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阿司匹林用药方案治疗川崎病对患儿丙种球蛋白用量及肝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不同阿司匹林用药方案治疗川崎病对患儿丙种球蛋白用量及肝功能的影响

周敏

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200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阿司匹林用药方案治疗川崎病(KD)对患儿丙种球蛋白用量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2020.2-2022.2本院收治的80例KD患儿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阿司匹林逐渐减量)与对照组(阿司匹林直接减量),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对丙种球蛋白用量及肝功能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颈淋巴结肿胀、黏膜弥漫性充血缓解时间及丙种球蛋白再注射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AST、ALT、GGT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采用逐渐减量阿司匹林用药治疗KD,可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缩短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关键词:阿司匹林;用药方案;川崎病;丙种球蛋白用量;肝功能

Effect of Kawasaki disease on dosage of C globulin and liver function

Zhou Min

Chengdu Shuangliu District First People's Hospital,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6102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Kawasaki disease (KD) on the dosage of C globulin and liver function in children. Methods 80 children with KD admitted to 2020.2-2022.2 were include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spirin reduc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aspirin reduction) were randomly compared with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the effect of propylene globulin dosage and liver function. Results The total response rate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 remission duration of cervical lymph node swelling, diffuse mucosal congestion and gamma globulin reinjection rate were observed 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AST, ALT and GGT levels were not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Conclusion The gradual reduction of aspirin medication for KD can shorten the relief time of the patient's symptoms without increasing the adverse effects.

Key words: aspirin; medication regimen; Kawasaki disease; dosage of C globulin; liver function

川崎病(KD)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多见于儿童[1]。KD患儿机体免疫系统受损进而表现为发热、黏膜充血等,若未能及时干预可危及患儿生命。丙种球蛋白及阿司匹林为治疗KD的主要方式,可有效控制病情,然而目前关于阿司匹林的用药剂量尚存在争议[2]。因此本文探究不同阿司匹林用量治疗KD的效果,及其对患儿肝功能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0.2-2022.2本院本院收治的80例KD患儿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年龄4~7(8.55±0.75)岁,男性23例,女性17例,入院时发热(8.51±0.70)d。对照组年龄4~6(8.50±0.67)岁,男性21例,女性19例,入院时发热(8.28±0.61)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入组患儿均给予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治疗。给予患儿丙种球蛋白治疗,1 g/kg,静脉滴注,滴注8~10 h,1次/d。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初始剂量30~50 mg/kg·d,退热后48 h剂量减少至3~5 mg/kg·d。观察组:初始剂量同对照组,退热后继续服用72 h后,每48 h减量5 mg/kg·d。两组治疗6周。

1.3  观察指标

疗效评价:治疗5 d内症状消失,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为有效;治疗5~9 d症状消失,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为有效;治疗10 d后症状未改善或加重,肝功能指标未见改善为无效。记录患儿颈淋巴结肿胀、黏膜弥漫性充血缓解时间及丙种球蛋白再注射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1.0。计数资料n(%)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1 两组治疗效果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观察组

40

19(47.50)

16(40.00)

5(12.50)

35(87.50)

对照组

40

12(30.00)

13(32.50)

15(37.50)

25(62.50)

χ2

6.667

P

0.010

2.2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及丙种球蛋白用量

观察组颈淋巴结肿胀、黏膜弥漫性充血缓解时间及丙种球蛋白再注射率低于对照组(P<0.05)。

2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及丙种球蛋白用量

组别

n

颈淋巴结肿胀(d)

黏膜弥漫性充血(d)

丙种球蛋白再注射率

观察组

40

3.23±0.41

3.18±1.36

2(5.00)

对照组

40

3.86±1.22

4.43±1.82

8(20.00)

t

3.096

3.480

4.114

P

0.003

0.001

0.043

2.3  两组肝功能指标

两组AST、ALT、GGT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

3 两组肝功能指标水平U/L

组别

n

AST

ALT

GGT

观察组

40

23.91±3.42

28.35±2.03

35.53±10.62

对照组

40

24.36±3.57

27.99±2.12

39.66±10.43

t

0.576

0.776

1.755

P

0.567

0.440

0.083

讨论

KD多表现为持续性的发热,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冠状动脉病变、血栓形成、心肌缺血等。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KD,丙种球蛋白及阿司匹林联合为常用的治疗方式[3]。阿司匹林为有效退热、缓解患儿疼痛感,同时抑制体内炎性反应。阿司匹林可直接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挥调节体温,快速退热的效果[4]。丙种球蛋白可调控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免疫性炎性反应,可提高患儿免疫功能[5]。然而关于阿司匹林的用量临床未有统一定论,故本文进行探究。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提示二者联合治疗的协调结果较好,可控制病情的进展。本文在KD稳定期时采用阿司匹林逐渐减量方式在降低丙种球蛋白再次使用率同时,促使患者症状快速消失。临床治疗KD需维持一定浓度的阿司匹林,其机制主要为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前列环素,防止血栓的形成。为避免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需进行逐渐减量用药,保证在发挥治疗效果的同时,促进患儿退热。肝功能受损为KD患儿常见并发症,主要因肝血管产生炎性反应导致。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未见差异,提示阿司匹林不同减量方式对患者肝功能修复效果相同。

综上所述,采用逐渐减量阿司匹林用药治疗KD,可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缩短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甄立娜,段晨初,吴晓杰,等.不同剂量人免疫蛋白对川崎病患儿临床疗效、炎性指标及心功能标志物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20,19(7):691-694.

[2]王亚洲,李小明,张笃飞,等.不同起始剂量阿司匹林及减量方式对川崎病临床疗效的影响[J].岭南心血管杂志,2020,26(3):313-316.

[3]许柏华,杨薇新,刘清彪,等.两种阿司匹林减量方式用于川崎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7,17(7):921-923.

[4]周艳茹,霍黎,葛娇.不同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18,23(2):258-260.

[5] 徐闪,何俊明.阿司匹林辅助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应用效果及其对预防冠状动脉病变的作用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7):1261-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