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角PVP与传统PVP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疗效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2
/ 2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弯角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与传统PVP分别用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到2022年12月期间的200例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取计算机表法对其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患者,对照组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采取传统PVP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弯角PVP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次数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并不存在明显差异,而注入的骨水泥量显著多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差异。结论:将弯角PVP与传统PVP分别用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弯角PVP的应用效果更佳,能够有效提升骨水泥的弥散效果,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在目前临床中借鉴及推广。

【关键词】弯角PVP;传统PVP;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疼痛程度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是目前临床中常见的骨折类型,多发于老年人群。患者会出现局部剧烈疼痛、活动受限,甚至脊柱畸形等临床症状,从而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中对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通常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进行治疗,PVP手术的临床疗效与椎体内骨水泥的弥散情况具有紧密联系,而传统PVP治疗,主要将注入的骨水泥弥散在椎体一侧,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而弯角PVP能够达到双侧骨水泥的弥散效果,对于止痛以及固定椎体具有显著作用[3]。因此,最后选取我院200例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探究分析弯角PVP与传统PVP的临床应用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1月到2022年12月期间的200例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取计算机表法对其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患者,研究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56/44,平均年龄为(70.32±3.24)岁,对照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55/45,平均年龄为(70.64±3.56)岁,将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上述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进行本次研究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传统PVP治疗:通过C 型臂透视确定病椎部位,并进行标记,随后对患者进行局部浸润麻醉 ,选择合适的穿刺点进行穿刺,边通过透视位置,边实施穿刺操作,当穿刺针处于椎体后四分之一位置处时,将枕芯拔除,并将骨水泥在拉丝期内进行注入操作,最后通过C臂确认,直至骨水泥凝固,将导管拔出后,进行切口缝合。

研究组(弯角PVP治疗:穿刺操作与对照组一致,当穿刺针处于椎体后四分之一位置处时,将枕芯拔除,随后将弯角套管置入,并将骨水泥在拉丝期内进行注入操作,边实施注射操作,边将套管后撤,最后通过C臂确认,直至骨水泥凝固,将导管拔出后,进行切口缝合。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手术情况:主要包括手术时间、X线曝光次数、骨水泥量等。 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采用10分制,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疼痛感越强。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处理,研究数据采取t检验,用(`x±s)形式进行表达,将P<0.05作为组间差异存在的标准。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分析对比 研究组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次数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并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注入的骨水泥量显著多于对照组,组间存在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手术情况分析对比(`x±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X线曝光次数(次)

骨水泥量(mL)

对照组(n=100)

30.89±2.34

8.93±4.19

2.81±1.22

研究组(n=100)

31.12±3.11

9.07±3.65

5.43±1.62

t

0.5909

0.2519

12.9191

P

0.5552

0.8013

0.0000

2.2 VAS评分分析对比 术前,研究组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组间并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术后3d以及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VAS评分分析对比[(spacer.gif±s)分]

组别

术前

术后3d

术后3个月

对照组(n=100)

5.62±1.43

3.83±0.87

2.35±0.42

研究组(n=100)

5.51±1.56

2.43±1.12

1.45±0.51

t

0.5197

9.8716

13.6222

P

0.6038

0.0000

0.0000

3 讨论

PVP手术是目前临床中用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常用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PVP手术的关键在于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情况,传统PVP治疗中,难以将注入的骨水泥弥散在椎体对侧,导致骨水泥的弥散情况不够理想,导致患者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4]。而弯角PVP手术入路能够达到双侧入路骨水泥的弥散效果,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并且手术安全性较高,能够有效患者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5]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分别采用弯角PVP与传统PVP治疗手段,二者相比较,弯角PVP的手术效果更为理想,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栋,王亮,袁龙华,等.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选择经皮椎体成形手术(PVP)治疗的临床效果[J].系统医学,2022,7(20):91-94.

[2]张大鹏,毛克亚,强晓军,等.弯角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的骨水泥分布[J].脊柱外科杂志,2022,20(02):121-124.

[3]吴卓,贺西京,王自立,等.PKP与PV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22):46-49.

[4]刘庆佳.弯角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疗效[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10):18-20.

[5]康健,陈文明,黄华伟.弯角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19,28(06):426-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