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3
/ 3

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代娜娜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137400

摘要:目的 本文观察脑卒中患者采取综合康复护理对患者神经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84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收治于2021年3月10日~2022年6月30日,将患者依据入院日期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42例)、实验组(综合康复护理干预,42例),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有效恢复情况、神经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1)神经功能有效恢复情况:护理后,实验组神经功能有效恢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神经功能评分:护理前,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神经缺损NIHSS评分低于同组护理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生活能力评分:护理前,两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MBI评分各项评分较护理前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护理满意度:护理后,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采取综合康复护理可以积极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护理满意度,可推广。

关键词:脑卒中;综合康复护理;神经功能;生活能力

脑卒中是一种临床上常见脑血管疾病,在全球疾病负担中,此病是导致患者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1]。进入本世纪以来,民众生活水平提高,工作压力增加,生活观念转变等,此病表现出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特点,给患者带来巨大精神折磨。脑卒中发病后,虽然可以采取溶栓等手段加以治疗,但治疗后出现后遗症概率较高。受脑卒中病情影响,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出现神经功能传导异常,无法对肢体神经元进行指挥,导致患者出现行动障碍,降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因此,为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需要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方面入手,积极采取康复护理,加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抑制病情进展,减少疾病风险。常规康复护理干预根据患者情况,采取多种手段加强中枢神经保护,提高神经元再生效率,优化受损的脑组织,最终让突触侧支进行再生长,达到恢复患者正常神经功能的目的。常规护理干预模式所用护理措施较为笼统,尽管可以在改善神经功能方面发挥一定效果,但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起到的改善作用有限。综合康复护理从多角度给予患者护理服务,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缺损情况,加速患者康复,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2]。本文研究以2021年3月10日~2022年6月30日我院收治84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分析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1年3月10日~2022年6月30日于我院收治84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将患者依据入院日期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综合康复护理干预),42例/组。对照组患者情况,男23例,女性19例,年龄56~80岁,平均年龄(65.79±1.24)岁,体质指数18.45kg/㎡~24.47kg/㎡,平均(22.15±0.57)kg/㎡,病程1;实验组患者情况,男25例,女17例,年龄56~80岁,平均年龄(65.81±1.29)岁,体质指数18.52kg/㎡~24.57kg/㎡,平均(22.18±0.57)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对差异不显著(P>0.05)。所有患者及家属自愿入组,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已经在入组同意书上签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对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核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经过超声等检查,符合临床脑卒中诊断指标。②临床资料齐全;③18周岁以上。④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精神障碍者;②依从性差者;③参与其他研究者;④中途退出研究者;⑤合并肝脏、肾脏、心脏等器质性疾病者。⑥中途退出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辅助患者完善相关检查,掌握患者病情,及时监测患者心电图变化。护理人员同患者及家属沟通,采用口头宣教、短视频等多种方式,向其讲解脑卒中病因、治疗手段、注意事项等知识。患者住院期间,保持患者病房干净整洁,遵照医嘱给予患者药物干预等。指导患者进行肢体锻炼,从被动训练逐渐到主动训练,强度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等。

实验组:采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1)强化病情监测。护理人员严密观察患者神志情况、生命体征情况,记录患者出现恶心、头痛等病症情况,将获取的信息如实报告给医生。(2)肢体功能强化康复锻炼。根据患者情况,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卧床时让患者保持舒适姿势,上肢保持屈曲前伸,伸直病变关节,护理人员辅助患者完成翻身,对患者局部患肢按摩。患者卧床治疗期间,引导患者进行床上关节活动训练,包括踝关节背屈、肩外展外旋、踝关节背屈等,锻炼期间动作要缓慢、轻柔,避免损伤软组织。待患者可以下床后,指导患者进行平衡站立、行走、上下台阶等训练。(3)语言功能康复训练。积极同患者沟通,引导患者发出唇音,指导患者透过吹蜡烛等方式,进行言语锻炼。在言语训练过程中,从短句训练开始,后逐渐过渡到长句训练。(4)日常活动训练。一对一指导患者独立完成起床、穿衣、朝身等锻炼,待患者熟练掌握后,指导患者进行洗脸、刷牙、如厕等生活能力锻炼。(5)中医特色护理措施。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患者按摩、针灸护理。针灸选择神阙、内膝眼、外膝眼等穴位,按照针灸规范进行,艾灸时间30min~40min为宜,3次/周。按摩护理则选择患肢天府、少海、手三里等穴位。下肢按摩时选择足三里、昆仑、照海等穴位。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照组、实验组神经功能有效恢复情况、神经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护理满意度。

1.3.1有效恢复情况: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功能缺损评分(NDS),患者神经功能有效恢复标准NDS评分减少>18%,计算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有效恢复率。

1.3.2神经功能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3],评价神经缺损情况,量表含有11项内容,每项内容0-9分不等,分数越高,神经缺损越严重。

1.3.3生活能力评分:采用MBI评分即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估患者生活情况[4],量表可以从进食、洗澡、个人卫生、穿衣、大便控制、小便控制、如厕、转移、行走、轮椅操作、上下楼梯11方面评估患者情况,分数越高则表明患者身体功能越好。

1.3.4护理满意度:护理后,患者根据自身情况评估,满意/不满意,计算满意度。

1.4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4.0软件研究数据行统计处理,神经缺损NIHSS评分/MBI评分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对比t进行检验,护理满意度/神经功能有效恢复率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对比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有效恢复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

实验组护理后神经功能有效恢复率、护理满意度>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有效恢复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n(%)]

组别

例数

神经功能有效恢复率

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

42

40(95.24)

41(97.62)

对照组

42

32(76.19)

33(78.57)

-

6.222

7.265

P

-

0.013

0.007

2.2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情况

两组护理前患者神经缺损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神经缺损NIHSS评分<护理前,实验组神经缺损NIHSS评分<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情况(±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t

P

实验组

42

21.36±1.25

12.66±1.26

31.767

<0.05

对照组

42

21.38±1.28

14.88±1.22

23.823

<0.05

t

-

0.072

8.203

-

-

P

-

0.942

<0.05

-

-

2.3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情况

两组患者护理前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进食、个人卫生、洗澡、穿衣、小便控制、大便控制、转移、如厕、轮椅操作、行走、上下楼梯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上述各项评分>护理前,且实验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a) 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情况(±s;分;N=42)

组别

进食

个人卫生

洗澡

穿衣

小便控制

大便控制

实验组

护理前

4.94±0.35

4.54±0.31

4.55±0.37

4.25±0.31

4.21±0.35

4.26±0.32

护理后

8.64±0.31

8.41±0.33

8.03±0.32

8.51±0.30

8.33±0.35

8.25±0.32

t

51.286

55.393

46.103

63.997

53.943

57.139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对照组

护理前

4.93±0.34

4.59±0.37

4.57±0.39

4.15±0.30

4.24±0.31

4.25±1.58

护理后

7.13±0.35

7.54±0.36

7.46±0.37

7.51±0.32

7.33±0.35

7.62±0.30

t

29.219

37.034

34.840

49.643

42.831

13.580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t护理前组间比较

0.133

0.671

0.241

1.502

0.416

0.040

P护理前组间比较

0.895

0.504

0.810

0.137

0.679

0.968

t护理后组间比较

20.930

11.545

7.551

14.775

13.093

9.308

P护理后组间比较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3 (b) 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情况(±s;分;N=42)

组别

转移

如厕

轮椅操作

行走

上下楼梯

实验组

护理前

4.12±0.38

4.05±0.37

4.87±0.33

4.64±0.31

4.15±0.34

护理后

8.15±0.38

8.46±0.32

8.59±0.36

8.61±0.33

8.52±0.33

t

48.599

58.424

49.365

56.825

59.772

P

<0.05

<0.05

<0.05

<0.05

<0.05

对照组

护理前

4.23±1.47

4.06±0.48

4.91±1.69

4.65±0.78

4.12±1.03

护理后

7.87±0.32

7.63±0.31

7.77±0.35

7.46±0.36

7.59±0.37

t

15.680

40.490

10.740

21.198

20.548

P

<0.05

<0.05

<0.05

<0.05

<0.05

t护理前组间比较

0.470

0.107

0.151

0.077

0.179

P护理前组间比较

0.640

0.915

0.881

0.939

0.858

t护理后组间比较

3.653

12.073

10.584

15.261

12.157

P护理后组间比较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患者出现此病因为脑供血、供氧不足,使得患者出现短暂休克或者昏厥,脑血管病变是出现此病的主要原因[5]。随着医学技术发展,脑卒中临床控制水平明显提高,患者病死率逐渐下降。但脑卒中后遗症问题依旧较为严重,常见的脑卒中后遗症包括言语障碍、偏瘫等,患者出现后遗症同神经功能受损直接相关。后遗症出现后,影响患者正常生活,降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临床上对脑卒中后遗症关注度极高,以通过康复干预,加速患者康复,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笼统,对患者生活关注度不够用全面,康复效果有效。综合康复护理干预,从多角度给予患者康复干预,可以从中西医不同角度,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神经功能[6]。本次研究观察我院收治脑卒中患者84例,采取不同护理方案,实验组神经功能有效恢复情况、神经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优势明显。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可以从多角度给予患者服务,贴合脑卒中患者特点,针对神经功能从多角度进行护理,加速神经功能恢复。肢体强化康复锻炼、语言功能康复训练等,对患者身体功能进行锻炼,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情况。综合康复护理中,增加中医特色护理措施,根据患者情况穴位按摩、针灸等,对患者的相关穴位进行刺激,疏通患者阻塞的穴位,达到穴位互通,进而实现活血化瘀的效果,促使患者神经功能恢复[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实验组神经功能有效恢复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神经缺损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此种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情况。综合康复护理干预中,充分关注患者自理能力锻炼,指导患者洗脸、刷牙、如厕,配合肢体康复锻炼,加速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8]。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使得患者对护理服务更满意。本次研究护理后,两组MBI评分各项评分较护理前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积极,护理后神经功能有效恢复率更高,患者神经缺损NIHSS评分更低,进食、洗澡、个人卫生、穿衣、大便控制、小便控制等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更满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自玲,郭红,张丹丹,等. 海马型康复体位标识枕结合24 h姿势管理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20):5125-5129.

[2]陈勇,杜忠衡,陈海燕,等. 分期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irisin水平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J]. 中国针灸,2022,42(8):857-862.

[3]詹杰,洪逸铭,谭峰,等. 电针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2):172-175.

[4]李林姝,赵婷.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及神经功能的干预效果 ——评《脑卒中康复护理》[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22,39(6):641.

[5]孙慧,许坚.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及神经功能的干预效果[J]. 贵州医药,2021,45(2):330-331.

[6]叶小香,王秀婷,刘碧美. 早期综合康复锻炼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1):166-168.

[7]曹锦兰.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J]. 中国疗养医学,2021,30(3):297-299.

[8]万燕. 中频脉冲治疗仪联合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 黑龙江医学,2022,46(12):1489-1491.

作者简介:代娜娜,1986年8月4日,女,满族,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人,学士,研究方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