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在患者分诊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3
/ 2

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在患者分诊中的应用

胡双双

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急诊科 湖北宜昌443000

摘要目的:对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在患者分诊期间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临床中,提升急诊患者就诊效率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为了对这一课题进行分析,开展对照实验,对照实验的主要项目为急诊预检分诊的应用效果,对所纳入患者分组后分别采取不同的分诊方式以提升研究的准确性,观察不同分诊方式后的最终效果,并进行统计和对比。结果: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就诊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诊分诊过程中,采取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就诊效率的提升,保证患者治疗效果。

关键词: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应用价值

引言:急诊是临床中的重点科室之一,其中的患者病情一般都比较严重,在治疗期间需马上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从而提升患者的生命安全性,降低疾病对患者造成的影响。而分诊工作就是促进患者急诊效率提升的关键环节,在分诊过程中所采取的分诊方式对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也起到了关键影响。而急诊预检分诊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分诊方式,主要是根据患者个人症状的描述以及体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判断,然后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为患者安排相应的科室进行治疗,从而使患者得到更加及时的治疗,提升患者分诊效率。急诊预检分诊标准的主要目的是缩短就诊时间,提升患者就诊速度。本文就急诊预检分诊标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分别是研究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将这一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急诊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后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并通过表1显示对比结果。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分诊期间采取常规的分诊干预,在分诊期间,根据科室内相关护理标准和规范开展分诊服务,观察组则是采取急诊预检分诊服务,详细护理步骤如下:①首先需给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提升分诊护士对分诊原则、分诊作用以及分诊目标和分诊流程等的掌握能力,在培训后对其进行考核,考核过关即可上岗[1]。②在急诊科室内,每班都需要安排两名预检护士,可以根据节假日适当的增加预检护理人员,两名预检护士要求一名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一名普通护理人员,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③在候诊区要设立电子分诊系统,并在分诊系统旁设立导诊人员,引导患者进行候诊,并根据相关类别开展就诊服务。与此同时还需在预检分诊台配置快速监测仪器设备,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级,更加准确的对患者进行分诊,促进患者更快速的就诊[2]。④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跟踪,通过跟踪患者的情况来正确评估护理人员的分诊准确性,其中主要评估内容包含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率以及死亡率等等,从而促进护理人员护理水平的提升,不断提高分诊准确性。

1.3观察指标

    以两组患者的分诊效果以及就诊服务满意度作为对比依据。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SPSS 22.0是本次进行数据处理的软件,在进行分析处理后,分别采取±标准差和n(%)来表达计量和计数,并采用t和X2进行数据的检验。经过对比后,如组间数据差异较大则通过(P<0.05)进行表示。

2 结果

2.1表1为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情况。

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情况x±sn,%

组别

例数

年龄跨度(岁)

平均年龄(岁)

性别(例)

观察组

50

9~80

48.59±3.61

28(56.00)

22(44.00)

对照组

50

9~79

48.54±3.54

27(54.00)

23(46.00)

X2/t值

0.6299

0.5184

P值

>0.05

>0.05

2.2表2为两组患者分诊效果对比情况。

2 两组患者分诊效果对比x±sn,%

组别

例数

分诊评估时间(s)

分诊挂号时间(s)

分诊准确率(%)

观察组

50

71.36±12.35

137.54±27.58

50(100.00)

对照组

50

127.66±22.45

213.69±30.69

45(90.00)

X2/t值

15.2639

13.4874

2.5055

P值

<0.05

<0.05

>0.05

2.3表3为两组患者分诊满意度对比情况。

3 两组患者分诊满意度评分对比x±s

组别

例数

候诊环境

候诊时间

就诊次序

信息沟通

预检服务

观察组

50

3.12±0.22

2.98±0.16

3.55±0.64

3.48±0.65

3.89±0.38

对照组

50

2.63±0.45

2.11±0.15

1.84±0.13

2.21±0.25

2.84±0.43

t值

23.5144

19.8254

30.6958

14.8257

12.052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随着近年来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就诊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众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都在不断提升,在急诊科室内,患者的病情比较危急,且存在非常大的治疗风险,一旦在分诊环节没有取得有效的分诊结果,就可能会错过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甚至导致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在传统分诊工作中,护理人员设计根据患者的实际症状和病情对患者进行分诊,没有一个有效的分诊工具,护理人员往往是根据自身的经验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因此会对分诊准确率造成影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

[3]。而急诊预检分诊标准是近年来在急诊中常见的一种分诊方式,在分诊时有效的采取多个不同的方面将护理人员的分诊效果提升,并改善急诊科室内的分诊环境,以促进分诊准确性的提升。在本次研究中,比较了两组患者的分诊效果和分诊满意度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在急诊分诊过程中,采取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就诊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左霞,吴玲莉.思维导图在提高心血管疾病急诊预检分诊效率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3,30(02):146-150.

[2]徐湘华,潘笑,包盈,吴月瑛.急诊预检分诊在急性胸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2023,35(01):66-69.

[3]罗芳群,苏殷,施慧.CRAMS评分的病情分类评估法在儿童意外伤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23):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