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超声指导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水肿的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2
/ 2

重症超声指导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水肿的控制

吕飞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409900

摘要:目的:探究重症超声指导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水肿的控制。方法:本文选取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在我院接受重症超声指导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脑电图、头颅CT、静脉血气分析、生化分析、凝血功能检测及脑脊液常规、生化等检查。影像学检查使用西门子PACU和飞利浦Echo Spectrum彩超进行监测。结果: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接受重症超声指导后,其颅内压(ICP)和脑水肿(PD)均较非重症超声指导组明显降低(P<0.05),且随着超声检查次数的增加,ICP和PD的降低幅度也逐渐增加(P<0.05)。其中,应用超声监测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和脑水肿均较未应用超声监测组明显降低(P<0.05),而脑疝形成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重症超声作为一种新的临床工具,可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有效控制脑水肿。

关键词:重症超声指导  重度颅脑损伤  脑水肿  控制

引言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是临床上的难题,其中水肿是颅脑损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常表现为颅内压升高、脑疝形成,而水肿是加重颅内压的主要原因,因此控制颅内压尤为重要。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方法来预测颅内压升高及控制脑水肿,重症超声在控制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升高和控制脑水肿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本文选取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在我院接受重症超声指导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总结了重症超声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水肿控制中的应用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在我院接受重症超声指导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1)颅脑损伤且意识水平较差;(2)无脑疝形成;(3)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4)有意识水平下降的指征,包括GCS评分、ADL评分、Glasgow昏迷评分;(5)在ICU接受重症超声指导,且随访时间为3个月。排除标准:(1)意识水平下降不明显;(2)存在脑疝形成的指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其他器官功能障碍患者。本研究数据均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2、方法

在我院接受重症超声指导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共34例,包括男性26例,女性8例;年龄为18~72岁;术前均接受过神经外科手术治疗。

研究内容: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脑电图、头颅CT、静脉血气分析、生化分析、凝血功能检测及脑脊液常规、生化等检查。影像学检查使用西门子PACU和飞利浦Echo Spectrum彩超进行监测。评估方法包括:根据颅内压水平和脑组织水肿程度来评估脑水肿严重程度,同时测量患者的动脉血压(SBP)、中心静脉压(CVP)和静脉血pH值;评估脑组织体积,通过动态头部MRI测量蛛网膜下腔压力;评估脑组织体积与颅内压的关系;评估凝血功能,包括纤维蛋白原浓度。

3、观察指标

重症超声可以通过动态监测颅内压的变化、测量脑组织容积、观察脑疝形成以及脑组织的病理变化等方面来评估颅内压的变化,从而指导治疗。因此,重症超声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水肿的控制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目前,重症超声评估颅内压变化的方法包括:通过动态监测颅内压,如头位和体位改变等;通过测量脑组织容积来评估颅内压的变化;通过脑脊液检查来评估颅内压的变化。其中,动态监测颅内压最常用且可靠,在治疗前就可以了解到颅内压和脑疝的发展。然而,由于重症超声无法进行长期监测,因此需要更多、更好的方法来监测颅内压和脑疝。目前,重症超声最常用于评估脑水肿变化、评估脑组织容积及脑疝形成等方面。有研究表明,重症超声可以预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出现脑疝或脑疝形成风险增加的时间、最大脑脊液容量、颅脑损伤程度和治疗效果。

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连续变量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分类变量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美国国家神经疾病与脑卒中研究所(NINDS)标准评分,分为0~4分,得分越高代表神经功能越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传统评分比较脑水肿的影响因素。当NINDS评分≤10分时,患者更容易出现脑水肿,其与脑水肿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ASA分级、血糖水平和颅内压;当NINDS评分〉10分时,患者更容易出现脑水肿,其与脑水肿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和颅内压。

二、结果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接受重症超声指导后,其颅内压(ICP)和脑水肿(PD)均较非重症超声指导组明显降低(P<0.05),且随着超声检查次数的增加,ICP和PD的降低幅度也逐渐增加(P<0.05)。其中,应用超声监测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和脑水肿均较未应用超声监测组明显降低(P<0.05),而脑疝形成率无明显变化(P>0.05)。然而,重症超声检测脑脊液中的白蛋白水平与其他常规方法相比无明显差异,但重症超声检测脑脊液中的白蛋白水平与常规方法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患者

生理机能

精神状态

行为能力

认知功能

治疗

治疗

治疗

治疗

治疗

治疗

治疗

治疗

34例患者

63.25±6.94

93.33±±4.08

60.28±±6.74

89.08±±5.17

62.01±±6.21

90.66±±±5.36

62.54±±6.34

91.45±±±2.19

t

0.020

4.359

0.017

4.023

0.017

3.557

0.017

5.594

P

0.984

0.000

0.986

0.000

0.986

0.001

0.987

0.000

表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前后生理机能、精神状态、行为能力、认知功能评分比较

三、结论

颅内压升高及脑水肿是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其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肢体瘫痪、意识障碍等严重并发症。脑水肿是颅内压升高的主要原因,占颅内压升高的70%以上[1]。根据临床表现,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脑水肿可分为轻型(ICP<15 mmhg)、重型(icp>15 mmHg)和亚重型(ICP>20 mmHg)。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水肿的治疗原则为降低颅内压,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方法来预测颅内压升高及控制脑水肿,重症超声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监测手段[2]。本文就重症超声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综述。

重症超声应用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脑水肿控制,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重症超声对脑血流无明显影响,可在短时间内监测脑血流的动态变化,对于脑水肿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2)重症超声可评价脑水肿的程度,评估手术方式,指导治疗方案;(3)重症超声可评价脑脊液循环,为指导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3]。重症超声在控制脑水肿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但由于其应用于临床的时间较短,且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未来重症超声的研究方向包括:(1)重症超声可应用于临床多个领域,其优势有待进一步挖掘;(2)重症超声技术的发展、相关数据的积累可使其在临床研究中发挥更大作用;(3)重症超声与其他技术联合应用可提高其预测颅内压升高及控制脑水肿的能力;(4)重症超声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手段,在临床上的应用还需进一步探讨[4]

综上所述,重症超声作为一种新的临床工具,可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有效控制脑水肿。然而,重症超声并不能独立预测颅内压升高及控制脑水肿,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重症超声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如何在临床工作中有效地使用重症超声。

参考文献

[1]赵慧,高珊珊,张恬,严婷.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迟发性脑水肿的危险因素分析[J].海军医学杂志,2022,43(03):323-326.

[2]袁烁.亚低温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12):1466-1468.

[3]李志峰,王森林,高大伟,焦绪章,张德启.长时程亚低温疗法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20):12-13.

[4]王慧.对重症监护病房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23):25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