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患者临床检验血清学指标检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3
/ 2

肝纤维化患者临床检验血清学指标检测分析

王双

房县人民医院,湖北房县,4421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肝纤维化患者血清学指标临床检验结果。方法:纳入71例肝纤维化患者,作为观察组,来源于我院收住院的肝纤维化患者;纳入71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来源于我院体检人员;纳入时间均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观察组按照肝纤维化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血清学检测,包括HA、PCⅢ、Ⅳ-C、LN,对比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中,重度组血清HA、PCⅢ、Ⅳ-C、LN均显著高于轻度和中度组,轻度和中度组血清HA、PCⅢ、Ⅳ-C、LN差异不显著;但轻度、中度和重度组血清血清HA、PCⅢ、Ⅳ-C、LN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血清HA、PCⅢ、Ⅳ-C、LN检测对于早期诊断肝纤维化,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有助于预防患者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关键词]肝纤维化;临床检验;血清学指标

机体发生炎症反应刺激肝细胞,或肝细胞发生坏死后,致病因子会在肝脏的结缔组织出现异常增生,使得大量弥漫性细胞外基质在肝脏内过度沉淀,所引起的肝脏疾病就是肝纤维化。肝纤维化的发病与酒精摄入、病毒感染、脂肪含量高等因素关系密切,在临床常见多发[1]。目前,临床针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方法主要有影像学、病理学与血清指标检测。本文观察分析肝纤维化患者血清学指标临床检验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71例肝纤维化患者,作为观察组,来源于我院收住院的肝纤维化患者;纳入71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来源于我院体检人员;纳入时间均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观察组中男38例、女33例,年龄21-72岁,平均(45.18±2.24)岁。观察组按照肝纤维化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组,依次31例、23例、17例。对照组中男40例、女31例,年龄22-71岁,平均(46.03±2.15)岁。观察组情况与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纤维化与肝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2000年)的肝纤维化诊断标准[2]相符;两组入组前1个月均无凝血药物使用史。两组性别、年龄对比,P>0.05。

1.2  方法

两组晨起后,保持空腹状态,抽取5 ml静脉血,分离出血清标本,检测血清中的Ⅲ型前胶原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蛋白(Ⅳ-C)与层粘连蛋白(LN),检测方法为放射免疫法;检测仪器为全自动酶免分析仪。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中轻度、中度、重度患者血清HA、PCⅢ、Ⅳ-C、LN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以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中,重度组血清HA、PCⅢ、Ⅳ-C、LN均显著高于轻度和中度组,轻度和中度组血清HA、PCⅢ、Ⅳ-C、LN差异不显著;但轻度、中度和重度组血清血清HA、PCⅢ、Ⅳ-C、LN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不同程度患者与对照组血清HA、PCⅢ、Ⅳ-C、LN对比(

组别

例数

HA(ng/ml)

PC-Ⅲ(mg/L)

Ⅳ-C(μg/L)

LN(ng/ml)

轻度

31

124.95±84.72

141.12±68.27

86.94±35.72

95.87±28.75

中度

23

138.59±92.47

169.53±64.91

84.37±32.85

98.34±40.23

重度

17

180.08±95.16

219.25±75.01

110.03±48.14

138.04±75.23

对照组

71

55.41±26.48

88.02±30.93

64.12±22.27

83.38±18.84

3  讨论

在人体代谢器官中,肝脏是最为重要的器官之一。肝脏发生慢性病变以后,在病理学方面会出现肝纤维化的特征。肝纤维化是多种肝病最为常见的病理转归,也是慢性肝病进展为肝硬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因而,及时诊断和阻断肝纤维化进程,减轻甚至逆转肝纤维化,对于防止肝硬化发生,改善慢性肝病患者预后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为,多种理化因素导致肝组织细胞受到所伤,使肝细胞出现炎症反应、变性及坏死,从而导致肝纤维组织增生;肝纤维组织增生会进一步加重肝组织细胞受损程度,使得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最终导致肝纤维化形成。研究发现[4],给予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学检测,有助于判断病情进展,炎症反应程度,进而评估肝纤维化程度。HA是蛋白多糖的基质成分之一,成分主要为间质细胞,是判断肝细胞受损程度、肝纤维化的敏感指标;LN是一种特有的非胶原性结构蛋白,属于基底膜特有的蛋白物质,在肝窦毛细血管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在肝基底膜的两种重要构成物质中,LN与IV-C均属于其中。在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肝硬化与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LN均呈高表达,而且LN水平越高,代表患者肝纤维化活动度越高,即进展越严重;作为构成肝基底膜的另一种重要成分,Ⅳ-C在血清中的表达如出现增高,则提示肝纤维化进展

[5];而且,Ⅳ-C作为表现肝纤维化的早期标志,尤其适合用于早期诊断肝纤维化。PC-Ⅲ在血清中的含量反映的是肝内Ⅲ型胶原的合成情况,并与患者发生肝纤维化的程度保持一致。

综合以上,给予血清HA、PCⅢ、Ⅳ-C、LN检测对于早期诊断肝纤维化,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有助于预防患者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参考文献

[1]刘晓东.不同程度肝纤维化患者血清学检测指标的临床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4):29-30.

[2]么丽丽,闫宇,赵东杰,等.脂肪肝患者肝功能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相关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8,34(5):425-428.

[3]程婉秋,管世鹤,张浩,等.血清AFP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预测价值[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8,34(5):1015-1019.

[4]李丹丹,杜燕娥,段亮,等.肝硬化相关血清学指标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9,44(3):336-339.

[5]王芳,王强,王莹,等.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8,28(18):2273-2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