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手术与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的疗效和安全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超声乳化手术与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的疗效和安全性

杨钢, 罗中华

大英县人民医院眼科 四川 遂宁 629300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手术与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2022.8本院收治的120例高龄白内障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与对照组(超声乳化手术)。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术后两组视力、角膜散光度升高,观察组视力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六角形细胞比率、细胞密度降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低于对照组(30.00%,P<0.05)。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的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超声乳化手术;小切口囊外摘除术;高龄白内障

白内障是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多见于老年人群,并且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1]。白内障患者若未能给予及时的治疗,患者视力可降低,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失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手术为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方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均为治疗该种的常用手段。本文旨在探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白内障的优劣性。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8-2022.8本院收治的120例高龄白内障患者为对象。纳入标准:(1)专科检查确诊为白内障;(2)年龄70岁以上;(3)无手术禁忌症。排除标准:(1)严重肝肾功能障碍;(2)患有精神疾病;(3)既往接受眼部手术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年龄71~90(78.64±7.56)岁,男性42例,女性18例,病程(4.49±0.45)年。对照组年龄71~89(79.55±7.63)岁,男性40例,女性20例,病程(4.54±0.4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  方法

观察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给予球周阻滞麻醉,作11点-1点位上窟窿为基底结膜瓣,在角膜缘后2 mm处作反眉形切口,3点位作辅助切口,注入粘弹剂,环形撕囊、水分离核,剜除晶状体核,置入人工晶状体,缝合巩膜切口,吸出粘弹剂,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

对照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给予球周阻滞麻醉,用3.2 mm穿刺刀在11点位巩缘隧道切口, 15°穿刺刀2点位角膜缘作辅助切口,注入透明质酸钠,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核,超声乳化粉碎吸出晶状体核,注入粘弹剂,置入人工晶状体,吸净粘弹剂,水密切口,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

1.3  观察指标

测量患者视力、角膜散光度、角膜内皮细胞比率及细胞密度变化情况。统计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1.0。计数资料n(%)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两组视力、眼压、角膜散光度

术后两组视力、角膜散光度升高,观察组视力低于对照组(P<0.05)。

1 两组视力、角膜散光度比较

组别

n

视力

角膜散光度(D)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观察组

60

0.23±0.12

0.48±0.30

0.79±0.28

0.84±0.61

对照组

60

0.21±0.15

0.67±0.37

0.81±0.33

0.85±0.45

t

0.807

3.090

0.358

0.102

P

0.422

0.003

0.721

0.919

2.2  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变化

术后两组六角形细胞比率、细胞密度降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2 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变化情况

组别

n

六角形细胞比率(%)

细胞密度(个/mm2)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观察组

60

58.86±5.60

47.43±6.55

2780±153

2248±264

对照组

60

59.14±5.36

43.12±5.42

2768±155

1552±257

t

0.279

3.927

0.426

14.632

P

0.780

<0.001

0.670

<0.001

2.3  并发症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低于对照组(30.00%,P<0.05)。

3 两组并发症n%

组别

n

后囊破裂

角膜水肿

虹膜损伤

瞳孔变化

总计

观察组

60

1(1.67)

4(3.33)

2(5.00)

2(3.33)

9(15.00)

对照组

60

3(5.00)

10(6.67)

2(6.68)

3(5.00)

18(30.00)

χ2

2.871

P

0.049

讨论

白内障是常见的眼科疾病,老年人群为该病高发人群,并且随年龄增加其发病率呈现升高的趋势[3]。白内障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视力进行性减退,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失明。手术作为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手段,已被临床广泛开展。

手术治疗白内障的目的主要为改善患者的视力。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为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手术方式。本文中对两组不同治疗方式进行探究,结果显示术后7 d两组视力、六角形细胞比率、细胞密度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原因为超声乳化吸除术的切口较小、散光少、术后视力恢复快,但其操作难度大,对核硬度存在要求显著,具有灌注液理化损伤、器械及核碎片创伤、角膜内皮潜在震荡、能量转换热灼伤等损伤因素,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高龄患者的晶状体核较大且硬度高,乳化吸出术吸出时间较长,超声能量大,加上患者自身角膜内皮细胞降低、组织细胞形态及功能障碍等,可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保持囊外手术的特点,其切口小,对组织的损伤较轻,可避免挤压眼球,同时可减少晶状体外组织的损伤,控制角膜内皮细胞变化情况,控制眼压,改善患者视力及散光度

[4]

综上所述,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的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罗俊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对高龄白内障患者的疗效分析[J]. 河北医药 ,2017,10(3):241-243.

[2]贾凯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对老年白内障患者眼压及视力恢复的影响[J]. 临床医学 ,2017,6(9):49-50.

[3]叶雷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患者的效果观察[J]. 河南医学研究 ,2018,27(7):119-120.

[4]刘森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J].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7,8(21):4031-4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