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3
/ 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思考

张芳

无锡市锡山区东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14101

摘要:在国民经济水平改善的背景下,医疗卫生服务也随之优化,居民对于日常健康管理的需求有明显的增加,加快建立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非常重要。提高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基层公共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可以更好的解决民生问题,虽然近些年在这方面的投入有所增加、覆盖面明显扩大,但仍然存在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服务理念及细节不到位等问题。要想实现社会稳定的、和谐的发展,就必须充分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就必须对服务进行优化与创新。

关键词: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服务体系;疾病预防;干预措施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面向全体居民进行,带有极强的公益性,通过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予以干预措施,起到疾病预防及控制的作用。服务的主体不仅是疾病预防及控制机构,还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等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1];服务的对象可分为三大类,即所有人、特殊人、患病人;服务的内容则包括十四项,全部按照国家现有政策及文件执行,相关补偿标准及考核办法也越发完善。在国家大力推动的背景下,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发挥了巨大作用,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应当结合现状,积极探究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优化策略。

一、加快建设制度体系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具有公共属性,与社会公平正义相关,与社会稳定发展相关,理应深化政府在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主导及指导作用。一切工作都应当及现行规章制度为依据,如法律法规,如卫生经济政策,如监督管理原则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建立起预警机制并明确质量评价标准。此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加强与卫生行政部门、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及疾控中心的密切联系[2],既要强调各司其职,又要强调团结协作,在尽可能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工作开展的效率及质量,鉴于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有公益性,为此还可加强与公益组织的合作。

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

多方争取资源投入,如资金,如基础设施,如人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应依据管理现状,制定一套适宜的、可行性强的经费管理办法,在国家标准上控制成本,促使资金的合理分配,促使基础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重视并发挥审计考核的职能,确保支出是规范的、透明的,还可以与奖惩制度联合在一起,尽快解决经费使用不合理、不合规的问题。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在合法、正规的渠道下筹集资金,可用于购置基础医疗设施,可用于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此外,一定要充分发挥医疗保障体系的职能,确保居民能够享受到基本无差别的医疗服务待遇,针对不同形式的保险项目要妥善的处理,以此扩大保障的范围,为居民提供包括定期体检、疾病筛查等项目在内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多元化的发展。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才队伍中普遍缺少专业技术人员,且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也会影响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以及开展的效果。建设人才队伍时,可借鉴其他医疗机构组织的成功经验,加大宣传,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深入基层,将编制核定的不合理之处上报并尽快解决。加强集体培训,目的在于提高在岗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更新其服务理念,端正其工作态度,树立其职业信念,提高其责任心等基本素养,激发其工作热情及积极性。为了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应当合理的排班,尽可能减轻其工作压力,在福利待遇方面适当的提高,此外还需要建立人文化的、和谐健康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人员的满意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四、跟上时代发展潮流

关注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工作,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与社区所在街道联合工作,尽快搜集并掌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区域内的居民基础信息,合理安排人手。逐一拨打电话或上门随访的方式耗时耗力,且经验表明难以保证档案的真实性,诊疗过程中还需要重新采集,对此,应当跟上时代发展潮流,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打造“互联网+”服务模式及服务体系,尽快建立属于本社区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并完成信息化的录入工作。与上级行政部门之间加强沟通,以便形成公共卫生信息网,方便在居民跨社区就诊之时迅速找到其诊疗记录,并加以完善、加以更新,不仅可以提高基层工作效率,还可优化居民就诊体验,这对于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促使基础公共卫生服务正向发展。

五、牢牢把握服务要点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将工作尽可能的细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交给专人负责,明确基础公共卫生服务的目的及原则,了解工作开展的现状及问题,牢牢把握服务开展的要点与难点。重点人群要做重点管理,尤其是慢性病患者,根据病情及医嘱安排人进行随访,关注其心理健康,针对妇女可以开设生殖健康咨询室,强调产检孕检、产后访视等保健服务,定期进行两癌筛查。在开展健康教育时,需要选择更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避免工作流于形式,在进行传染病防控之时,应做到立即反应并设置功能区域,日常积极宣传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六、打造良好互动关系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要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出发点,居民的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决定了能否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对此,社区方面应当加强宣传,目的在于引起居民的重视,从而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中来,而宣传的手法方面,不仅可以延续传统的义诊活动以及免费讲座,还可以开展多样化、新颖的活动,懂得利用新媒体及其他平台,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广泛听取民众的真实声音,充分利用新信息传播方式的双向性、互动性等特点,积极拓宽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宣传渠道,围绕居民健康问题并强调慢性病预防的重要意义,以此提高居民安危意识以及总体健康水平。

结束语:

居民享有基础公共卫生服务的权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理应满足居民在健康保健及疾病诊疗与管理等多方面的需求。为优化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不仅要加快完善相关制度与体系,还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服务向时代化、信息化、人文化的方向发展,细化并优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切实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刘铭,孙喜琢,王箭,等.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核心能力量表的构建[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22,42(12):878-884.

[2]郑喆,郭岩,陈浩,等.医防融合背景下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防工作现状及认知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22,49(21):3932-3936+3992.

[3]郑玮,董葱,朱海深,等.“健康+经济”双驱动下基层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建设的短板及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21,37(04):438-442+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