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片治疗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米非司酮片治疗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观察

李珊

通渭县中医医院, 甘肃  定西 743300

摘要:目的 探究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以米非司酮片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共选择100例患者,时间为2021~2022年。数字表法分组,均分两组。对照组,50例,以安宫黄体酮治疗。观察组50例,以米非司酮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率以及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 临床疗效中,观察组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不良反应中,观察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LH、FSH水平较对照组低,E2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中,米非司酮片疗效显著,可更好改善患者性激素、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建议首选。

关键词:米非司酮片;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效果;不良反应;性激素

前言:近年来,我国女性功能性子宫出血发病率逐年提升,发生率已经达到全部妇科疾病的10~15%[1],且其中部分患者会反复发作、难以治愈(即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严重影响着女性的身体健康。因此,寻求有效的方法治疗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意义重大。安工黄体酮是常见功能性子宫出血用药,但对于顽固性患者临床效果并不理想[2]。而米非司酮具有更高的亲和力和生物利用度,故而本院于部分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中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研究,研究符合伦理要求,获得院内准允。共选择100例患者,时间为2021~2022年。数字表法分组,均分两组。

对照组中,年龄42~55岁,平均(48.68±2.72)岁。病程3~8个月,平均(5.02±0.45)个月。

观察组中,年龄43~54岁,平均(48.65±2.74)岁。病程3~8个月,平均(5.04±0.44)个月。

两组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且患者均确诊疾病[3],并签署同意研究书。

1.2方法

1.2.1对照组

本组以安宫黄体酮治疗。该药物由浙江仙琚制药公司提供,规格2 mg*100片,国药准字为H33020715。口服用药,患者于月经干净2周后开始用药,每日1次,每次2片,连续用药10 d后停药5 d。而后重复操作,以1个月为1个疗程,持续用药3个疗程。

1.2.2观察组

本组以米非司酮治疗。该药物由浙江仙琚制药公司提供,规格25 mg,国药准字为H20000469。口服用药,每日1次,1次12.5 mg。待出血改善后,将日用药剂量降至6.25 mg。以1个月为1个疗程,持续用药3个疗程。

1.2.3其他

两组治疗期间由同一批医护人员照护,予以同等护理干预,控制饮食、运动等生活差异,同时开展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措施,以减少护理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1.3观察指标

1.3.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纳入三个疗效等级。显效:患者经期、经量基本恢复正常,治疗后3个月内无复发。有效:患者经量明显减少,月经周期缩短,治疗后3个月内无复发。无效:患者经期、经量无明显变化或治疗后3个月内疾病复发。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数/分组总数*100.00%。

1.3.2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率

统计患者用药相关不良反应,主要有乳房胀痛、下腹疼痛、恶心三类。

1.3.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

血清性激素指标有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三项。检测流程如下:患者空腹状态下,经肘部静脉,获取血液样本4 mL,以AU5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提供)分析血样,记录数据,并取均值。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之中所涉及的计量、计数相关数据均纳入到统计学软件之中进行处理,版本为SPSS26.0,其中,计量(x±s)资料与计数(%)资料的检验方式分别对应:t、X2检验。以P=0.05作为判定是否存在数据差异性指标,当低于0.05时则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n=50)

20(40.00)

22(44.00)

8(16.00)

42(84.00)

观察组(n=50)

25(50.00)

23(46.00)

2(4.00)

48(96.00)

X2

-

-

-

4.0000

P

-

-

-

0.0455

2.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中,患者发生乳房胀痛3例、下腹疼痛4例、恶心6例,发生率26.00%。

观察组中,患者发生乳房胀痛1例、恶心3例,发生率8.00%。

观察组不良反应率较对照组低(X2=5.7406,P=0.0166;P<0.05)。

2.3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LH、FSH水平较对照组低,E2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详情见表2。

表2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较(x±s)

组别

LH(U/L)

FSH(U/L)

E2(poml/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n=50)

25.80±2.85

22.49±2.19

29.83±4.32

24.28±3.35

52.27±10.30

58.24±11.18

观察组(n=50)

25.85±2.78

19.88±2.05

29.86±4.26

20.24±2.54

52.32±10.24

66.25±11.45

T

0.0888

6.1523

0.0350

6.7951

0.0243

3.5393

P

0.9294

0.0000

0.9722

0.0000

0.9806

0.0006

3.讨论

研究证实,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长期未能有效治疗下,不仅会引起患者贫血、宫腔感染等并发症,加重脏器负担,还可引发子宫内膜增生,甚至诱发子宫内膜癌[4-5]。因此,临床对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有效诊治尤为重视。

药物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与安宫黄体酮相比,米非司酮的生物利用度、亲和力更高,且自身无孕酮活性,能够直接作用于卵巢内结合孕酮受体抑制卵巢雌激素分泌,同时也能够抑制黄体生成素的释放,从而抑制子宫内膜的发育,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本文中,观察组临床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治疗后性激素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证实了米非司酮治疗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有效性,与临床研究结果基本一致[6]

而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率较对照组低(P<0.05)。则进一步凸显了米非司酮的用药优势,用药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片治疗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显著,可更好改善患者性激素,促进康复,且用药安全性高,建议首选。

参考文献

[1]李荣坤. 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90例效果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3):113-114.

[2]王逢燕. 米非司酮与传统方法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J]. 医药前沿,2019,9(24):115.

[3]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内分泌学组.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9(11):801-806.

[4]宋春归. 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J]. 海峡药学,2018,30(3):164-165.

[5]张华爱.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8,25(2):51-52,55.

[6]葛秋花.米非司酮片治疗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23):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