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助力乡村振兴农业高质量发展策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3
/ 2

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助力乡村振兴农业高质量发展策略探讨

杨俊

库车市农业检验检测中心  842000

摘要: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主要经济支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加工业飞速发展。高质量农产品可为人体提供营养,具有缓解饥饿、调节机能的作用,在人们普遍重视健康生活的大环境下,绿色农产品非常受欢迎,但是环境污染问题、转基因食品的出现,严重影响着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必要完善农产品的检测方法及控制措施。文章从农产品现状入手,论述了农产品检测的质量安全控制措施,为相关单位及人员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创新农产品行业检测方法,为人类食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高质量发展 

引言

近年来,受到化肥、农药、利益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呈现出高发趋势,如毒生姜、瘦肉精等,在社会范围内产生了恶劣影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因此,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分析

1.1生产环节技术滞后

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相对滞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肥料使用超标。农民为追求较高的单产量和短期的经济效益,往往超标、超量使用化学肥料。②化学农药使用超标。农民超标、超量使用化学农药来进行农田生态系统有害生物的控制,尤其是伴随着农村老龄化问题的越来越严重,使用违禁农药、在农作物安全采收期使用农药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农产品“农残”超标现象较为普遍,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埋下了较大的隐患。

1.2农产品检测资金投入不足

缺乏资金是影响网格化监管体系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层出不穷,但是对应的检测技术却并不匹配,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监测和评估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很多基层监管部门尤其是乡镇一级并没有购入相应的农产品检测设备,主要就是由于这些设备价格高昂。除此之外,专业的设备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农产品检测中心对于该部分的资金投入也不足,很多农业检测中心的人员专业培训不够,技能不高,人数不足,不能够熟练地使用一些高科技的设备,也影响了网格化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

1.3产业化、标准化作业水平低

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过程中,还存在一个典型的问题,即农产品的产业化、标准化作业水平相对较低,安全认证效率低下等客观问题。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还非常低,机械化、规模化种植水平达不到产业化要求。如目前的农村地区,田地多是各家各户分包的责任田,未能实现产业化生产,尤其是在山区、丘陵地区,产业化、规模化生产更是难以实现,一些高效值的机械化技术得不到高效的应用,部分农民也得不到政策的补贴和上级部门的技术指导。因此农业种植缺乏规范化、标准化的指导,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证等。

2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策略

2.1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是农产品质量达标的关键因素

实践中,一些农户在“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的影响下,盲目施用化肥、农药的现象较为普遍。从食用农产品市场监管部门抽检不合格情况看,蔬菜和水产品不合格的问题最多,韭菜、豆芽、芹菜为农药残留超标较多的蔬菜产品。同时,部分农户甚至是规模化种植养殖企业通过网络平台、小摊贩等多种途径购买农兽药,并且在使用农兽药时往往“凭感觉”“看经验”,出了问题难以溯源。

新法聚焦社会关切,总结实践经验,对控肥、控药、控添加剂,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提出明确要求。

一是建立健全包括农业投入品质量要求、使用范围、用法、用量、安全间隔期和休药期规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明确要求“确保严格实施”。

二是明确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应当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使用安全间隔期或者休药期的规定,不得超范围、超剂量使用农业投入品。

三是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应当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如实记载使用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等事项。

四是农药、兽药经营者应当依法建立销售台账,记录购买者、销售日期和药品施用范围等内容。

五是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对可能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投入品进行监督抽查。

同时,加强对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的安全使用制度,推广农业投入品科学使用技术,普及安全、环保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上述规定,对农药、兽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质量、销售、使用、监管、指导等作了系统规定,明确了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监管者的各方责任,让农业投入品使用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据可查、有责可追。

2.2科学使用现代农业投入品

一是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特别是药物残留专项治理,从源头确保产品质量,针对农业投入品、农业生产和生猪屠宰开展不定期执法检查,组织安排部署多部门联合执法,对农资、兽药生产企业及销售门店、定点屠宰场进行拉网式检查。二是强化宣传,营造整治氛围,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活动、指导培训,严格落实农药经营许可,严格开展限用农药定点经营许可审核和现场检查。

2.3决策功能

构建监管协作体系,对监测数据实行共享机制,方便工作人员可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处理。因为我国的农产品数量大、品种多,需要检测的种类和数量等方面的数据相对较大,仅仅靠人工无法对数据进行准确解析和处理,需要通过信息科技手段对大量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对将要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进行及时预警。为完成这项工作,监管部门首先要建立信息数据库,将采集到的信息及时录入,其中包括样品种类、生产信息、质量标准。然后适时制定解决方案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上传,绘制出统计图和数据整合,方便检测人员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

建立应急系统,有效使用监管资源,高效完成监管工作。应急系统不仅可以帮助对应区域的监管工作人员更快对风险问题进行预判,更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反应能力。通过舆情监测机制建立分析系统,对监测到的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并做出快速反应。

2.4加强农产品上市之前的检测

各地区的农业部门应加强与基层政府部门的合作,依据本地区的农作物种植种类、栽培面积,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部门的设置,从而实现农产品上市之前质量安全检测的全覆盖。及时进行现代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设备的更新,从而全面提高检测效率、增加有害物质的检测种类和检测指标、提升检测的精准度,为守护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供坚实的保障。

结语

源头治理是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道关口。以生产源头治理为起点,加强产销全程监管,才能确保让人民群众吃得饱、吃得好、吃得放心。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修订出台,为强化源头治理提供了法律依据,需要各方共同践行。

参考文献

[1]苏欣.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措施及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要点[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11):84-85.

[2]惠媛.农产品检测技术的质量安全控制[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3):63-64.

[3]田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与农药残留检测技术[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1):43-44.

[4]李昌秀.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与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22(17):19-21.

[5]杨健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20,26(6):129-130.

[6]王一凡,张美杨.农产品检测农产品检测技术的质量安全控制[J].现代农业研究,2018,24(11):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