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麻醉护理中采用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手术室麻醉护理中采用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刘虹

金堂县中医医院  四川成都  610400

【摘要】目的:观察手术室麻醉护理中采用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74例入手术室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室麻醉护理中是否开展预见性护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37例: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麻醉给药后同一时刻心率、平均动脉压等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5.41%)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手术室麻醉护理中预见性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

【关键词】手术室麻醉护理预见性护理

外科手术治疗属于侵入性治疗方式,患者围术期情绪、麻醉、输液、低温等因素均可加剧患者生理应激反应,预见性护理是护理人员基于对患者病情综合分析与判断,针对护理风险开展的提前护理干预,该护理模式以降低不良反应为主手术室麻醉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相关研究资料少[1]。本次研究为弥补相关研究资料,比较我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74例手术室麻醉护理中分别开展常规护理以及预见性护理患者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37例预见性护理患者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在22岁~64岁、平均年龄(43.61±1.45)岁。对照组37例常规护理患者中中男19例,女18例,年龄在21岁~66岁、平均年龄(43.64±1.42)岁。两组手术室麻醉中采取不同护理模式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外科手术适应症且获知本次研究计划,均表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神志异常以及精神异常患者。(2)排除近六个月接受过手术室麻醉护理患者。(3)排除临床资料缺失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常规护理):麻醉前护理人员测量患者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指征,并查阅患者入院各项检查结果以及既往病史,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核对患者一般资料同时询问患者术前禁饮食情况,确保患者术前已配合手术计划禁饮食。排除手术室麻醉禁忌。协助患者摆放麻醉体位,在麻醉师遵循医院无菌操作规定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协助麻醉师完成术中麻醉,并持续密切监测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等血流动力学参数,保证静脉通道畅通,若发现异常及时向麻醉师汇报情况,并及时进行对症处理。

1.3.2实验组预见性护理:(1)术前预先手术室麻醉健康宣教,术前巡视在查阅患者个人资料的同时,对于明确手术计划的患者,床边探访,并告知其手术室麻醉流程、手术室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此外,与患者风险手术室麻醉后顺利完成相关治疗措施,疾病治愈出院患者,缓解患者负面情绪。(2)术中:①预先环境护理干预,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以及手术参与医护人员资料,在患者接受术中麻醉时,护理人员适时给予患者言语鼓励,并借此转移患者对自身躯体疼痛关注度,此外,指导患者通过深浅交替呼吸以放松身心,避免全身肌肉强直,增加麻醉操作难度。②预先保温干预,预先对手术台加热,输注液体均预先加热在38℃,并维持手术室温度在24-26℃。③预先体位护理,患者苏醒前,头偏向肢体一侧以利于口鼻内异常分泌物排出,此外,为避免患者情绪躁动引起导管脱出或坠床,护理人员应随床护理,必要时应用约束带对患者肢体进行固定。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麻醉给药前(T0)、麻醉给药后5min(T1)、切皮时(T2)、手术结束前10min(T3)等不同时刻心率、平均动脉压等血流动力学参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统计学处理

SPSS21.0版本软件处理结果中相关数据,“(x±s)”用“t”检验,“(%)”用“X2”检验,P<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有2例恶心、呕吐,对照组有5例恶心、呕吐,有4例低体温,有1例情绪躁动致导管脱落,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41%(2/37)低于对照组27.03%(10/37),X2=5.237,P<0.05。此外,实验组T1、T2、T3时刻心率、平均动脉压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均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刻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   [χ±s、n=37]

组 别

时 间

T0

T1

T2

T3

心率(次/min)

实验组

92.28 ± 3.15

94.08 ± 2.18c

95.14 ± 1.24c

95.68±1.65c

对照组

92.24 ± 3.12

97.75 ± 2.15c

98.54 ± 1.22c

97.93±1.35c

t值

1.209

15.728

15.198

16.595

P值

>0.05

<0.05

<0.05

<0.05

平均动脉压(mmHg)

实验组

80.57 ± 4.15

84.15 ± 2.45c

85.22 ± 2.35c

84.86±2.52c

对照组

80.53 ± 4.17

87.63 ± 2.42c

88.26 ± 2.36c

87.89±2.57c

t值

1.857

18.725

18.264

18.752

P值

>0.05

<0.05

<0.05

<0.05

注:与同组T0比较,cP < 0.05

3讨论

常规手术室麻醉护理中忽视患者心理因素、陌生手术室环境、术中低体温以及患者体位等因素对麻醉效果的影响,陌生手术室环境可加剧患者恐惧情绪,同时患者术中低体温均可致使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而大量麻醉药的应用可引起恶心、呕吐、躁动等不良反应[2]。预见性护理中护理人员在麻醉前,增强患者对手术室麻醉的认识,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并安抚患者情绪,落实保温干预以及体位护理以确保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平稳[3]。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麻醉后心率、平均动脉压等血流动学指标波动幅度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低。

综上所述,手术室麻醉护理中预见性护理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施美蓉,苏增标,董琼虹. 手术室麻醉护理中采用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2,32(2):86-88.

[2] 吴湘波,林少漫,毛小燕. 预见性护理和循证护理在手术室麻醉病人护理中的干预效果探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2):309-310.

[3] 吕瑞华,马秀芹,龙霞.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5):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