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外伤的正确护理方法

/ 2

骨外伤的正确护理方法

赵秀琼

西充县人民医院  四川南充  637200

日常生活中,骨外伤是常听到的一个名词。人们由于外力冲击致骨质部分或完全断裂的情况就是骨外伤。骨外伤根据伤线位置分为横行、斜型、螺旋形等。并且骨外伤线还可为一条或多条。一条以上骨外伤线就是粉碎性骨折。骨外伤患者如果是无移位骨折、嵌插骨折及横形骨折,通常会使用小夹板或石膏固定,复位后不易移动,方法简单,患者痛苦小。而斜形骨折、螺旋形骨外伤及粉碎性骨折由于不容易固定,需要进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可。

一、骨外伤后的石膏护理

1.骨外伤患者使用夹板或石膏等固定后,患者等待骨折自然复原时还需关注固定后的日常护理,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的理想程度。很多患者由于缺失相应的科普知识,休养时出现石膏、夹板松动、断裂或者太紧等情况,很有可能引发外固定失效、骨折再移位、肢端循环障碍等并发症及后遗症,甚至会引起更严重的后果。

2.骨折后伤口周围通常会伤后3-7天逐渐肿胀,随着治疗逐渐消退,属于伤后的正常情况。但是患者需密切观察,如果患肢出现剧烈疼痛、牵拉痛、皮肤苍白或发紫、冰凉、,麻木、活动受限、甲床血液充盈不良等情况,说明肢体出现了严重循环障碍,应立即先将石膏拆开或者放松夹板绳子,及时送医检查。

3.很多患者使用石膏固定后就长时间卧床静养,这样是不正确的。肢体固定后,需要经常活动未固定的部位,例如肩、肘、腕、膝等各大关节,还有手指、脚趾也需活动。可以避免肢体僵硬,影响后期功能恢复,还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肿胀消退。

4.骨折部位使用石膏固定后,肢体长时间下垂不利于血液循环,加重肿胀情况。因此需要将患肢垫高,上肢要悬吊在胸前,下肢使用平卧姿势,将患肢用枕头或被褥垫高,要高于心脏水平,帮助血液回流减轻水肿。

5.患者休养时出现以下问题,应及时回院复检:石膏、夹板外固定、皮肤牵引松动或脱落;患肢局部出现异常烧灼感、疼痛、瘙痒难忍;患肢局部外固定有异常分泌物渗出或有异味产生。

二、骨外伤的饮食护理

1.骨折后的1-2周

骨折后15天内属于新伤阶段,创伤处会出现水肿现象,患者也会有疼痛而食欲不振,因此饮食应以清淡开胃,易消化吸收或半流质饮食为主,少量多餐,减少肠胃负担。食材可多选取高维生素、高钠、高铁、含水份多、低脂味鲜的食物。

2.骨折后2-4周

骨外伤后2-4周为创伤愈合阶段,患者需要丰富、全面的营养摄入。要注意不要过量,避免损伤脾胃。日常饮食不要吃肥甘油腻、荤腥辛辣、寒凉生冷、质粗坚硬的食物。患者的创伤随着治疗疼痛会逐渐减轻,精神状态也会随之转好,应该为患者提供一些营养丰富的饮食,尽量满足骨外伤愈合的需要,可增加骨头汤、蛋类还有动物肝脏等,保证摄入充足的维生素A、D,钙及蛋白质。患者还可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及食物,例如青椒、青菜、萝卜、西红柿、苋菜、包菜、稀饭、肉汤、藕粉等,以促进骨痂生长和伤口愈合。

3.骨折后5周以上

骨外伤5周以后属于创伤恢复阶段,患者的胃口已经恢复到创伤前,可以安排高营养食物及富含钙、磷、铁等矿物质的食物。还可以搭配老母鸡汤、猪骨汤、羊骨头、鹿骨汤、炖水鱼等,以利骨折的恢复和机体消耗的补充。

4.骨折后饮食注意事项

(1)骨外伤患者需戒烟戒酒,过量摄入酒精会影响人体骨骼的新陈代谢和钙的稀释,使其无法正常生长发育和缺失修复能力,酒精还会使药物对骨骼的治疗变差,延长骨头的恢复时间或使其修复不佳。烟草中的尼古丁和有害物质会导致血管痉挛,减少血液循环的输出,影响骨折端的血液循环,可能会导致骨折延期愈合或者骨不连。

(2)饮食中不要过量摄取钙质,很多人都知道人体骨骼生长的重要原料是钙质,因此骨折后会大量补充钙质帮助断骨的愈合。其实过量摄入钙质并不能加速断骨的愈合,由于骨折病人大都需要长时间卧床休养,过量的钙摄入有可能引起血钙增高,造成血磷降低的问题。

骨折患者体内并不缺乏钙质,应遵医嘱休养和加强功能锻炼,促进骨对钙的吸收利用,加速骨折的愈合。

(3)饮食不要过于油腻,例如每天都安排骨汤和排骨等。受损骨头在修复过程中,主要是依靠骨膜、骨髓的快速生长,而骨膜、骨髓需要在骨胶原充足的条件下,才可以将作用发挥到最佳。我们平时吃的骨汤、排骨中主要成分是磷和钙,如果骨折后大量摄入,有可能是骨质内的无机质成分增高,引起骨折内有机质的比例失衡,对骨折早期的恢复反而产生阻碍作用。

(4)饮食结构应全面,不要偏食。骨外伤患者在愈合过程中,创伤处会出现局部水肿、充血、出血、肌肉损伤等情况,人体需要完整的营养进行机体修复,完成组织恢复,骨骼、肌肉、骨痂生长整个过程,并且还需要保证患处化瘀消肿。因此患者的饮食关键就是营养全面、丰富、充足。在休养过程中为患者提供营养丰富,色、香、味俱佳的饭菜,即能刺激患者食欲,还可以促进骨痂生长和伤口愈合。

(5)需要长期卧床休养的骨折患者,例如脊柱、骨盆及下肢骨折病人,肢体功能受限,在行动上有些不变,活动量减少,尤其要注意便秘和小便减少的问题。因此要为患者提供容易消化及通便的食物,并且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食物可以多吃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吃些香蕉、蜂蜜等促进胃肠消化排便的食物。并督促患者多喝水,避免引起大便秘结,小便潴留,诱发尿路结石和泌尿系感染等问题。

、骨外伤的功能锻炼

1.骨折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休息,活动减少,很多人出现肌肉废用性萎缩,关节僵硬。护理人员可协助患者开展上肢、下肢、股四头肌有节奏地收缩与放松活动,帮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组织修复,按摩手法应轻柔、缓慢、科学。骨折恢复后期可引导患者进行撑臂,伸、屈膝关节等方面的功能锻炼。每天可根据患者的精神状态安排活动次数,每次10分钟,被动活动以患者没有疲劳感为标准,随后逐渐增加活动次数与时间,活动范围逐渐扩大,慢慢适应运动量,以恢复生理功能为最佳目的。医生在患者出院时会进行各方面的指导,患者回家后应遵医嘱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从而获得最佳的功能恢复。

2.患者后期进行科学、完整的功能锻炼,患肢肌肉在反复收缩活动中,可使使骨折纵向挤压力加强,骨折缝隙变小,骨折部位更为稳定,有效改善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促进骨折的愈合。

3.骨折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修养,肌肉无法进行正常的舒缩运动,影响血液循环,有可能导致血液在受损血管内缓慢流动时形成血栓。当形成大血栓时,会从血管壁脱落下来,随血液进入全身循环,可导致心、脑、肺等重要器官梗塞,严重时引起猝死。因此骨折患者应认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伤处周围血管壁的弹性增强,使血液循环通畅,预防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