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治理中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的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3
/ 2

水环境治理中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的应用探讨

林松

宁波伊玛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宁波市 315800

摘要:水环境治理一直是环保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可以用于修复和保护水资源,减少洪水和污染物的排放。本文探讨了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的应用,包括选择合适的技术、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以及监测和评估。本文介绍了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这些技术包括水文循环、土壤改良、植被恢复和水生生物修复等。在选择技术时,需要考虑当地的水质情况和生态系统类型,以及技术的成本、施工周期和可持续性等因素。本文还探讨了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在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这些技术可以用来解决不同类型的环境问题,例如洪水、污染源、湿地等。在设计和施工方面,需要进行全面的考虑,以确保工程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评估,以监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本文旨在探讨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在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选择和应用该技术,以实现最佳的治理效果。

关键词:水环境  修复工程  工程技术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水资源的日益短缺,水环境治理成为当前社会的重要议题。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是水环境治理手段中的一种,通过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实现对水资源的修复和保护。在当前水环境治理中,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探讨。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已污染的水体进行修复和再生,同时保护水资源。该技术包括生物净化技术、水环境治理技术、水质提升技术等。其中,生物净化技术是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中最常用的一种。该技术通过将污染水体中的微生物进行培养和筛选,实现对污染物质的降解和吸附。水环境治理技术则是指在水体污染后,通过水质监测、评估和控制,对水质进行提升和改善。在实际应用中,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的应用受到了广泛的认可。例如,在某城市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采用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后,城市的水质得到了明显的提升[1]

一、保护与修复我国水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保护与修复我国水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在于:

  1. 确保地表和地下水质安全: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可以保证我国的地表和地下水质安全,防止污染和过度开采对水资源的危害,确保人民生活和工业用水的需求。
  2. 减少水资源浪费和污染:水是生命之源,但我国的水资源浪费和污染问题十分严重。保护水生态环境可以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从而提高我国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续性。
  3.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可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支撑。通过改善水生态环境,可以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进步。
  4.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可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建设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国民环保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在水环境治理中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的应用

  1. 生态浮床

生态浮床技术是一种通过建设生态浮床来改善水质的水环境治理技术。生态浮床是由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可以为水中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同时也可以净化水质。生态浮床技术的主要优点包括:

(1)净化水质:生态浮床可以过滤水中的杂质和有机物质,对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也有一定的处理作用。

(2)改善水质环境:生态浮床可以在大面积的水域中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可以平衡水生态系统中物种的数量和分布,改善水质环境。

(3)节约水资源:生态浮床可以收集和过滤大量的水生生物所释放的物质,从而节约大量的水,减少对水的污染。

(4)降低治理成本:生态浮床技术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和物质资源,同时可以在大面积的水域中形成一个可控的生态系统,使得治理和维护成本降低。生态浮床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环境治理中,尤其是在城市河流和湖泊的治理方面。生态浮床技术可以为水域中的生物提供栖息地和保护,改善水质环境,同时节约大量的水资源,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水环境治理方案。

  1. 底质改良

水环境治理中底质改良技术是指通过改变底质的化学组成、物理形态或生物形态,以提高底质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可治理性,从而达到水环境治理的目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底质改良技术:

(1)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技术包括投加化学物质、施用微生物等,可以通过改变底质的化学组成,改善其物理形态和生物形态。例如,使用酸、碱等化学物质,杀死有害生物,改变底质的形态和结构,使其更容易治理。

(2)物理改良:物理改良技术包括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的结合。例如,使用机械工具,如刷子、搅拌器等,改变底质的化学组成或形态。同时,物理改良技术还可以提高底质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可治理性。

(3)生物改良:生物改良技术利用微生物,如霉菌、细菌等,改变底质的化学组成或形态。这种技术可以共生,也可以杀死有害生物。

(4)底质再生:底质再生技术是指利用底质自身的再生能力,进行自然修复。例如,在农田中,土壤可以自我修复,通过让土壤接触更多的水和阳光,可以使其更健康。这些技术可以单独或结合使用,以达到不同的水环境治理目的。选择哪种技术,需要考虑到底质的周围环境、治理成本、治理效果等多方面因素。

  1. 河道缓冲带

水环境治理中河道缓冲带技术是指在河道两岸设置缓冲区,减少洪水对河道的冲击,提高河道的治理效果。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河道缓冲带技术:

(1)缓冲区治理法:在河道两端设置缓冲区,利用缓冲区的高度和形状来吸收洪水的冲击,减少洪水对河道的破坏。这种方法适用于河道长度较小、水流强度较强的情况。

(2)河岸拦截带治理法:在河道的上游和下游分别设置河岸拦截带,通过拦截水流来减少洪水的冲击,提高河道的治理效果。这种方法适用于河道长度较大、水流较为温和的情况。

(3)生态治理法:通过建设生态缓冲区,使河道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种方法适用于河流生态环境较好、水文水文条件较为温和的情况。

(4)地质环境治理法:通过在河道周围设置地质缓冲带,缓解地质压力,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这种方法适用于河流周围的地质环境较为复杂、容易出现灾害的情况。以上是几种常用的河道缓冲带技术,不同的方案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和水质条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同时,缓冲带技术也需要结合其他水环境治理手段,如水质监测、生态恢复等,才能实现全面的水环境治理效果。

  1. 砾间接触氧化工程

水环境治理中的砾间接触氧化工程技术是指一种将砾石之间进行接触氧化处理的水环境治理技术。这种技术通过在砾石之间建立起氧化神经网络,使得砾石之间的水分子在接触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从而达到治理水质的效果。砾间接触氧化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砾石之间放置氧化剂,如二氧化钛、臭氧等,通过氧化剂的作用下,将水分子中的氢键断裂,形成水分子和水合氧离子,从而实现水质的净化。该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处理速度快、效果好、对设备要求低、维护简单等。同时,砾间接触氧化工程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湖泊、河流等水体的环境治理,是一种有效的水环境治理技术。

  1. 人工湿地

水环境治理中人工湿地技术是一种通过搭建湿地来捕获、处理和排放水资源的技术。以下是人工湿地技术的基本原理:

(1)湿地:湿地是一种水域,其中水体与陆地相连,通过天然或人工方式形成。湿地可以捕获和储存污水,同时也可以处理污水,使其达到排放标准。

(2)建立人工湿地:为了处理和存储污水,需要建立人工湿地。这种方法通常包括在陆地上或在水中搭建湿地结构。在陆地上,可以使用不同种类的湿地材料,如芦苇、沼泽地等来拦截和捕获污水。在水下,则使用不同种类的湿地材料,如湿地池、湿地膜等来储存和处理污水。

(3)湿地处理过程:在人工湿地中,处理污水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拦截:通过湿地结构中的湿地材料,拦截和捕获污水中的污染物
  2. 存储:将拦截的污水通过泵和管道输送到储存设施,如沉淀池、污泥池等。
  3. 处理:通过处理设施,对污水进行进一步处理,如去除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使其达到排放标准。通过上述过程,人工湿地技术可以将处理过的污水安全地排放到河流、湖泊或海洋中。人工湿地技术在水环境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拦截、处理和储存污水,使其达到排放标准,同时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结语: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运用各种技术和方法来实现保护和改善水资源的目的。本文探讨了水环境治理中的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其理论基础、实践操作和未来发展。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启示[2]

参考文献:

[1]葛文宏,侯平.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探索[J].现代园艺,2018(22):166.

[2]蔡火勤,黄国贤.利用水生植物多样性改善城乡河道水环境[J].浙江园林,2019(1):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