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前、后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3
/ 2

手术前、后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价值

詹惠忠,陈慧子,

浠水县人民医院,湖北黄冈,438200

通讯作者,陈慧子

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前后实施肝动脉化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通过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纯通过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肝动脉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IL-2、IFN-γ、TNF-α);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活性相关指标(VEGF、MMP-9、GP-73、GPC-3)。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活性相关指标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活性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在手术前后通过肝动脉化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炎性因子以及肿瘤活性指标,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肝动脉化疗;原发性肝癌;治疗效果

原发性肝癌属于一种常发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我国属于肝癌的高发国家,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原发性肝癌的新发病例数量至少为100万,并且死亡率也在所有恶性肿瘤中的第二位[1]。大约90%的肝癌患者会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史,因此,对于此类患者,肝功能损伤、肝硬化以及肝癌属于致死的主要原因。近些年来,根据有关研究发现,肝癌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如:IL-2、IFN-γ、TNF-α水平在癌症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临床中一般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患者,但实际治疗中,疗效欠佳。有学者提出[2]:在手术前后实施肝动脉栓塞治疗,可提升临床效果,可将肿瘤实体进行持续性消灭。本文,作者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旨在分析手术前后实施肝动脉化疗的应用效果,现做出如下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通过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纯通过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肝动脉化疗,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情况(±s)[n(%)]

组别

例数

男性患者

女性患者

年龄段

(岁)

平均年龄(岁)

低分化

中分化

高分化

观察组

50

28

22

35-62

53.13±6.28

23

24

3

对照组

50

27

23

37-67

53.26±6.34

21

25

4

X2/t

-

0.040

0.103

0.254

P

-

0.841

0.918

0.881

1.2方法

对照组:外科手术切除治疗。

观察组:肝动脉化疗/栓塞:将5F-RH导管植入肿瘤供血动脉中,使用碘化油作为栓塞剂,在可视情况下进行动脉化疗治疗。术中应用明胶海绵碎末提升栓塞效果,肿瘤造影后显示为蓝色,表示以达到预期目的。化疗药物包括:0.4-0.5g卡铂、1.0-2.0g5-氟尿嘧啶、10-14mg丝裂霉素。

1.3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IL-2、IFN-γ、TNF-α);

②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活性相关指标(VEGF、MMP-9、GP-73、GPC-3)。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t值验算,率(%)表示计数资料,X2验算,当P<0.05时,两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比较(±s)

组别

例数

IL-2(U/ml)

IFN-γ(μg/L)

TNF-α(μg/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50

30.65±6.97

19.23±5.26

10.65±2.16

3.65±1.02

59.40±5.71

16.85±2.07

对照组

50

30.69±7.03

23.65±5.67

10.76±2.19

6.32±1.67

59.46±5.76

33.82±4.34

t

-

0.029

4.041

0.253

9.756

0.052

24.956

P

-

0.977

0.000

0.801

0.000

0.958

0.000

2.2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活性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活性相关指标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活性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活性相关指标(±s)(mg/L)

组别

例数

VEGF

MMP-9

GP-73

GPC-3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50

180.65±16.79

68.80±7.09

219.65±25.76

100.09±7.24

129.32±15.89

42.62±5.19

27.06±4.13

11.42±1.58

对照组

50

180.43±16.56

128.15±10.37

219.03±25.65

157.14±13.78

128.76±15.76

80.25±9.65

26.98±4.11

17.34±2.70

t

-

0.066

33.408

0.121

25.915

0.177

24.284

0.097

13.381

P

-

0.948

0.000

0.904

0.000

0.860

0.000

0.923

0.000

    1. 讨论

    流行性病学调查结果表明[3]:我国的肝癌数量是全世界肝癌患者的一半,病死率以及复发率均较高,对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目前,早期肝癌患者一般会采用肝切除术、肝脏移植术进行治疗,但是,因为大多数患者在确诊后,已经发展到中期,甚至是晚期,另外,患者的耐受性较差,根治性手术的适应性较差。近些年来,肝动脉化疗栓塞成为中晚期肝癌患者的常用治疗方法,该方法能够阻断肝动脉血供,从而引发肿瘤血管栓塞,同时,其能够使肝癌患者的肝脏局部药物浓度更高,从而使肿瘤细胞缺血、缺氧以及坏死。本文结果表明:观察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血清肿瘤活性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前后通过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可提升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姜永继, 邱冬, 郑萍,等.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与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远期疗效比较[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6(23):15-16.

    [2]武中林, 李智岗, 吴晓云,等.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与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远期疗效比较[J]. 中国全科医学, 2016, 19(11):1292-1296.

    [3]李伟男, 杨刚, 李敬东, et al. 术前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的Meta分析[J].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7, 32(1):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