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痛风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2
/ 2

摘要:目的:探究在诊断疑似患有痛风的患者时,采用双源CT双能量成像辅助诊断具有的诊断价值。方法:从进入本院诊疗的疑似痛风疾病的患者中随机抽取出60例,并均应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对其进行检测与诊断。结果:以临床诊断为标准分析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检测结果,此技术的特异性达到94.44%、敏感度达到92.86%、准确率达到93.33%;结晶位置分布在双足(38.10%)、膝盖(30.95%)、双手(23.81%)、肘部(7.14%)。结论:在诊断痛风疾病患者时可采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辅助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并为医师提供准确信息。

关键词: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痛风;诊断价值

引言:

痛风疾病在我国表现出逐年提升的趋势,主要与人们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在饮食中过多摄入嘌呤而造成尿酸排泄量不足,沉积于关节部位而引发痛风疾病。此疾病发作时会让患者感受到强烈的疼痛感,并在病程不断延长后引发关节部位出现畸形,还会引发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变、高血压与高脂血症等疾病,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具有较大的威胁[1]。在诊断中,应用偏光显微镜观察尿酸钠晶体为临床诊断的“金标准”,但是此诊断模式对于患者存在接受度较低的问题,以下内容针对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诊断痛风具有的效果进行了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进入本院诊疗的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统计资料:平均年龄为(50±18)岁,男性、女性各为24例、36例,平均病程为(5.5±4.5)年。纳入标准:临床症状为关节部位产生不同程度疼痛感;知晓研究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同时伴有脏器器官严重性疾病或者伴有精神类疾病。

1.2方法

以临床诊断作为对比标准,所有疑似患者均实施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检测,检测中应用的扫描仪为西门子Force双源CT扫描仪,要求患者平躺且达到仰卧位要求,扫描时从患者双足开始向上扫描至膝关节处,扫描患者足部与踝部时要指导患者采取双足跖屈模式,近端位置选择踝关节上方的5cm位置开始扫描,远端扫描中要将足趾甲囊括在内。然后,要求患者转变成俯卧位模式并扫描患者的双手、双腕、双侧肘关节,在扫描患者手部、腕部时要求患者将肩膀向前屈曲,双手的掌心向上并抬高前臂与手腕,扫描时从桡腕关节2cm处向手指尖处开始扫描。扫描时应注意的是:尽量将感兴趣的区域对准扫描区的中心,进而达到获取准确定位影像的目的。设定参数:A球管电压数值设定为90KV、电流数值设定为130mAs;B球管电压数值设定为Sn150kV、电流数值设定为130mAs,开启CARE Dose开关后设定成Slice 1.0mm/Acql28×0.6mm/Pitch0.8,ADMIRE的等级选择2级,在完成扫描工作后将扫描获取的数据向后台传输,应用痛风分析软件分析获取的各项数据并实施多平面重建与容积再现重建。由2名拥有丰富经验的医师共同阅片并进行讨论,形成一致结论后给出诊断结果。

1.3观察指标

观察双源CT双能量成像检查技术表现出的特异性、敏感度、准确率;观察痛风结晶检出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观察的各项指标均由SPSS19.0统计软件实施统计与分析工作,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模式描述并应用t检验模式验证;计数资料应用百分数模式描述并运用spacer.gif检验模式验证,若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后给出的数据低于0.05,表明各组指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诊断结果

临床诊断确诊患有痛风疾病的患者共有42例、未患有痛风的患者共有18例。

2.2双源CT双能量成像检查技术检测效果

从下表统计的双源CT双能量成像检查技术并与临床诊断结果相对比后,双源CT双能量成像检查技术具有的特异性达到94.44%(17/18)、敏感度达到92.86%(39/42)、准确度达到93.33%(56/60),见表1。

表1双源CT双能量成像检查技术检测效果(n,%)

双源CT双能量成像检查技术检测

临床诊断痛风(+)

临床诊断非痛风(-)

合计

痛风(+)

39

1

40

非痛风(-)

3

17

20

合计

42

18

60

2.3痛风结晶检出情况

在42例确诊的患者中,结晶在双足的患者共有16例(38.10%)、结晶在双膝的患者共有13例(30.95%)、结晶在双手的患者共有10例(23.81%)、结晶在双肘的患者共有3例(7.14%)。

3讨论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痛风关节炎疾病的发病率在全部关节炎患者中所占的比例已高达6%左右,此疾病不只病程较长且经常反复发作,会在不断发作的过程中不断朝向其他关节处发展,还要造成软组织产生结节症状,对患者生活与工作产生严重影响,应及时发现此疾病并及早进行有效的治疗。在临床诊断中会采取穿刺关节观察患者关节处是否存在单水尿酸钠结晶,若存在则为痛风,这一诊断方式虽然诊断准确率高,但是其操作过程属于有创检查的过程,患者较为抵触的同时存在较小关节穿刺难度较大的问题

[2]。因此,在诊断中需要采取无创且可受到患者接受的诊断方法进行诊断。

本次研究中将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应用于痛风疾病诊断中,结果显示出这一检测技术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都比较高,分别为94.44%、92.86%、93.33%,主要是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可以有效识别单钠尿酸盐晶体的同时,可以运用颜色进行区分并自动计算结晶体的体积,进而对病变关节处的晶体沉积负荷进行有效的评估。

综上所述,痛风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具有较大的影响,如果未能及时诊断并及早治疗,会因为痛风持续发展而引发更严重的疾病。在诊断时,以往实施的诊断方法具有创伤性,将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应用于痛风疾病诊断后,可以无创诊断并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以为主治医师提供准确的信息并制定出有效的治疗方案,可显著提升痛风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应在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并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黄志添.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痛风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6(12):70-73.

[2]韩刘忠,闫荣,倪洪涛,等.双源CT双能量成像对痛风结晶诊断的临床效果[J].甘肃医药,2022,41(5):434-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