床过程中,外伤急救在急诊科室内是十分常见的,其发生率高于其他疾病。调查发现,外伤多出现在中年人、青年人身上,急诊外伤应急处理至关重要,同时外伤疾病治愈疗程较长,从而对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总的来看,外伤应急救护知识尤为重要,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急诊外伤应急救护知识都有哪些。

一、急诊外伤急救注意事项

专家指出,外伤急救注意事项很重要,关乎患者的后续治疗效果。首先,对于外伤急救患者需要检查患者生命体征,确认并记录患者神志、呼吸、脉搏等情况,准确掌握伤员的生命体征。在此期间,如果遇到伤员呼吸心跳停止的状况,需要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其次,抢救过程中要保持伤员呼吸道通畅,注意将伤员口鼻内异物清除干净,同时及时止血。当伤员出血较少时,可采取直接压迫局部的方法止血;一旦出血较多时,急救人员应就地取材,快速有效止血。最后,包扎伤口时,绷带或布条力度要适中,不可滑脱,也不可缠绕过紧,保证局部血液循环畅通。

二、急诊外伤急救步骤

(一)撤离现场

医疗人员指出,如果急救现场环境仍然处于危险中,极易引发二次伤害,应带伤员立即离开现场。

(二)保证通气

研究表明,外伤急救的重要环节就是通气,对于气道受损的伤员来说,首先要快速清理气道,危机时甚至采用气管插管的方法,也能起到保证通气的作用。然而,对于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应该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治疗。

(三)止血治疗

急救过程中,没有固定的止血方式,需要急救人员做出合理的判断,根据伤员的出血情况可以采用按压止血法、压迫包扎止血法、纱布填塞止血法、加垫屈肢止血法、钳夹止血法等,需要给伤员及时止血,避免出现因失血过多导致休克的现象发生。

(四)包扎治疗

大量临床数据显示,伤员的伤口是暴露的开放性的需要及时包扎,绷带、三角巾是其包扎常用的工具,包扎后的伤口需要减少污染。同时,在包扎过程中,急救人员需要注意全程无菌操作。然而,骨关节受损时需要进行局部固定、制动,不仅用来减轻伤员疼痛,而且避免造成伤员血管和神经的二次损伤。除此之外,较为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应该夹板、医用支架等进行局部固定,如果急救现场条件艰苦,也可以是附近的树枝、木棍等。

(五)转运治疗

医疗专家指出,急救现场的伤员经过简单抢救后,应该尽快转院治疗。同时,搬运伤员时需要注意,以免因为伤员的扭曲、掉落,造成医源性损伤。

三、急诊常见的外伤急救方法

(一)擦伤

临床过程中,擦伤是外伤急救中比较轻微的一种类型。小面积擦伤通常用碘伏、汞溴红涂抹创口即可;如果擦伤面积比较大,需要用生理盐水或清水清洗干净伤口,再用碘伏或汞溴红,此时尽量不要包扎,最好采取暴露治疗方法,能够加速伤口愈合速度。

(二)撕裂伤

总的来看,撕裂伤较疼,它包括开放性伤口、闭合性伤口两种。临床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撕裂伤有头皮撕裂、跟腱撕裂等。如果是开放性伤口,伤口除出血外还伴有周围红肿,需要用汞溴红擦拭伤口消毒。然而,裂口较大时,需要用干净纱布止血再送医缝合伤口,同时需要注射破伤风抗霉素。如果是闭合伤口会感觉到较为明显的剧烈疼痛。

(三)挫伤

有研究表明,挫伤实质是因钝器打击引发的组织损伤,其程度分为轻度损伤和重度损伤。其中,单纯的挫伤会导致损伤处红肿、皮下出血伴有疼痛感,但是损伤程度基本上较轻微,不需要特殊处理,48小时内冷敷、抬高患处即可,48小时后可理疗处理。如果是重度损伤并伴有内脏器官受损,伤员多表现为脸色苍白、出虚汗、头晕、四肢发凉等,严重者甚至休克,应该及时送至医院治疗。

(四)关节、韧带扭伤

医疗人员指出,关节、韧带扭伤后伤员的局部会受到一定的活动限制,并伴有明显的肿胀疼痛感。急救处理时需要立即制动,抬高伤员患肢,采取冷敷方式,同时加压包扎并使患处固定,其目的是收缩毛细血管,防止伤员患处肿胀。然而,治疗48小时后可以拆除包扎,采取理疗和热敷的方式,扩张毛细血管,其目的是消肿患处促进伤员血液循环。此外,如果遇到韧带断裂、关节脱位等重度扭伤情况,需要立即到正规医院进行缝合或固定处理。

(五)骨折及关节脱位

大量研究数据表明,骨折伤员通常情况下有肢体畸形并伴有骨擦感,然而关节脱位后时常会出现肢体畸形、弹性固定的状况,同时伴有局部肿胀和疼痛,从而失去常规运动功能。针对于较轻微的骨折情况,医学上通常采用长、宽度相称的夹板对患肢进行固定。然而,如果伤员伤口有出血、开放性骨折出血等状况,需要先进行止血处理再包扎伤口,固定骨折患肢。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随意做整复处置。

总的来看,对于急诊外伤患者而言,及时和准确的救护可以帮助患者合理实现对于病情的充分管控,其对于患者健康的保障至关重要。基于此,医务工作者对于患者应急救护内容进行了梳理,其进一步促进了相关工作的合理开展。相信随着相关工作的不断深化,广大急诊外伤患者的健康一定可以得到充分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