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白破疫苗接种时发生的不良反应与预防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2
/ 2

百白破疫苗接种时发生的不良反应与预防分析

梁蓉

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 四川广元市 628000

摘要目的:分析百白破疫苗接种常见的不良反应,并提出预防措施,观察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接诊的百白破疫苗接种儿童作为观察对象,将符合研究的200例儿童分入常规组及风险管理组,常规组按照常规接种流程管理,风险管理组明确接种不良反应,并给出风险防范措施,分析不同干预方法的不良反应率、家属对接种工作的满意度。结果:风险管理组的不良反应率低、家属对接种工作的满意度高,p<0.05。结论:百白破疫苗接种过程中做好风险管理可预防不良反应,提升预防接种的安全性。

【关键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满意度

百白破疫苗是百日咳、破伤风、白喉混合型疫苗,接种的群体是儿童,一般是3—24个月的婴幼儿,接种疫苗可对抗上述百日咳及白喉、破伤风疾病。但部分婴幼儿注射后发生不良反应,影响疫苗接种的效果[1]。为提升婴幼儿接种的安全性,防治不良反应具有必要性,应结合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特点,采取风险管理措施,达到安全管理的目标。本研究针对百白破疫苗接种儿童作为观察对象,分析不同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接诊的百白破疫苗接种儿童作为观察对象,将符合研究的200例儿童分入常规组及风险管理组,常规组及风险管理组各有100例。常规组:男女依次为56例、44例,年龄在3—24个月,平均年龄(16.54±6.21)个月;初次接种33例、二次接种53例、三次接种14例。风险管理组:男女依次为55例、45例,年龄在3—23个月,平均年龄(16.32±6.03)个月;初次接种31例、二次接种51例、三次接种18例。两组婴幼儿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接种流程,在接种前向家属说明注意事项,包括过敏反应及身体反应,让家属心理上有所准备,等待家属进入接种中心后,按照序号带领婴幼儿等待接种。

风险管理组:对过往接种期间婴幼儿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明确不良反应的特点及临床表现,并查询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制定风险管理措施。①健康教育:针对第一次接种的婴幼儿,向家属说明免疫计划的功能,强调接种百白破疫苗的作用,并为家属发放疫苗接种手册,让其学习其中的其中前后注意事项。②接种环境:对婴幼儿接种环境进行改造,在墙壁贴吸引儿童的海报,使海报充分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其中有儿童接种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医护人员定期对环境进行消毒,使室内环境保持清新的状态,温度保持在22-25℃即可,消毒等操作时保持轻柔,以免发生噪音。③心理疏导:疫苗接种前,让家属怀抱婴幼儿,并轻轻抚摸婴幼儿的四肢,消除婴幼儿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家属吸引婴幼儿的注意力,使其注意力转移。④接种管理:每个接种疫苗的护士均接受过系统化的培训,确保一次性穿刺成功,接种位置选择上臂三角肌,若一只手臂多次接种,则更换手臂,严格对接种位置消毒,注射完成后拔出针管,以棉签按压。⑤接种后管理:等待接种完成后,严密观察患儿的体征变化,向家属说明婴幼儿接种的注意事项,包括饮食及睡眠等,并说明接种1—3d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引起家属的注意,若婴幼儿出现不良反应,让家属拨打联系电话,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1.3观察指标

①不良反应发生率:神经炎、恶心、皮疹、咳嗽;②满意度:通过短信回访调查患儿家属对接种工作的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22.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概率%表示,x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婴幼儿的不良反应率对比

风险管理组婴幼儿的不良反应率比常规组低,p<0.05,见表1。

表1两组婴幼儿的不良反应率对比(n,%)

分组

n

神经炎

恶心

皮疹

咳嗽

发生率

风险管理组

100

1(1.00)

2(5.00)

1(1.00)

1(1.00)

5(5.00)

常规组

100

3(3.00)

3(3.00)

2(5.00)

4(4.00)

12(12.00)

4.215

P

0.032

2.2两组婴幼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风险管理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婴幼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对比(n,%)

分组

n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风险管理组

100

41(41.00)

56(56.00)

3(3.00)

97(97.00)

常规组

100

37(37.00)

50(50.00)

13(13.00)

87(87.00)

5.385

p

0.027

3.讨论

预防接种作为针对传染性疾病实施的干预措施,是计划性免疫的重要内容。婴幼儿的身体素质差,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一般,容易感染传染病。为预防各类传染性疾病,我国实施计划性免疫工作,对出生的婴幼儿按照计划免疫要求实施接种[2]。百白破是新生儿出生3个月即可接种的疫苗,婴幼儿需连续接种3针,每次接种间隔周期为4周,在18—24个月接种加强针,经大量的调查显示,百白破疫苗对百日咳、破伤风、白喉等有良好的预防效果。但婴幼儿在接种疫苗时也容易发生不良反应,通过预防性措施可大幅度降低不良反应率,保证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有研究中指出

[3],不良反应与患儿身体抗原免疫反应及三角肌增厚、注射偏差等因素相关,一旦发生不良反应也容易滋生医患纠纷。为此,在接种期间,应针对性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在本研究中,风险管理组采取多种管理模式,在接种前后分别管理,降低疫苗接种的风险性。风险管理组的不良反应预防效果好,家属对预防接种工作较为满意,为此,该预防措施具有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包华叶,薛峰. 百白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 中国社区医师,2022,38(09):160-162.

[2]孙中林. 小儿百白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分析及处理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87):59.

[3]闫婷润. 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探讨[J]. 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9):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