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对血管物理刺激与静脉炎关系的实验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3
/ 2

静脉留置针对血管物理刺激与静脉炎关系的实验研究

曾叶红

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 037000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讨论静脉留置针对血管物理刺激与静脉炎关系的实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3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220例施行静脉留置针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分成参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在患者上肢静脉、下肢静脉留置22G、20G套管针,5d后观察血管及周围组织变化。结果:实验组发生轻、中、重度静脉炎数量均少于参照组,发生率仅为9.10%且P<0.05;同型号静脉留置针中,上肢静脉发生炎性反应程度低于下肢静脉( P<0.05)。结论:留置针直径与血管直径比例同静脉炎发生率有关。尽量选择最小型号留置针,以减少留置针对血管的物理刺激,降低静脉炎的发生。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血管;物理刺激;静脉炎;

静脉留置针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传入我国,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输液工具,应用于长期、反复需要输液的患者,其能有效减少静脉穿刺次数,降低患者痛苦,且能够方便输液操作,避免穿刺部位局部淤血,故而在临床治疗中受到护士和患者的青睐,因留置导致的并发症静脉炎受到医学护理人士的关注【1】。本次实验通过研究留置针在不同部位留置时对血管造成的物理刺激导致并发静脉炎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与本次研究的成员为我院在2022年3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220例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患者的年龄从22岁至73岁之间根据年龄均等分。参照组患者男58例,女52例,平均年龄(38.8±2.51)岁;实验组患者男53例,女57例,平均年龄(37.9±2.36)岁。分析所有患者各项资料,结果显示P>0.05,可开展本研究。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方法,而实验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具体步骤:(1)静脉选择。确定穿刺部位:上肢静脉或下肢静脉。(2)穿刺方法。分别采用型号22G和20G留置针,连接好输液器并排气,以穿刺部位为中心点由内往外环形8-10公分消毒2次,待干后,左手拇指固定并紧绷注射部位下端的皮肤,右手持静脉留置针,并使针尖斜面向上,以15-30°角度穿刺入静脉,见回血后降低持针角度再平行推入约0.1公分,顺势将留置针软管推入血管中,确认进针成功,拔出针芯,松开止血带,以食指压紧留置针针柄。(3)固定留置针:以留置针专用膜固定留置针,在针柄处标明留置时间,用U型回路法固定输液管,以免输液套不慎滑脱。根据医嘱调整点滴流速,输液过程中观察留置针穿刺部位皮肤情况。(4)封管处理。在输液结束后,采用5ml生理盐水封管。观察有无局部渗血、导管脱出、导管阻塞、静脉炎,并做好记录,留置时间一般为3-5天【2】

1.3炎症判断标准

(1)无炎症反应:无局部疼痛、充血、水肿;(2)轻度炎症:局部疼痛、充血、水肿,静脉条索状无变化,无可触硬结;(3)中度炎症:局部疼痛、充血、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无可触硬结;(4)重度炎症:局部疼痛、充血、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程度等级情况和同型号留置针在不同部位穿刺引发静脉炎的发生概率。

1.5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检验通过X2 ,所有数据都进行SPSS11.5.0软件数据包来计算,P<0.05,组间差异存在。

2  结果

表1比较两组静脉炎发生程度等级情况[n(%)]

组别

例数

无炎症反应

轻度炎症

中度炎症

重度炎症

发生率(%)

参照组

110

79(71.82)

17(15.45)

10(9.09)

4(3.64)

28.18

实验组

110

100(90.90)

6(5.46)

3(2.73)

1(0.91)

9.10

P值

<0.05

表2比较两组同型号留置针在不同部位穿刺引起静脉炎的发生率[n(%)]

组别

型号

例数

上肢静脉

下肢静脉

发生率(%)

参照组

22G

55

5(9.09)

8(14.55)

23.64

20G

55

8(14.55)

10(18.18)

32.73

实验组

22G

55

3(5.45)

4(7.27)

12.72

20G

55

1(1.82)

2(3.63)

5.45

P值

<0.05

3  讨论

静脉留置针柔韧性好,对血管刺激小,但是由于自身血管情况或护理人员穿刺部位不当、反复穿刺、药物刺激或患者免疫力低下,导致静脉炎的产生。临床数据中容易发生静脉炎的部位是上肢挠静脉及下肢浅静脉。本文根据观察不同部位穿刺引起静脉炎的发生数据表明,下肢静脉炎症发生率比上肢静脉要高,因人体静脉瓣主要集中在下肢,血流速度缓慢,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周围穿刺,输入药物滞留下肢时间过长【3】。上肢静脉则是因为血管较细,留置针对血管壁的物理刺激易造成血管的内皮机械性损伤,通透性增加导致组织充血、水肿,加之血液流速较慢,易致针尖部分血栓形成引起炎性反应【4】。而在内径和血流速度相同的血管内,直径较小的留置针对血管壁的物理刺激也小,因此引起的炎症反应也较轻。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不应仅凭经验和直觉选择留置针型号,而是在评估病人输液总量、速度、液体性质、静脉粗细后选择能满足输液要求的最小型号的留置针,以减轻留置针对血管的物理刺激,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几率。

综上,熟练正确的掌握留置针的套管穿刺方法,选择合适的针型和穿刺部位,方能发挥留置针的使用价值,才可以较少静脉炎的发生,降低患者的痛苦,保证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周世琼. 外周静脉留置针致局部静脉炎的原因与护理研究[J]. 益寿宝典, 2022(021):000.

[2]刘慧. 使用静脉留置针对预防静脉炎发生的研究进展在教学中的应用[J]. 好日子, 2020, 000(029):P.1-1.

[3]郭淑萍. 38例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4(44):2.

[4]付玉玲. 静脉留置针引起静脉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J]. 实用医技杂志, 2019, 2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