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行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3
/ 2

超声引导下行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胡焬  ,通讯作者:皮竞波

重庆市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   重庆 404100

摘要:目的:超声引导下行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22年11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84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将其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每组各42例。对照组病人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方式,观察组病人采用超声引导下行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方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病人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与维持时间、疼痛程度以及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中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少于对照组,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病人的疼痛程度以及麻醉不良情况的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行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能够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缩短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并延长麻醉的维持时间,减轻病人的临床疼痛反应,临床价值显著。

关键词:超声引导;阻滞麻醉;腰丛复合坐骨神经;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老年病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病人的一般资料统计

组别

例数

男/女

年龄(岁)

平均身体质量指数

对照组

42

20/22

67.86±11.56

22.64±2.55

观察组

42

23/19

69.79±10.77

22.98±2.53

t

0.213

0.441

0.317

P

0.578

0.545

0.463

  1.2方法

  病人入手术室后首先建立静脉通路和无创监测血压,并在术中用充气式加热毯为病人取暖。所有病人最初接受6-8ml/kg林格氏乳酸盐、1ug/kg芬太尼和1-2mg咪达唑仑的静脉注射。对照组采用坐骨神经腰丛阻滞的常规麻醉。病人取健侧卧位,膝胸位,以髂前上棘来确定L4位的位置。首先进行局部麻醉,采用1%利多卡因浸润,穿刺部位为腰椎体的L3~4,脑脊液引流后插入腰部麻醉针、将0.5%的盐酸罗哌卡因1~1.5毫升注入蛛网膜下腔,拔出腰部麻醉针,插入硬膜外导管,根据手术时间的长短和麻醉效果,使用麻醉垫进行支撑,给予3~5毫升1%盐酸利多卡因的注射。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下行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健侧仰卧,用超声扫描腰椎L3~4,探头频率控制在2~6MHz,穿刺部位在背侧中线下1.5厘米处,连接双侧髂前上棘的最高点至受阻侧水平的约4厘米处,将电极置于小腿位置以方便放置,电流测试为1毫安,当股四头肌收缩时穿刺成功,调节电流至0.4毫安股四头肌仍收缩则回抽检查无误后,注射15~25毫升的0.375%盐酸罗哌卡因。同体位进行坐骨神经阻滞,在病人出现足底弯曲或被迫背屈,则穿刺成功,电流继续设定为0.4毫安,如果脚部症状持续存在且回抽无血时,则注射20毫升0.125%盐酸罗哌卡因。手术结束后,两组都使用静脉镇痛泵来维持镇痛。

2.结果

表2 两组病人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与维持时间比较

组别

例数

感觉神经起效时间

感觉神经维持时间

运动神经起效时间

运动神经维持时间

对照组

42

12.34±2.02

229.37±35.76

15.14±2.96

207.46±32.24

观察组

42

6.23±1.73

270.62±40.84

9.18±2.13

251.63±34.17

t

17.17

5.65

12.24

6.97

P

<0.01

<0.01

<0.01

<0.01

  2.2 两组病人术后疼痛程度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术后6小时

术后12小时

术后24小时

术后72小时

对照组

42

4.03±0.57

3.17±0.58

3.03±0.36

1.97±0.43

观察组

42

3.12±0.37

2.72±0.53

2.03±0.35

1.87±0.37

t

9.84

4.42

15.36

1.67

P

<0.01

<0.01

<0.01

<0.01

  2.3 两组病人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病人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恶心呕吐

心率过慢

尿潴留

寒战

对照组

42

4(9.52)

2(4.76)

4(9.52)

6(14.29)

观察组

42

8(19.04)

10(23.81)

7(16.67)

9(21.43)

合计

84

12(14.29)

12(14.29)

11(13.09)

15(17.86)

3.结论

在高龄卧床病人中,长期并发症通常与间接的外部因素有关。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常用于股骨骨折手术,但前者对循环系统影响较大,病人很容易出现呼吸道并发症和下肢深静脉血栓,而后者穿刺难度较大,且在老年病人中存在硬膜外出血的风险。椎管内麻醉是通过硬膜外或蛛网膜下注射麻醉药物,阻断脊髓中的神经根,压迫神经和要麻醉的部位。在全身麻醉中,麻醉剂被直接注射到体内,阻断中枢神经系统。麻醉剂的剂量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但它会损害中枢系统,增加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老年病人容易出现神经功能和身体状况的恶化,导致术后恢复缓慢,因此两种方法都不适合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

  随着超声技术被用于临床麻醉领域,在其领导下,为病人进行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成功率大幅度提升。这主要是由于超声装置的使用消除了传统盲视手术的弊端主要优点是穿刺针头插入的方向和深度可以通过超声波调整,从而避免了对病人神经和血管的意外损伤,而且可以观察到局部麻醉剂在神经周围的扩散、使麻药有效地渗透到神经中,所以这种阻滞是有效和安全的。本研究比较了坐骨神经联合麻醉和超声引导下的腰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发现观察组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比对照组短,保持时间明显长,说明超声引导下的腰丛神经麻醉复合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中更快、更有效。相比之下,蛛网膜下腔阻滞复合硬膜外麻醉更多依赖体表指标,麻醉效果可能受到麻醉医生的主观影响;此外,局麻药必须注射到病人的脑脊液中,然后通过脑脊液循环分布,所以麻醉起效时间更长。

  综上所述,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行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能够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缩短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并延长麻醉的维持时间,临床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施劲松.超声引导下行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的效果[J].中外医疗,2021,(13):174-176.

[2]李晓东.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复合全麻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0,(08):1403-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