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模型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BIM模型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吕啸

山东滨州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 滨州  256600

摘要: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具有严格控制建筑施工成本、优化配置工程资源、促进工程综合效益提升等显著作用,体现了工程造价管理贯穿于建筑工程整个实施环节的必要性。BIM的模型技术对于工程造价的变化动态因素进行了完整的展示,有利于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准确把控工程造价变化,促进了造价管理中的科学方案形成。本文探讨了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BIM模型技术的融合措施,合理改进BIM的建模技术方案。

关键词:BIM模型技术;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应用完善路径

BIM技术属于建筑模型技术,通过模拟工程建设的立体化与动态化实施方案来支撑建筑施工项目的顺利开展。在当前阶段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完善背景下,工程管理人员对于BIM模型能够采用于建筑施工的具体环节,客观上保证了工程造价的资源得到科学化的配置。近些年以来,建筑施工的开展规模正在不断实现扩大,从而决定了建筑工程不可缺少立体化与智能化的工程模型技术,采取BIM的建筑模型技术来准确把控工程造价成本。

一、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造价管理机制较落后

造价管理的实践保障机制存在落后弊端,导致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管理过程存在主观性的错误倾向。现阶段的造价管理保障机制并没有真正形成,造价管理与造价控制的传统实施思路具有主观经验的思维倾向,忽视了结合建筑工程的独特性。造价管理的工程监督规范制度呈现较为明显的形式化,没有将其融入到工程建设的整个实施环节,造成了工程造价的实践成本明显增高[1]。由此可见,存在形式化与滞后性的造价管理内控制度将会明显阻碍造价控制的综合效益实现。

(二)模型数据无法共享

BIM模型的结构体系包含多个层面的造价管理控制信息,工程管理单位人员针对实时变化的动态造价信息需要做到全面加以掌控。但是从造价管控的现状角度来讲,忽视模型数据共享的造价管理传统实现思路就会不利于实时性的造价变化信息得到完整的传递,没有建立起建筑工程的实践资源共享机制。工程各个领域的施工技术人员没有做到全面培养造价控制的意识,忽视了采取积极的方法措施来降低工程成本。建筑造价管理由于受到负面的因素影响,导致存在造价控制中的信息孤岛缺陷。

(三)缺乏多方协同平台

BIM模型的基本价值体现在促进工程信息数据实现更大范围的交流共享,那么就会在客观上起到增进工程参与方协同配合的效果。然而在目前的情况下,欠缺多方互动与协同的工程建设实施模式就会存在显著的造价控制弊端,建筑造价管理的实时数据信息没有得到有效的传递。建筑工程中的多方协同信息化平台没有得到建立与采用,增加了工程开展中的实践成本,同时还会容易造成建筑项目存在质量安全的事故。因此,目前针对于多方协同配合的BIM模型平台应当给予更大力度的构建采用。

二、BIM模型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工程造价管理并不是局限在某个特定的工程建设环节,而是需要达到全面覆盖整个工程建设项目的效果[2]。在目前的情况下,对于建筑工程进行全方位与综合性的造价管理措施具有显著意义,因此决定了BIM建模的信息化技术需要得到更大范围的合理采用。造价管理人员应当准确把握BIM的管理实施内涵,重点表现在BIM技术的如下运用完善路径:

(一)决策阶段

建筑项目的整体决策方案对于造价控制效果将会形成不可忽视的作用影响,工程决策的多种实践方案只有得到了科学选择,那么预期造价成本才会获得明显的节约[3]。具有模拟功能的BIM决策模型将会帮助工程决策人员在多种不同方案中进行综合性的比对,进而选择得到具有最佳可行性的建筑工程方案。BIM的建模技术方法能够直观展示出工程造价控制的现有历史数据,从而方便了建筑项目的决策人员提供更加可靠的决策实施方案,防止产生建筑造价的控制管理误区。通过实施全方位的指标模拟与估算技术方法,那么对于建筑项目的总体造价与实践成本进行了客观的考察,防止存在经验化与主观化的造价管理误区。

(二)设计阶段

建筑设计的规划图纸必须要包含建筑施工的各个关键部分,通过实现合理优化的工程设计手段来促进建筑项目的图纸设计效益提升。在此过程中,建筑设计人员针对建筑立体化的施工项目图纸需要进行谨慎的优化设计,确保采取BIM的立体模型图纸设计方案来简化设计建筑结构的步骤程序。大型建筑的内部空间结构以及建筑基础结构都要纳入BIM的立体化设计模型,从而保证了各项图纸设计数据的精确性,有效预防了建筑图纸存在设计数据误差。立体化的建筑图纸设计方案必须要得到专门的审核,以此来确定图纸设计的结果符合准确性与可行性。

(三)招投标阶段

BIM的建筑模型结构应当全面适用于招投标的重要实施阶段,保证经过合理改进后的建筑BIM模型能够达到项目招投标顺利实施的效果。具体在采取建筑立体化的结构模型前提下,应当经过客观的科学评估来准确把控招投标的工程最佳报价,通过展开综合性的项目造价对比来选择最优的项目承包施工单位。工程造价的预测数据结果需要保证吻合客观性的要求,运用BIM的建模技术来确保获得公开与平等的工程竞标结果,杜绝虚假申报项目预估造价。

(四)施工阶段

BIM的大型建筑施工结构模型可以为建筑施工人员完整展示立体化的建筑空间组成结构,从而对于隐蔽区域的建筑结构特征给予了精确的显示。在此基础上,建筑施工的具体负责单位就能够达到密切互动的工程实施效果。因此针对于建筑施工的隐蔽空间应当侧重于采取BIM的施工辅助方法,重视建筑室内的墙体管线交叉处理与碰撞处理,防止存在建筑防水层、建筑管线结构与建筑地基结构的施工质量缺陷,提升建筑施工单位人员的协同配合能力。

(五)竣工结算阶段

连接于网络数据库的BIM建筑立体化模型能够辅助实现竣工阶段的造价结算管理,从而保证了竣工结算的信息数据达到真实性的基本实践要求。具体针对于项目竣工环节的造价成本控制模式而言,那么必须要全面评估竣工结算的整体成本,经由严格的数据比对与核查工作才能判断现有的造价结算数据是否满足真实性指标。工程竣工的管理负责人员对于统计的竣工结算数据需要进行完整的汇总,确保运用工程电子档案来妥善保留现有的竣工结算信息。

结束语:

经过分析可见,建筑工程在BIM模型的支撑前提下,工程开展进行中的造价成本将会得到准确展示,有效防止了造价管理的实践误区存在。截至目前为止,工程造价管理的现有实施方案仍存在有待改进的要点,BIM建模技术的实践运用缺陷集中体现在欠缺工程各方的协同平台,无法共享实时性的工程造价信息数据。为了促进实现必要的调整完善,那么工程管理单位人员必须要合理采用BIM的创新管理方案,确保在工程设计决策、工程招投标、工程项目施工、竣工结算的多个环节中采取BIM模型技术,对于建筑工程的造价成本进行灵活的节约控制。

参考文献:

[1]马文娟.BIM模型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标准应用研究[J].产业科技创新,2022,04(06):92-94.

[2]杨瑞.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1(25):90-91.

[3]杜启杰.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运用效果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1(36):207.

作者简介:吕啸(1995.4-),男,汉族,山东滨州,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