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问题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2
/ 2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问题分析

赵金地

725000  中共安康市委党校

摘 要

农村养老服务也是我国政府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不论是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是在全国两会都提到了农村老人养老服务问题,尤其是提到了农村失独、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的养老服务问题。在一些经济发展落后的农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年人去城市打拼,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这就导致了农村空巢老人的数量快速提升,而经济基础薄弱、文化水平偏低、子女不在身边等原因又给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服务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关键词: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问题分析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中将一个家庭划分为形成、扩展、稳定、收缩、空巢、解体六个阶段,其中的空巢阶段对应家庭成熟期,在这个时期子女已经完全独立不再依赖父母的照顾并且参加工作,这时的子女离开与父母生活的家庭,组建自己的家庭或长期在外地工作,而原本的家庭中只剩下父母独自生活,这些老人也被称之为“空巢老人”。农村“空巢老人”是指因子女长期离开户籍地而在家留守的夫妻双居或单居的老年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养老服务的多元供给主体条件有限

农村“空巢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都在逐渐下降,对养老服务的需求量也越来越高,而子女、村委会、政府等作为直接向“空巢老人提供养老服务的主体也因为自身条件受限而无法满足“空巢老人”需求,导致出现养老服务供不应求的现象。

(一) 子女经济条件受限和专业水平不够

在我国,子女一直是养老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但对于农村“空巢老人”家庭来说,子女的缺位会导致农村“空巢老人”的基本养老需求也得不到满足,而这些“空巢老人”往往不清楚自己的需求也无法准确像其子女表达需求,同时其子女在养老服务方面的专业性水平不高,也会忽略父母的养老需求,极少部分可以向子女表达内心需求的老人也会受经济条件的限制而无法购买养老服务。

(二)村委会缺乏专业机构和服务人员

村委会作为可以直接与农村“空巢老人”对话的基层工作人员,他们更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的实际需求,并可以有针对性的为其提供帮助。但在吉林市农村,农村养老产业发展滞后,村委会往往不配备专业的养老服务人员,即便是有意聘用一些专业人员,也会因为工资待遇低而留不住人,这也导致了村委会即便了解“空巢老人”的养老需求也无法有效提供。村委会只能针对一些有经济和物质困难的“空巢老人”提供帮助,对于有精神疏导等更高需求的“空巢老人”便显得力不从心。

(三) 政府缺乏资金和政策支持

首先,政府作为养老服务供给主体,没能在政策和资金上对农村“空巢老人”提供特殊的扶持,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服务问题区别于城市“空巢老人”也与农村普通老人有着很大的不同,政府应该鼓励和调动更多的资源和力量投入到这一特殊群体中,保障这一特殊群体的养老质量,但在实际调研中发现,政府的号召意愿不强投入资金力度不大,导致当地的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并没有积极参与到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中来,使得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的合作伙伴数量不多,养老服务供给主体规模小,提供的服务也不够完善。

其次,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时也只能覆盖到各省份农村“空巢老人”普遍存在的问题上,而不能有针对性针对某一地区制定,这就要求省级和乡镇级政府能够实际深入到基层调研考察,了解当地农村“空巢老人”的真实需求并分层分类的提出解决办法,而不是被动得执行上级政府的决策。同时在政策落实过程中遇到矛盾和纠纷也要认真分析原因,积极与农村老人沟通,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而不是采用大事化小的原则,这样不仅会导致老人们对政府的不信任,也会导致政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遇到阻碍。此外,除了各级政府,医疗部门、民政部门和社保部门也是养老服务的提供者,各部门之间也应该加强统筹合作,完善信息共享,确保养老服务能够高效供给。

二、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就目前来看,吉林省吉林市农村养老服务设施供给总量与需求总量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养老机构数量和床位数也远低于国家标准,农村养老服务设施供给覆盖范围有限,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养老服务设施的实际利用率不高,导致养老资源存在浪费。大多数农村养老服务机构运行模式单一,仍停留在提供简单的生活照料和失能人员的护理层面上,部分乡镇敬老院只收留村内五保户人员,这也导致农村“空巢老人”因为条件限制而无法进入,导致大量床位闲置,没有发挥养老机构应有的作用。

吉林市养老院的数量较少。大数据证明吉林市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根据吉林市老年人的需求目前约需要18000 张养老床位,但是现有床位不足10000张。吉林市最早的建筑是国家建立的社会福利院和养老院,它们建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到 70 年代。改革开放后,尤其是 1995 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吉林市才出现了几家个人投资的大型养老院。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吉林的私人养老机构才渐渐发展起来,但仍然缺乏高质量的养老护理院。

三、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农村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对农村养老服务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吉林省吉林市养老服务人员的储备不足且大部分专业人员集中在城市的养老机构中,受薪酬、发展空间等因素的影响,吉林省吉林市对养老专业人员的培养后继乏力,缺乏年轻的人员储备,农村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缺口较大。相较于城市,农村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以农村中年妇女为主,这些人员只能从事简单的护理工作且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不强,农村“空巢老人”有着日常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心理咨询等多层次需求,更需要高层次综合型的养老服务人才。

四、养老服务监管工作不够规范

就目前来说,我国养老服务市场仍存在规范性不足等问题,特别是在农村养老服务市场,由于养老服务涉及面广,负责养老服务监管的政府部门除了民政系统,还包括财政、市场监管、医疗保障等部门,多部门交叉管理也加大了监管难度。同时部门对养老机构运营的日常管理以及对违法违规经营养老机构的事后监管相对薄弱,导致老年消费者权益保障问题频发,一些不法分子更是会利用没有子女在身边的农村“空巢老人”辨识能力不足和维护自身权益意识较弱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李秀芳,刘建军,张素荣,南金花.河北省农村空巢老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02):88-90.

[2]杨新荣,欧富嫦.农村空巢老人的困惑与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云梦学刊,2017,38(05):105-110.DOI:10.16740/j.cnki.cn43-1240/c.2017.05.015.

赵金地  13572876303   qq  958863268 

陕西省安康市江北花园大道中段安康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