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对颅脑损伤术后护理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对颅脑损伤术后护理的效果

蔡澄茗

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ICU  江苏 泰州  225500

摘要:目的:分析颅脑损伤术后护理中应用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10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颅脑损伤手术治疗的患者,并根据术后镇静镇痛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在常规镇静镇痛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干预措施,后者实施芬太尼、右美托米定持续泵入镇痛和常规镇静处理措施。将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镇静评分、BPS评分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镇静评分、BP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接受颅脑损伤手术治疗患者临床护理中能够起到良好的镇静作用,使患者的疼痛严重程度得到显著减轻,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减少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

关键词: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颅脑损伤;护理效果

颅脑损伤的常见病理体征就是意识障碍和光反应消失以及生命体征紊乱等,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需接受手术治疗,避免颅内血肿或者外伤长时间发展成为其他病变,接受颅脑损伤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需要一段时间修复神经系统,在该阶段患者极易出现神经紊乱症状。因此,临床应给予患者科学有效的镇静镇痛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安全度过该阶段。临床上常规的镇静镇痛护理干预措施虽然能够对患者的肾上腺素受体表达进行有效调节,然而却易受到药物作用和患者对镇静耐受程度之间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在有关文献中提到,给予行颅脑损伤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干预措施,相比于常规镇静措施能够获得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1]。现对不同镇静镇痛干预方法对接受颅脑损伤手术治疗患者产生的不同影响进行比较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10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颅脑损伤手术治疗的患者,并根据术后镇静镇痛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6例患者中有15例男性和11例女性,平均年龄范围为(69.26±8.74)岁,平均病程(35.68±4.20)天,其中有2例合并高血压;对照组26例患者中有16例男性和10例女性,平均年龄范围为(69.87±7.69)岁,平均病程(34.48±4.42)天,其中有3例合并高血压,1例其他。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符合手术指征;素有患者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本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排除标准:合并肺功能异常或肝肾综合征的患者;合并高血压危象、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患者基线资料差异不具有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镇静镇痛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光反应、意识状态变化情况以及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并为患者持续泵入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和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前者每小时为0.03-0.06mg,后者每小时为0.01-0.04mg。

观察组: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常规镇静镇痛方法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干预措施。(1)组建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团队,将患者的资料收集在一起,并对患者的镇静药物过敏史进行调查,根据患者的术后情绪、个体需求以及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为患者制定相应的镇静镇痛护理计划。(2)镇静镇痛护理计划的实施。①细分目标。以患者各个量表的评分为依据制定相应的镇静镇痛目标。②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密切的监测,每间隔三小时评估患者的镇静和镇痛效果,以患者和目标之间存在的差异为依据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镇静药物泵注速度进行合理的调节,使镇静镇痛状态维持在最佳状态。如果患者的镇静评分超过4分,将泵注速度适当的减慢,如果患者的镇静评分不超过3分,而BPS评分超过6分,无需对泵注速度进行调整。每天患者在未输注镇静药物之前唤醒患者。通过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的改善情况对镇静药物输注速度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患者在停药前的泵注速度是初始泵注速度的二倍,之后逐渐对泵注速度进行调整。③认知干预。针对意识清醒的患者,护理人员通过多种方法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并不断的鼓励和安慰患者,稳定患者的情绪,通过聊天等方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患者的疼痛。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1)比较两组的镇静评分、BP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评估镇静效果采用Ramsay 镇静评分,即患者对呼名的反应,总共分为1-6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反应越差。评估患者疼痛情况采用BPS评分。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情况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2)不良事件包括继发颅脑损伤、攻击行为、谵妄。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并进行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时间点镇静评分、BP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对比

在术后3天和术后7天,观察组患者的镇静评分、BP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1不同时间点镇静评分、BP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镇静评分

术后3天  术后7天

BPS评分

术后3天  术后7天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术后3天  术后7天

观察组

26

3.45±0.29

3.70±0.30

5.48±1.25

4.79±0.25

11.35±1.85

13.05±1.85

对照组

26

2.50±0.25

3.20±0.25

6.48±1.73

5.45±0.18

9.08±1.67

10.48±1.60

t

-

6.338

4.631

2.860

3.667

2.883

2.761

P

-

0.012

0.024

0.045

0.032

0.041

0.039

2.2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2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n,%)

组别

例数

继发颅脑损伤

攻击行为

谵妄

总计

观察组

26

0(0.00)

1(3.85)

1(3.85)

2(7.69)

对照组

26

1(3.85)

2(7.69)

2(7.69)

5(19.23)

X2

-

4.740

P

-

0.045

3讨论

患者在接受颅脑损伤手术治疗之后,由于疾病本身和手术等因素的影响,术后极易出现剧烈的疼痛症状,而且还会出现应激反应。在有关文献中提到,术后给予该类患者合理的镇静镇痛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使患者脑部耗氧和脑组织细胞处于低代谢的状态,使患者安全度过颅脑恢复阶段[2]。目前,临床对于接受颅脑损伤手术治疗的患者一般会采取持续性静脉泵注静镇静药物的方法,使患者血药浓度维持在恒定状态,从而发挥镇静镇痛作用[3]。但是该镇静方法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患者对镇痛药物的耐受程度以及药物的输注速度等。受到上述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极易出现蓄积药物或者过度镇静等不良事件。要想最大程度的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对患者心理和颅脑功能恢复产生的不良影响,应给予患者规范的镇静镇痛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颅脑损伤术后的镇静镇痛更加科学[4]

在本文中,观察组患者实施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干预措施,获得的结果是,观察组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更加显著,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对接受颅脑损伤手术治疗的患者产生积极影响。主要是因为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干预措施中,通过讨论明确患者的实际护理需求以及传统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对患者的护理目标予以明确,在科学客观标准化量表的指导下,护理人员为患者制定相应的镇静镇痛计划,以量化数据为依据精准合理的调节镇静药物的持续泵注速度,并根据患者对镇痛药物的耐受程度对药物的初始剂量和持续输注量进行设定,进而对镇静程度进行科学的把控,有效减少患者发生过度镇静和对镇静药物耐受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5]

总而言之,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能够对接受颅脑损伤手术治疗的患者产生积极影响,该镇静镇痛护理方式具有良好的镇静和镇痛效果,且能够有效控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万盼盼,周闪闪.基于舒适化浅镇静策略的镇静镇痛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22,31(19):3600-3603.

[2]陈慧兰,王哲夫,李开福,欧华英.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程序化镇静镇痛联合针对性护理对患者预后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7):129-130.

[3]梁春媛,武洋洋,张梅芬.ICU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实施程序化镇静镇痛的护理效果[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33):126-126.

[4]李姗姗.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对颅脑损伤术后护理的效果[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30):79-80.

[5]屈冲,杨依玲.重度颅脑损伤术后实施程序化镇静镇痛的护理效果观察[J].心理月刊,2020,15(07):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