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3
/ 2

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刘晓明

松原吉林油田医院   邮编:138000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在2020年2月-2021年2月,我院共收治了60例开展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经商议,决定将这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工作的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平均将这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中各有患者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方法,对比两组最终的护理效果。结果:在治疗总时间和静脉血栓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数值差异显著,P<0.05,存在一定的统计学意义。在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数值差异显著,P<0.05,存在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和实践。

【关键词】PICC置管;静脉血栓;护理干预

现阶段,在临床中,已经广泛应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其又被称之为PICC置管,主要指的是穿刺于患者的外周静脉,包括:贵要静脉、肱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等,置入导管,上腔静脉或者是下腔静脉多为导管尖端所处的位置[1-3]。PICC置管治疗方法的穿刺效果较好,并且不会对患者日常的工作生活产生影响。但是在实际应用期间,临床治疗预后效果会受到多种并发症的直接影响,包括:静脉血栓等。针对于此,本次研究内容为,针对于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实施护理干预方法,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我院决定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60例开展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本次工作的对象,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将这6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个组别,一组是观察组,另一组是对照组,每组中各有患者30例。其中,在对照组中,有男患者17例,有女患者13例;年龄区间为24-69岁;(45.23±1.45)岁为平均年龄值。在观察组中,有男患者18例,有女患者12例;年龄区间为25-68岁;(45.25±1.46)岁为平均年龄值。从以上方面得知,包括:男患者人数、女患者人数、年龄区间、平均年龄值,两组数据差异性不明显,均通过统计学,研究整理组间基本资料,即P值>0.05,具备比较研究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其中包括:导管冲洗,确保导管的通畅性,在患者治疗间歇阶段中,每隔一周展开一次;做好敷料和肝素帽的更换工作,保持敷料干净清洁;每隔一周展开一次,及时更换松动的敷料。

观察组患者基于常规护理模式下,还要接受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1)护理工作人员要为患者家属以及患者个人详细的说明与静脉血栓和PICC置管术有关的相关知识内容、注意问题等,保障患者家属和患者个人能够正确认识静脉血栓和PICC置管术。(2)护理工作人员要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确保患者能够休养在舒适和安静的环境之中,同时针对于患者的实际病情状况,帮助患者行正确体位。正确指导患者进行插管侧肢体强化活动。(3)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人员要多多与患者展开交流和沟通,善于倾听患者的心声,及时疏导存在负面情绪的患者。(4)在患者每天的饮食后,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展开合适的运动。认真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堵管、疼痛等不良情况,若是有,需要及时告知主治医师。明确患者存在静脉血栓形成后,需要第一时间开展栓性治疗。严密监测患者用药期间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时间和静脉血栓发生率。

按照我院自制的护理调查问卷,评价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其中涉及三项维度,分别是:十分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护理总满意率=十分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统计学意义

选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此次研究工作的数值,以%表示计数资料,以( ±s)分别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在两组相关数据分析处理后,比如P<0.05,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1.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时间和静脉血栓发生率

无论是在治疗总时间方面,还是在静脉血栓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数值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一。

表一 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和静脉血栓发生率 ( ±s)/(%)

组别

例数

治疗总时间

静脉血栓发生率

观察组

30

10.02±0.81

27(90.00)

对照组

30

17.92±4.90

20(66.66)

χ2/t

8.7123

4.8118

P

0.0000

0.0282

2.2比较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

在总满意率方面,观察组的数据为96.66%,对照组的数据为70%,对照组数值低于观察组数值,数值差异性明显,P小于0.05,存在一定的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二。

表二 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 (%)

组别

例数

十分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观察组

30

20(66.66)

9(30.00)

1(3.33)

29(96.66)

对照组

30

10(33.33)

11(36.66)

9(30.00)

21(70.00)

X2

-

-

-

7.6800

P

-

-

-

0.0055

    1. 讨论

    患者通过PICC置管能够减缓自身的疼痛感,但是在患者实施PICC置管后,易于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静脉血栓较为常见,若是不及时加以治疗,就会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并干扰置管效果。为此,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开展干预工作,避免形成静脉血栓,同时,还要第一时间开展溶栓治疗工作,有助于减少不利因素带来的消极影响,减缓患者穿刺时的痛苦,实现血管损伤的有效减轻[4-5]。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无论是在护理工作总满意率方面,还是在治疗总时间和静脉血栓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数值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针对于PICC置管后患者来说,实施护理干预工作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魏素臻,王爱红,李贵新,等. 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7):1-3.

    [2]邓秀云,黄子珍,唐玉芳,等. 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4):894-896.

    [3]黄菊华,张甘棠,周宾华,等. 集束化护理预防老年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6):117-120.

    [4]韩爱玲. 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以及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7):1146-1147.

    [5]鲍爱琴,成芳,刘为红,等. 循证护理在肿瘤病人PICC置管预防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12,10(32):3031-3032.