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刺络放血在改善颈椎病患者疼痛的应用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3
/ 3

中医刺络放血在改善颈椎病患者疼痛的应用进展

曲文静

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102208

摘要:颈椎病是现代人群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并且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发病率逐年上升,呈现年轻化趋势。颈椎病多是由于颈椎间盘组织发生退变性改变,以及继发病理改变,影响到周边的组织,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疾病,尤其是颈椎病会给患者带来疼痛感,严重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质量。中医刺络放血在改善颈椎病患者的症状中是一种简便且高效的方式,很多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基于此,本文针对中医刺络放血在改善颈椎病患者疼痛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中医刺络放血;颈椎病;疼痛;应用

刺络放血是一种较为传统的中医疗法,具体来说是用一定的工具刺破血管,释放少量血液,从而达到通络活络的目的,应用在颈椎病的治疗当中有助于缓解和改善患者的疼痛感[1]。放血疗法使用的仪器包括注射器的针头、火针以及传统针灸使用的三刃针,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刺络放血是是为了祛瘀生血,在风寒湿型颈椎病的治疗中有着良好的疗效。

一、颈椎病的发病机理

颈椎是人体脊柱的一部分,位于颈段,共有7块,是互相叠加的状态,颈椎之间由椎间盘连接,能够缓冲震荡。颈椎附近有重要的脊髓、神经以及血管等组织结构,也有韧带肌肉等组织,能够维持颈椎的稳定性[2]。颈椎病指的是颈椎间盘发生了退变性改变,进而引起椎间关节、韧带等退变,这些退变的组织会对于周边的脊髓、神经或者血管造成压迫或刺激,进而引起一系列的症状。颈椎病的症状表现多样,不同类型的颈椎病表现也不尽相同,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肩颈部疼痛和僵硬。

二、中医刺络放血的作用机制

(一)中医认为“瘀为万病之本”

“瘀”指的是气血阻滞,一旦出现阻滞,自然不通,不通就会产生疼痛感。而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很多疾病的发病都与血液循环障碍有关,颈椎病也是如此,由于退变的椎间组织对血管等组织造成了压迫和刺激,进而导致疼痛感。采用中医刺络放血疗法,是一种较为直接和快捷的能够改善血液循环的传统治疗方法,能够改善颈椎病患者的疼痛感[3]

(二)能够改变血液的性状和流速

很多疾病在发病时,机体的血液粘稠度增加,流速就会减缓,进而降低血管的压力差。刺络放血能够稀释血液的粘稠度,较为简单便捷,能够改善血液的流变状态,使得发生病变的部位营养通路以及血流量增加,氧分压升高,血液的粘稠度、流速、血管压力差也会逐渐趋于正常[4]

(三)能够改善人体微循环

人体微循环是为细胞供氧,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的重要渠道,同时,还会将人体代谢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可以说,人体所有的疾病都与微循环障碍存在或大或小的关系[5]。经过刺络放血后,微循环能够更好的为细胞供氧,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改善人体微循环状态。瘀血是引起疾病的重要原因,瘀血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能够引起细胞的病理性变化,导致器官功能减退,甚至引起神经调控障碍,而刺络放血能够快速有效的排出血液,改变血液循环障碍,是一种能够快速止痛的中医治疗方法[6]

三、中医刺络放血在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

(一)进行针对性治疗

在应用中医刺络放血治疗之前,需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确定患者的病情以及症状,然后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准确判定需要进行刺络放血的部位,从而在保障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意外情况的出现[7]

(二)做好消毒操作

刺络放血是一种有创性疗法,因此,在应用这一方法治疗颈椎病时,为了避免感染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需要先用碘伏进行全面的消毒,消毒完成后,用三菱针或粗毫针精准的刺入预定的部位或者穴道[8]

(三)遵循快进快出原则

在实际操作时,刺络放血需要遵循快进快出的原则,迅速准确的完成动作,留针时间不宜过长,刺入也不能过深,否则不仅会影响到治疗的效果,难以达到改善疼痛的目的,同时还有可能对于患者造成其他的不良影响。

(四)及时进行止血操作

在刺络放血完成后,需要及时按压局部进行止血,以免引起流血过多的问题。叮嘱患者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感觉存在不适感,应当及时进行检查,避免出现其他问题。

四、中医刺络放血在颈椎病治疗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一)单纯刺络放血疗法

沈卫东等人[9]在研究当中,观察组采用刀具在颈项部部分沿着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点刺,对照组则采用麝香止痛膏进行治疗,治疗完成后,研究显示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陈晓凯等人在研究中分别采用针刺法、刺络放血法进行研究,结论为刺络放血与针灸在有效率上差异不明显,而疼痛程度经过刺络放血后有明显降低。结论:中医刺络放血在改善颈椎病疼痛中具有积极的应用意义。

据相关文献报道,单纯刺络放血疗法的具体操作内容包括:①患者脱去上衣,术者在患者躯干上取穴,一般选择大椎穴、左右两侧的颈夹脊穴,左右两侧的大抒穴、左右两侧的肩井穴。②取穴后,患者保持坐姿,术者用右手手指轻轻叩击患者的各个穴位,直到各穴位皮肤出现潮红。术者使用75%酒精对各个穴位进行消毒,然后用左手轻捏起大椎穴周围皮肤,右手持一次性注射器,向大椎穴点刺2~3次,确认大椎穴有少许出血后,再用相同的手法,捏起颈夹脊穴、大抒穴等各个穴位,依次行针刺术。针刺完毕后,术者使用酒精灯,加热7个玻璃罐,将7个玻璃罐分别置于患者的各个穴位上。留罐3分钟~5分钟。3分钟~5分钟后取罐,取罐后,使用棉签对各个穴位进行压迫止血,然后使用碘伏对各个穴位消毒,最后在各个穴位上贴上创可贴。

(二)联合疗法

在中医治疗中,应用于颈椎病治疗的方法比较多样,除了有刺络放血法,还有针刺、穴位注射、中药等[10]。而联合疗法指的是将刺络放血与其他中医治疗方法相结合,复合疗法更有助于发挥出不同治疗方法的优势,取得更好的效果。张凯将针刺疗法与刺络放血结合,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减少颈椎病症状。钱小路等人[11]采用针刺夹脊穴配合梅花针刺络治疗,与另一组采用针刺夹脊穴的患者进行对比,两者的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但是采用针刺夹脊穴配合梅花针刺络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肢体麻木的症状。

据相关文献报道,针刺联合刺络放血疗法的具体操作内容包括:①患者脱去上衣,长裤,术者在患者躯干上取穴,一般选择左右两侧的颈夹脊穴、左右两侧的天柱穴、阿是穴、左右两侧的曲池穴、左右两侧的外关穴、左右两侧的后溪穴、左右两侧的申脉穴。②患者俯卧在床上,术者使用75%酒精,对患者各个穴位进行消毒。然后术者向患者各个穴位进针。各个穴位均行直刺;对天柱穴,刺入深度为1.67~2.67厘米;对天柱穴,刺入深度为3.33~8.33厘米;对后溪穴,刺入深度为1.67~2.67厘米;对外关穴,刺入深度为1.67~3.33厘米;对申脉穴,刺入深度为0.67~1厘米。进针后,术者采用捻转法、提插法行针。每10分钟行针一次;行针3次后取针。③对患者行刺络放血疗法。

在对患者行刺络放血疗法后,还要对患者行综合性护理。综合性护理内容包括:①生活护理:要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正确的站姿、坐姿,经常活动四肢,睡觉时使用8厘米厚的枕头,防止颈椎发生新的损伤。②饮食护理:要求患者食用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如花生、羊肉),并要求患者避免摄入生冷食物;③康复护理:对患者颈部行局部热敷,每次热敷25分钟,每天热敷2次。根据患者的症状,在患者身上选择穴位,各个穴位按摩5分钟;引导患者练习侧方伸展运动,扩胸运动,每次运动持续15分钟,每天练习2次。通过侧方伸展运动,扩胸运动可以有效松驰颈部肌肉,从而缓解颈椎病症状;④心理护理:每天与患者进行双向沟通,为患者分析病情,引导患者诉说自己的个人感受,使患者意识到自己的病情在逐步缓解;从而帮助患者保持乐观情绪。乐观情绪可以提升患者的依从性,促使患者更加积极的投入康复训练。

 结束语:总而言之,颈椎病是现代人群的多发病、常见病,一旦发病,会给患者带来疼痛感,严重的情况下会对于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等产生较大的影响。采用中医刺络放血疗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疼痛感,缓解颈椎病症状。但是中医刺络放血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情况,在应用中也存在较多的注意事项,需要谨慎使用,正确使用才能够保证治疗效果,达到改善疼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英杰,徐鸣曙,陈春艳,等. 中医刺络放血疗法治疗颈椎病的研究进展及其作用机制[J]. 中医外治杂志,2015(5):50-52.

[2] 冯天笑,李康健,于大伟,等. 中医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评价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29):3664-3671.

[3] 冯天笑,李康健,于大伟,等. 中医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的现状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20):2525-2533,2540.

[4] 张万钧,李建国. 6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应用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J]. 贵州医药,2020,44(3):421-422.

[5]Obo Takuya,Fujishiro Takashi,Mizutani Masahiro,Nakano Atsushi,Nakaya Yoshiharu,Hayama Sachio,Usami Yoshitada,Neo Masashi. Segmental cervical instability does not drive the loss of cervical lordosis after laminoplasty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J]. The spine journal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North American Spine Society,2022.

[6] 赵玉娟,周丽,余化龙. 中医特色护理在重症脊髓型颈椎病康复中应用效果综合分析的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20,26(1):142-146.

[7] 叶晓凌,龚磊,蒋瑛翘,等. 中医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J]. 浙江临床医学,2020,22(3):356-358.

[8] 张兆剑,刘建航,韦贵康,等.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 广西医学,2020,42(14):1891-1893.

[9]李丽. 中医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四川解剖学杂志,2020,28(3):75-76.

[10]周芬,帅华. 疼痛护理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在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J]. 医疗装备,2020,33(1):146-147.

[11] 张晓红,姚力.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效果验证性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3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