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看肝脾肾

/ 2

中医怎么看肝脾肾

何远超

梓潼县观义镇中心卫生院                四川绵阳              622155

我们都知道人体的生理功能是依靠体内的各个脏器、组织、细胞的生理活动,因为有器官在体内发挥功能,所以人体才能对外界的各种刺激做出反应,保护人体,例如肝脏的解毒功能,肺脏的呼吸、排出废物的功能。每个脏器对人体都是非常重要的,上述的器官的功能是基于西医的理论,而在不同的医学理论中,每个器官的功能会有不同。我们比较熟悉的医学体系,除了西医就是我国特色的中医,中医中对脏器的功能描述与西医的描述有非常大的不同,这种不同是因为社会背景、理论依据等的不同。虽然体系不同,对器官功能认知上存在不同,但是也有认知相同之处,如均认为肺与呼吸相关,心与血液的运行相关。中医针对二者的功能,将它们描述为“相傅之官”“君主之官”,由此也可看出,中医认为肺与心起着统领作用,但国家不能只有领导者、政策决定者,还需要其它的执行策略的官员,即“将军之官”的肝、“仓廪之官”的脾、“作强之官”的肾。近几年因为多种原因的影响,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在身体出现不适的时候选择看中医,在就诊的过程中患者会听到医生说许多专业术语,这些专业术语与西医的思想不一样,而现在人从小到大接触到的几乎都是西医思想,所以此时就会对医生的话语感到困惑,不明白为什么脏腑会出现这些问题,这是因为患者对中医中的脏腑观念不了解。在大多数时候,到医院寻找中医的患者,甚至是普通人都是肝脾肾会有一些问题,所以本文就主要针对中医对肝脾肾的认知进行介绍,增强大家对此的了解,同时扩展大家对中医知识的了解,增加认识。

一、中医对肝脏的认识

肝为将军之官,属木,有升发之性,可调畅气机,舒畅情志,主藏血,在形体上与筋、爪、泪、目相应,与六腑中的胆相表里。中医中的肝与西医中的肝不一样,西医中的肝只是解剖学中的肝脏,而中医所指的肝则是指肝及其一系列的相关功能。中医中的肝脏主疏泄、藏血,调节全身气机,正气充足,可以让全身气机运行正常,保持身体健康,同时避免气郁气滞的现象出现,因为中医认为血随气行,气机的正常可以让血液正常流动,降低血液瘀滞的可能性。在肝脏发挥疏泄作用的基础上,全身气机运行正常,则血液的运行通畅,机体其它脏腑也能够得到气血的充养,功能正常发挥。肝主藏血,不止是蕴藏血液,还包括肝气的运行以及血液的量的调整、防止出血,故而肝脏与女性的月经有着密切的关系。肝作为将军之官,主要是体现在其舒畅情志的作用,肝脏五志中对应怒,再加上大怒伤肝,所以肝脏功能出现异常时,例如肝郁、肝气不舒,患者容易出现烦躁易怒的症状,这与将军给人的暴躁性格相应。同时因为将军要统筹军队,负责军队的调度,保证军队的井然有序,这与肝脏的疏泄之功效相似。肝在形体上对应筋、爪,所以平常如果自我感觉身体的活动受限、柔韧性降低、指甲颜色变浅或是变脆易折,那么与肝出现异常有关,可能是肝气不足、肝血虚,此时就要重视调补肝脏,保证规律的生活习惯,尤其是不要熬夜,因为肝经在二十四小时内的主时是凌晨一点到凌晨三点,如果熬夜,在肝经主时气血不能入肝经,对肝脏的充养不足,肝脏易受损。除此之外,肝因为能够舒畅情志,所以如果平常情志不舒,也会损伤肝脏,现在社会中由于社会压力增加、生活节奏快,人们的情感得不到表达,易产生各种负面或是过度的情绪而损伤肝脏,尤其是女性本身就更容易思虑、更加敏感,容易产生压抑的情绪,日常应该注意保持情绪的稳定,及时表达思想,防止情绪的积聚,当然还可以采用艾灸的方法进行养生保健,保证身体健康。

二、中医对脾脏的认识

中医中脾为后天之本、仓廪之官,是气血化生之源,五行属土,土爰稼穑,主运化、统血、升清降浊,在形体上与肉、唇、涎、口相应,与胃相表里。中医中一般脾胃一起,主要是对人体所食入的食物进行消化,这是脾的运化功能的一种体现,而这就与西医的认识存在不同,西医对脾脏功能的认识是其在血液生成以及免疫系统方面的作用,所以当出现中医中的脾虚时不能局限于是脾脏这个器官出现问题,而应该拓展到消化系统的功能。脾的运化功能不仅是对食物的运化,还包括水液、精微物质的运化。运化是指消化吸收各种精微物质,并将这些物质运送到人体所需的部位,主要是上传到心肺,通过心肺将精微物质运送到全身,从而使各个器官得到充养。如果脾的运化功能失常,不能运化水液,水液无法输送到全身,在某个部位停聚,可能会形成痰饮,或是湿邪积聚,同时脾喜燥恶湿,湿邪、水液的过多会影响脾的功能,进而运化功能更弱。脾主统血,是将血固摄在血管中,防止血液外泄,这可能是因为脾属土,土克水,可以抑制水液的运行,同时脾能生气,气能摄血,故能统血,因此当脾虚时不能统血,就容易出现出血的症状,女子月经时间过长就可能是这种原因导致的。现在人的饮食比较偏油腻,这就加重了脾胃的负担,使脾的运化功能受到影响,同时油腻的食物在体内易生痰、湿,阻滞气机的运行,体内的水湿会增多,出现脾虚症状,具体症状可能是肌肉的萎废不用、唇色白等,此时可以服用补中益气丸,日常可以按压、艾灸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对脾脏进行保护,增强脾脏的功能。

三、中医对肾的认识

肾为先天之本、作强之官,主藏精、纳气,五行属水,为水之下源,在形体上与骨、发、唾、耳相应,与膀胱相表里。人体的精气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前者来自于父母,后者来自于水谷之精气,在五脏中脾与水谷的关系最密切,故为后天之本,而肾为先天之本是因其与精的关系要更为密切,且肾气的充盈与否决定了人体的体质强弱,如果肾气不足,体质弱,易患病,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肾主纳气主要是因为呼吸的深浅与肾的强弱有关,当肾虚时,不能将吸入的气体向下摄纳,那么呼吸表浅,反之则深。肾为水之下源,接受从肺运出的水液,在此泌别清浊,清者蒸腾气化重新吸收,浊者向下入膀胱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如果肾的气化功能失常,不能蒸腾水液,会使过多的水液进入膀胱,尿液增多。肾与人体形体上的相应决定了老年人肾精亏损后会出现听力下降、耳鸣、骨质疏松、脱发等症状,当然不止老年人,只要肾精不足都会出现这些症状,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补肾。

以上就是中医对肝脾肾的一些简单认识,从这些基本生理功能上,我们也能看出三者之间有相互联系。肝与脾都和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相关,而且因为脾主统血、肝主藏血,都与血液运行的生理、病理相关,二者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疏泄与运化、藏血与统血。肝与肾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血与精之间的关系,精血同源,可相互转化,肝藏血、肾藏精,肝血需肾精的滋养,肾精亦需肝血的化生,同时肝主疏泄、肾主封藏的功能相辅相成,保证女子月经、男子泄精的生理现象的正常。脾与肾,一为后天之本,一为先天之本,均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体质相关,二者精气充足,能够滋养体内脏腑,保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中医认为脏腑之间可以互相影响,所以当某一脏腑出现问题时也要对其它脏腑进行调理,肝脾肾三者任意一个出现损伤、疾病,要辨证论治,对其余二者也进行正确的调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