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护理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2
/ 2

循证护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护理效果

周祺,吴娴妮

东台人民医院 224100

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的应用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普外科择期手术的7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的QOL评分、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手术后,观察组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论临床在给予外科患者护理服务时,可在为患者提供循证护理服务,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增进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可优化患者躯体、社会、情感三方面功能,提升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普外科护理效果

引言

外科收治的患者普遍发病急、进展快,故需给予其外科手术治疗,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但需要注意的是,外科手术治疗方式不仅会为患者带来一定的疼痛感,还可能会使患者出现不良情绪,为患者带来心理负担。因此,在给予患者治疗时,要注意在围术期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强化患者信心,提升患者的治疗配合度,以获取更为理想的预后效果。本项研究以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应用循证护理模式,观察具体效果,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2年3月~2023年3月在我院普外科择期手术的76例患者,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作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20例;年龄20~72岁,平均(45.18±4.29)岁;手术疾病类型:胃肠手术12例,手术15例,甲状腺手术5例,其他6例。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9例;年龄21~71岁,平均(44.87±4.58)岁;手术疾病类型:胃肠手术13例,手术13例,甲状腺手术6例,其他6例。两组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纳入标准:自愿参与研究者;年龄<80岁者;具有正常的交流能力者。排除标准:手术禁忌症者;精神障碍者。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具体如下:

(1)待手术完成患者返回病房后,护理人员要结合患者所应用的麻醉方式,协助患者呈对应体位。例如患者在术中接受硬膜外麻醉,则此时需去枕呈平卧位,避免脑脊液外溢影响颅内压,同时,护理人员也要细致嘱咐患者家属,缓慢转动患者头部,避免动作剧烈。(2)护理人员要关注引流管状态,保障引流管的固定和通畅,并于明显位置贴好标签,便于接班工作人员了解情况。(3)患者术后可能会有一定的疼痛感,此时护理人员可遵照医嘱,为患者应用止痛剂。(4)护理人员要时刻关注患者切口处敷料情况,在发现患者切口处出现渗血和渗液的情况,要第一时间科学为其处理,在此期间,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5)在术后,为保持患者大便通畅,护理人员可视情况为患者应用缓泻剂和开塞露,以减少患者排便难度。(6)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接受后续治疗,并为患者讲解相关药物的应用方法和不良反应等。

1.3观察指标

采用QOL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评价两组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内容有食欲、睡眠、疼痛等指标,得分高代表生活质量高;统计两组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疼痛评分根据VAS疼痛评分量表评价,得分低代表疼痛程度轻;发放我院自制满意度问卷,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QOL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QOL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QOL评分高于护理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护理前后QOL评分比较(x±s,分)

2.2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比较(x±s)

2.3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护理满意度比较[n(%)]

3讨论

普外科具有疾病种类多的特点,最常见的治疗方案是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对患者身体会造成创伤,术后由于病灶、手术切口疼痛,都会使患者的心情受到影响,甚至影响到术后正常的恢复。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其对于医疗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外科的护理工作尤为关键。伴随着现阶段护理理念的转变以及护理多元化要求的发展,很多新型护理模式也不断涌现出来。循证护理模式的概念就是一种依据现有循证医学相关理论逐渐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型护理理念。循证护理模式可以在当前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更为准确、谨慎地应用各种护理相关经验以及护理专业性技能,更为全面地考量患者的个性化价值以及期望,利用提出问题、设定思路、找寻实证的方式,保证患者可以获得更优的护理服务。循证护理模式在临床实践中可以发挥以下几点作用:(1)促进理论型经验向循证护理实践转化。(2)提升两种护理模式相结合的复合模式的科学内涵。(3)建立一种具有特色的护理实践方式,在护理的整体过程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4)有效促进联合护理模式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并使效果评价趋于客观化。(5)制订针对性病症种类临床护理手册。(6)应用两种护理模式整合医疗观察的模式,将患者作为考量中心,针对患者的病症,从患者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行为方式、饮食条件、身体锻炼情况等多种方面进行综合护理,并结合当前已有的研究证据,制订综合保健方案,制订出更为合理化、效果化、个性化的决策。在护理过程中将两种护理模式相结合,发挥出两者独特的优势,更好地将各自的价值予以体现,让患者可以更好地感受到舒心、贴心、满意的护理是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将循证护理应用于外科患者中,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出现呕吐、腹痛和伤口感染的人数更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护理总满意率更高;情感、躯体、社会功能和整体健康评分更高,结果直接证实了循证护理应用于外科患者中,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优化患者躯体、情感、社会功能以及整体健康水平的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虽然在侧重点、关注点上存在不同。但是在外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中,两种护理模式可以进行有机结合,相辅相成达到协同作用,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且效果明显,可从整体上提升患者的健康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洁.循证护理对普外科开腹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01):164-166.

[2]徐洋杨,聂佳薇.循证护理干预在急性阑尾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28):81+83.

[3]蒋小琴.普外科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3):147.

[4]钱学贞,江菊芬,甘艳军,卢艳君.循证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34(03):214-215.

[5]王微.循证护理在普外科腹部手术术后的应用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01):15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